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忠喜 編輯/靖立坤
強化涉匯案件的內部風險控制
文/孫忠喜 編輯/靖立坤
[說法]
涉匯案件的查處,內部控制措施是否到位直接關系到廉政風險和法律風險的產生。對于案件數量多、涉及金額大、案情復雜的“9·16”特大地下錢莊非法買賣外匯系列案件(下稱“系列案件”)而言,內部風險控制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現階段,相關法律規范不完善導致的辦案標準不明確問題,辦案人員業務素質欠缺導致的案件辦理不規范問題,制約措施不到位可能導致的權力尋租問題等,是內部風險控制的重點。系列案件的查辦中,外匯局堅持把內部風險控制措施貫穿于案件辦理全過程,明確辦案標準,突出重點環節,采取積極措施,有效防范了法律風險和廉政風險。
系列案件辦理過程大體分為接收、立案、調查、處理、執行等環節,過程復雜,加上進度要求高,各環節和程序均有一定的法律風險點和廉政風險點。從辦案實踐看,控制各環節風險點,既把握細節又突出重點,明確要求、規范操作、嚴肅紀律,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是有效防控風險的關鍵。
一是規范案件線索接收登記。系列案件線索來源于公安機關移送。由于涉案當事人多達數百人且案情復雜,容易出現重復移送或者交叉移送等情況。案件接收階段可能產生的廉政風險點,主要有通過漏登記案件線索、漏登記案件金額等方式幫助當事人逃避法律制裁或減輕處罰金額;可能產生的法律風險點,主要有公安機關隨案件線索一并移送的相關證據材料未妥善保管,導致后續調查針對性弱、證據補充難度大、事實認定缺乏有力證據支撐等。實際案件辦理中,就需要落實專人負責案件接收、登記、分配等工作,設計案件接收登記表,完整地登記每起線索涉及的當事人、接收的時間、涉嫌的違規金額、移送材料目錄等,定期與公安機關核對移送清單,確保案件線索接收完整。
二是嚴格立案環節報告審批。立案環節的廉政風險點主要有對應當立案的案件不予立案;主要的法律風險點在于對管轄判斷不準確。系列案件辦理中,每起線索調查任務分配到具體辦案人員后,承辦人員要認真分析案件線索,明確調查方向及進度安排。在盡職調查后,對擬不予立案的線索,承辦人員要撰寫不予立案的報告,詳細說明調查工作的開展情況、案件線索的分析、獲得的證據、查清的事實,以及不予立案的理由等內容,經法律事務部門會同法律顧問審核后,交專案組組長審定,確保不予立案的決定符合法律要求。對案件的管轄權問題,針對系列案件的實際情況,調查前逐級向上匯報,由總局、省分局根據現行法律規定和案件查辦的具體需要,明確管轄問題,并加強與司法機關溝通,取得司法認同。
三是嚴格把控案件調查過程。調查過程是辦案的核心環節,辦案人員直接與當事人交鋒,既需要面對和抵御誘惑,也要承受恐嚇威脅的壓力,是內部風險控制的重點環節。從實踐看,案件調查環節的主要法律風險在于調查手段違法、程序不規范以及未做到盡職調查等;主要廉政風險在于防止調查人員怠于履行職責、對違法線索當查不查或者少查,有意降低違法金額的認定。
具體案件辦理中,對調查過程法律風險的控制,重點在于規范調查行為,關鍵在于熟悉案情和相關法律規定,對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有預判和應對方案,遇到了新情況能及時取得法務人員同步支持;同時,專案組長定期召開檢查例會交流分析典型案情。對廉政風險的防控,要求辦案人員重點關注涉及的金額,具體包括公安機關移送線索的金額、當事人自認的違規金額、交易對手指證的金額、人民幣與外幣交易流水金額等,并在檢查報告中詳細匯報相關金額不一致的情況及認定理由。同時,每起案件調查結束后,先安排其他辦案人員相互交叉審核,再交由法務人員審核。法務部門進行二次核實后,按照法律審核的要求提出處理意見,提交專案組長審定,以確保案件事實認定準確,證據確鑿充分,辦案要求落實到位。
四是嚴格案件處罰決定的操作和審查。案件處罰決定生效階段,法律風險主要在于文書要素不規范、當事人陳述申辯權利未得到保障、法律文書送達無效等;廉政風險主要在于擅自認定從寬情節,濫用自由裁量權降低處罰比例。
系列案件辦理中,對法律風險的防范,需要嚴格處罰決定審核過程、規范送達方式等。對廉政風險的防范,關鍵在于根據違法行為的危害性,處罰前就按照罰過相當、同案同罰的要求,分別明確賣匯、買匯量罰的具體比例,并具體明確從輕、從重情節及對應處罰比例。具體執行中,突出對從輕、從重情節控制,要求辦案人員在檢查報告中詳細報告案件從輕從重的情節及認定理由。這樣,既便于后續審查把關,也留存了相關書面材料以備事后監督。
五是保證處罰決定執行規范。從系列案件實踐看,處罰執行階段的廉政風險主要是違規同意當事人緩期或者分期繳納申請、應加處罰款而不加處或者擅自降低加處罰款金,減輕或者免除當事人的執行義務。具體辦案中,外匯局針對系列案件實際,統一了加處罰款的標準,明確了暫緩、分期繳納罰款以及加處罰款的具體情形及要求,落實專人跟進處理,法務人員審核把關,使各環節既協調配合又互相制約,防止了處罰決定執行階段的權力尋租。
涉匯案件內部風險控制的重點,在于防范法律風險和廉政風險,關鍵在于嚴把案件質量關和廉潔自律關。現階段,相關法規不完善,有的環節辦案要求不明確,加上基層辦案水平不一,辦案尺度把握容易出現偏差;同時,涉匯案件處罰金額大、利益影響大,加上處罰幅度和情節認定存在一定的裁量空間,當事人通過一些手段逃避制裁的動機比較強烈,給涉匯案件廉政的風險防控帶來一定挑戰。
一是完善的辦案制度是內部風險控制的基礎。涉匯案件辦理的環節多、實際情況復雜,加上行政法律條文和外匯辦案規定的概括性和原則性以及立法的滯后性,需要對依法辦案要求進行具體化和細化,增強可操作性,便于辦案人員掌握和執行。從系列案件辦理實踐看,一方面,需要抓緊完善基本行政法律規定,出臺行政程序法,把立案、調查、聽證、告知、決定、加處罰款、催告等辦案程序全面納入法律規范;同時,完善行政證據規范,明確證據類別、形式要求、證據效力和證明標準等。另一方,需要抓緊修訂外匯系統行政執法相關制度,細化外匯執法規則,明確涉匯案件辦案標準,并完善相關法律文書格式;同時,進一步細化涉匯案件處罰自由裁量幅度,明確從寬和從重情節的認定標準及適用規范,從制度層面明確涉匯案件辦案標準。
二是有效的制約機制是內部風險控制的保障。其中的關鍵,是要增強對調查行為和處理措施的制約。在涉匯案件查處時,需要合理確定辦案人員的分工和責任,強化辦案人員之間的相互制約;發揮法律審核、局領導把關等環節的作用,并及時開展內部審計、紀檢監督,以強化內部制約效力;增強對自由裁量權的制約,確保同案同罰;實行案件報批制,強化層級監督制約。
三是專業的辦案隊伍是內部風險控制的關鍵,需要建立一支業務精湛、紀律嚴明的辦案隊伍。重視對辦案隊伍的外匯專業知識和基本行政法律知識的培訓,推行執法資格考試制度,確保檢查人員獲得執法證前具備必要的外匯業務知識和基本法律素養;建立執法考核機制,定期對執法人員辦案能力和辦案業績進行評價,增強執法人員學法學業務的自覺性;嚴格執法責任制,系統分析涉匯案件辦案風險點,建立相應控制機制,加強對執法人員的廉政教育,增強廉潔自律意識。
作者系外匯局金華市中心支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