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彭鳳
(湖北經濟學院,湖北武漢430205)
企業負債籌資風險的分析與防范
周彭鳳
(湖北經濟學院,湖北武漢430205)
在當前宏觀經濟下滑,產能嚴重過剩的經濟形勢,為了在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不少企業采取大量舉債的方式籌措資金。但是企業若是風險的控制能力不強,會因此陷入財務危機,更有甚者引起破產。本文經過對我國企業負債籌資現狀的深入剖析、和分析造成企業風險的原因,強調加強對財務風險的防范意識,警示風險防范機制的重要性,并因此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建立完善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
負債籌資;財務風險;防范機制
債務融資是一種常用的融資方式,即企業通過向外部有償籌集資金從而達到融集資金的需求。銀行貸款、金融租賃、銀行短期融資(票據、應收賬款、信用證等)、企業短期融資券、企業債券、政府間貸款、政府貼息貸款、資產支持下的中長期債券融資等是它的具體形式。其中主要采用借款、融資租賃和發行債券等形式。
負債籌資風險的特點:一是還本性。要定期償還公司外部負債的規定,這同公司資本金存在區別,不管公司能否取得利潤,都要求定時足額償還負債,如果沒有償還,那么債權人可以將公司上訴至法庭。二是潛在效益性。負債籌資主要是把借入資本用于本公司的生產經營,其所具有的效益性主要表現在:首先負債籌資攫取的利潤必須要超過負債成本;其次負債成本必須要列入生產產品的成本中也可以認作是期間費用從收益中扣除,也可以用于稅前沖減,由此公司可以得到潛在的利息。三是時間性。企業對外負債籌資做出的犧牲主要表現為利息或現金折扣、商業折扣等,這些犧牲都是時間的函數,企業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定期付款,否則,就會影響到企業的信譽。
1、資金結構合理性風險
公司負債經營一定要定時償還本息,通常會在一定期限內通過籌集大量的資金來償還貸款,這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造成很大的影響。一旦湊集資金的百分比較大,受到財務杠桿影響將會不利于公司權益資本的收益率,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也將產生大規模下滑,導致公司失去在資本市場融資的機會,由此引起公司的資金鏈斷裂,將會引發難以想象的后果。相反,假如公司負債資金所占比較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利息負擔,規避財務風險,可是公司可能會因為過于保守而失去占領市場的機會。
2、企業經營管理不善引起的風險
負債籌資主要是為了促使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所以說負債籌措到資金投入到企業的經營當中后,這部分資金必須給企業的發展帶來效益,這才能使得企業的負債籌資有償還有了根本的保證。若企業自身存在經營不善的情況,則負債籌集的資金就難以起到其應有的作用,而且長期虧損的情況也會企業難以按時還款,這不僅會使得企業負債增加,而且也會給企業的信用帶來負面的影響,從而使得企業失去再籌資的機會,從而面臨更大的資金壓力。
3、借款利率變動帶來的風險
企業在籌集資金的同時,也面臨著利率變動的風險。利率是國家財政進行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而負債籌資資金成本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利率的高低。
1、企業盈利前景不佳
企業是不是具備良好的盈余狀況將決定償債能力的大小。如果經營不善,債務融資籌集資金將效率低下,導致嚴重的資本損失,甚至一些嚴重損失,使企業進入惡性循環。不僅如此,息稅前利潤無法確定性的情況也會加大經營風險,具體體現在企業經營活動過程中本身所固有的經營危機,這些都加大了負債融資過程中的財務風險水平。
2、投資科學性不足
企業其所投資項目有其無法預料的風險性。因此,企業在籌到資金后無法保證其投資項目的預期收益都全部實現,如果投資不合理,會加大企業財務狀況的不確定性。原因分析如下:首先是投資項目的風險較高。由于負債融資的利息率是固定的,企業管理人員往往會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投資。負債融資的方式會使投資風險高的項目得到青睞。如果使用負債融通的資本報酬率相比于利息率來說,遠遠高于的話,那么就會使項目投資中收益的大部分流入企業中擁有股份的股東和高級管理者人群,但假若投資沒有成功,其中的風險將由債權人共同承擔。顯而易見,企業的財務風險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加大。其次是投資者本身的原因。如果對投資風險的把控力不夠,以及認識不足的話,企業投資決策者就會使投資的不合理性增加,從而加大企業投資的的風險水平。由此造成企業財務風險處于不斷上升的危險狀態。
3、企業負債規模不合理
負債規模就是指企業負債與負債總額或者資本總數的比例關系。財務杠桿系數會隨著負債規模的變大而變大,財務風險也會隨著收益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在我們的經濟生活中,由于追求高額利潤導致債務規模過大,利息支出明顯增加,從而超出了預期的風險承受水平。比如說,中國的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高患病率的金融結構,銀行貸款太多的問題,許多公司占超過40的資產負債率。從財務管理的角度分析,會發現資本結構的不合理會增加企業財務負擔,進而導致財務風險的發生。
4、經濟體制、宏觀環境的影響
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市場的運行,都在一定的經濟體制背景下才能實現,如果市場經濟體制中,體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就會增加市場中的不確定因素,這也會相應的大大增加市場參與者的風險,反之,市場參與者的風險就會相應變小。影響負債融資的宏觀環境包括法律政治環境、自然資源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等因素。當變化發生在企業外部環境,而企業自身反映卻難以匹配,采取的應對措施不足防范,風險就此產生。
1、牢固風險意識,建立防范機制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條件下,公司只能自己承擔相應的風險,因為它是獨立的經營者和商品生產者。公司在生產經營時,由于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發生的變化,有時會難以避免的出現實際結果與預期效果產生些許偏離的情況。如果公司在面臨風險時毫無防范意識,一定難以生存發展。所以公司一定要樹立風險防范認識,減少風險的發生,而且要合理應對風險,換句話說就是要正視風險,對風險科學評估。
公司必須深深立足于市場經濟的土壤中,按照企業實際存在的情況制定相應的完善的風險規避方案和風險預防機制。同時發展完善財務信息網絡,及時地預測和防范財務風險,籌資結構也要合理發展,進而分散公司風險。
2、把握好負債的量和度
企業要想成功進行負債籌資,那么息稅前資金利潤率就要比借款的利息率高。若利息率明顯高于息稅前的資金利潤率,則企業就不能使用負債的方式進行籌資,而是必須使得增資的方式來籌資,不僅如此,企業應盡可能的減少對外債務,這樣防止出現財務杠桿反作用,否則企業的財務狀況就會越來越差。
企業在債務融資中可以獲得財務杠桿效益,同時也承擔著因融資風險損失而產生的負債。企業如果能在控制負債水平上合理運用,就能夠一舉兩得,同時獲取財務杠桿收益,并且能夠降低籌資風險水平。企業負債經營適度與否,表現了企業的資產結構是否合理,也就是企業負債比率有沒有與企業的時間情況相一致,來獲得風險與報酬的最優配置。在現實生產工作中,選擇最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資金框架是相當困難的,要經過長期摸索,如果企業經營情況良好且產品市場潛力大、資金流轉快的,其負債情況可以適當高些;而對于經營不善且資金流轉較慢的企業來說,其負債的比率則應盡可能的降低,否則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就會加大。根據國家相關部門的有效數據來看,我國企業現在普遍處于一個高資產負債的局面,普遍所占比例徘徊在七成,有的企業甚至出現超過80%的情況。為了提高抵抗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加強自有資本的流動,應該適當在資產負債率上進行調整。
3、結合外部環境,制定負債籌資方案
在經營活動中,應該按照公司實際的資產數額,根據發展需要,合理規劃適量的負債。同時,企業應結合自身真實的的負債情況,制定出相應的還款明細以及計劃。若因企業經營不善,導致企業在還款期限內難以按時還款,則會嚴重的影響到企業在市場上的信譽。因此,如果企業想提高自身的發展速度由此運用負債經營,就要進一步加強企業管理行為,提高資金的流轉度,從而減少對于資金的占用率,并盡可能在產品的生產周期上進行調整,提高企業的產銷率,樹立正確合理的財務風險的防范意識,企業應該充分思考負債存在的綜合因素,進行合理健康的負債。企業在確定負債規模及方案時,要求明確出還款時限,并具有可信的還款證明,公司負債后的速動比率要超過1∶1,流動比率盡量穩定在2∶1上下的安全范圍。通過這樣能在最大程度上減少風險,提升公司盈利水平的。企業管理人員籌集資金時注意到,短期資金和長期資金應該按照需求進行安排,使負債結構更加合理,還能避免還款期限過于集中。
4、把握利率發展趨勢,防范利率變動風險
通常當籌資風險產生于借款利率變動的情況時,企業應該按照利率的走勢,仔細對資金市場的供需狀況,進行有效完整的分析,明確它的發展方向,同時根據它的趨勢,制定出合理有效經濟的籌資方案。由于利率變動會導致負債籌資風險,所以企業要時刻關注市場利率的變動特性,提前采取應對措施,探究其未來的趨勢。在市場利率保持高位時,盡可能不采取舉債籌資或者是盡量少舉債;如果利率是按照從高至低的變化時,一般采取少籌資也可以是選擇浮動利率的形式來籌資,以最大化的減少利息負擔;如果利率是按照從低至高的走向時,可大力籌集長期資金的同時采取固定利率的方式以減少實際的利息負擔。最后,應該根據利率發展趨勢及時規劃籌資策略,盡可能規避風險。
[1]鄧立志:企業融資風險控制問題初探[J].經濟論壇,2015(3).
[2]陳守紅:可轉換債券投融資——理論與實務[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