高校學生工作的“七育人”機制的實踐研究
——以西安科技大學能源學院為例
◎高朕棟
“七育人”即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和組織育人,這是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最具操作性的基本原則之一。高校學生工作具體負責日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涉及育人的方方面面,落實“七育人”將會成為其工作的一條重要脈絡。
2016年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提出: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七育人”工作機制由此產生,并成為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以下從西安科技大學能源學院工作實踐出發,闡述高校學生工作對“七育人”機制形成的探索與研究。
上世紀50年代,我們黨明確提出了“教書育人”口號,并以此為導向培養了一大批國家建設所需的人才,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到80年代中后期,經過對歷史經驗的反思,教育戰線逐步形成了“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共識,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新世紀以來,高校迅速擴招,已由年招生不足100萬發展到年招生超過700萬人,高等教育形勢發生根本變化,即由精英教育發展到大眾化教育。
面對當前高等教育形勢,高校在直面挑戰的同時,各方面的教育思想也得到很大發展,提出了資助育人、實踐育人、環境育人和三全育人等諸多教育理念,最終定位于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形成“七育人”長效機制。
“七育人”工作涵蓋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為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和努力重點,為高校學生工作找準了抓手、確定了目標要求。
歷經80年的發展,西安科技大學能源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秉承“勵志圖存 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學生,涌現出許多優秀教師、工程師和行業精英。在育人實踐中,學生工作形成了完備的教育管理服務體系。
教書育人方面。學院學生工作團隊將思想政治教育、形勢與政策、國家安全與軍事教育、職業規則與就業指導、黨團課、三觀教育及道德教育等以講座報告形式開展,將班會、年級會、專題教育會等以課堂教學形式進行,不斷強化學生工作的教書意識和功能。其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教學實踐報告獲得校思政課題一等獎。
科研育人方面。學院科研優勢轉化為育人強項是學院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開設能源講壇、學科導論等,發揮專家學者的學術引領作用;舉辦學科專業競賽,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業基礎;組織科技創新創業比賽,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配套專門經費,確保工作有序推進。近3年來,學院學生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獎勵445人次。
實踐育人方面。學院加大在學生專業實踐方面的投入,全體專業教師全程參與,扎實的專業實習實踐活動為培養合格畢業生打好了基礎。同時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也很豐富,現建有學生社會實踐基地6個,假期社會實踐也成為每名學生的自覺行動和必要任務。學院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和團隊已連續三年獲得校優秀組織單位和陜西省優秀團隊,2016年“能源學院赴渭北、陜北礦區煤炭工人生存現狀調研團”入圍全國優秀團隊,并受到陜西省委宣傳部等五部委的表彰。
管理育人方面。學院注重理順學生管理工作,合理配備思想政治輔導員,每個班聘請一名教師班主任,設立年級管理小組,同時還形成了良好的管理和制度文化。針對不同年級特點展開工作,如一年級形成了“立規矩、學師長、塑文化、圖發展”的始業教育體系,二年級形成了“夯基礎、強素質、講創新、話傳承”的發展教育體系,三年級形成了“重積累、實專業、求突破、爭一流”的目標教育體系,四年級形成了“明歸屬、善帶頭、留榜樣、有積淀”的畢業教育體系。
服務育人方面。學院把服務學生工作作為打造良好育人軟環境來抓。建立了立足公寓的學生黨員工作站,服務組織建設和黨員發展,依托的學生第二黨支部還獲得了全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建立學生心理輔導站,服務學生心靈成長,還構建了“五化工作體系”;遵循“學生為本”理念,近3年完成5855人次共計2276.76萬元獎助補資金的發放工作;積極固基拓新,打造良好就業空間,3年來學生畢業半年后的實際就業率達99%以上。
文化育人方面。學院重視文化對學生的積極影響。80年的發展歷程鑄就了“勇毅剛強 勤勉 拓新”的學院精神,有吳紹倩、石平伍等老一輩典范,有伍永平、黃慶享、來興平等知名專家學者,還有奮戰在煤炭一線的知名校友吳登云式的好干部吳甲春、感動中國礦工十大杰出人物陳蘇社等,畢業僅幾年的成飛、高軍等獲得“全國煤礦建功立業優秀大學畢業生”,所有這些,鋪就了學生成才之路。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能源能源 勇往直前”的口號響徹整個校園。
組織育人方面。學院充分發揮學生組織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通過深化機構改革進行體系建設,設有團委、學生會、科協、體委、新聞中心、心健中心、社團部、黨站、專業協會、班委會、團支部等組織單元,實現對口管理、分工協作,營造了多元的組織文化,助推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學院育人工作實踐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長效機制建設還有距離。結合新要求,探索新思路,開啟新征程,對長效機制建設有以下構想。
依托專業發展。高校二級學院學生工作要走職業化和專業化發展之路。一是工作人員要樹立職業意識。將工作作為一項職業,獲取相應職業資格證書,按職業的要求精益求精;二是工作人員要按專家成長規律發展。做工作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階段性提升。通過接受培訓、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達到專業化和專家化的程度和水平。
研究學生特點。當代大學生“朝氣蓬勃、好學上進、視野寬廣、開放自信”,“是可愛、可信、可為的一代”,面對這樣的“95后”和即將入學的新世紀出生的青少年學子,必須走一條積極主動、深入探索和理論研究的教育之路。這就要從研究學生特點出發,找準優勢并加以充分利用,找到不足并加以正確引導,找出規律并形成理論依據。
深化重點工作。高校二級學院學生工作要以學生黨建為龍頭、以不斷深化學風建設為主線、以抓實抓好科技活動和學科競賽為重點、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為載體,全面提升學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做到黨建工作有抓手、學風建設有措施、科技活動有平臺、校園活動有舞臺。
規范管理服務。“七育人”工作的各方面都需要用規范的制度安排、高效的運行機制和及時的服務跟進來落實落小落細。統一的行為準則就象是道路上的交通規則一樣,只有全體按規則行事,才能確保運行通暢;只有及時維護,道路才能提供通暢基礎;只有從小和細處著手,才能實現關鍵部位發揮大作用,正如道路上的瓶頸。
提升組織實效。具體工作靠人去做,一項工作需團隊完成,而全局工作則要組織落實。要實現全局工作整體有序推進、部門工作落實到位、具體工作扎實有效,提高組織效能就是關鍵因素。組織效能一是要有效率,二是要有層次,三是要有水平,其實現的主要途徑就是打造一流的組織文化。
推進統籌協調。教育事業是個大系統,人才培養則是一個大體系,用系統觀念和體系建設做好育人工作是必然要求。高校二級學院作為培養學生的具體實施者更要統籌協調全部資源,形成教學、科研、學科、管理、服務等的聯動機制,合力推進學生培養質量的提高和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
注重文化積淀?!拔幕敲褡宓难},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育人工作無處不涉及文化、無處不體現文化,而用自信的文化培養學生則是最為重要的內容。育人過程中要發揮文化力量、注重文化傳承、勇于文化創新、探索文化成因,把握和運用教育規律,不斷提升育人工作的文化藝術。
(作者單位:西安科技大學能源學院)
本文系西安科技大學2015年度高等教育研究項目“能源學院特色文化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GJY-2015-YB-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