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研
數字化時代傳統圖書出版面臨的困境與對策
馮 研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多元、便捷,人們閱讀圖書的載體也越來越多樣。2014年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實施的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我國國民的數字化閱讀率首次超過了紙質閱讀率,這表明國民的閱讀習慣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對傳統的圖書出版構成巨大的挑戰。在這種形勢下,傳統出版業必須轉變思維,主動出擊,研究對策,迎接挑戰,以適應數字化對出版的要求。
互聯網和電子出版的沖擊。互聯網以其獲取信息的方便快捷得到人們的青睞,人們越來越習慣于或者說傾向于通過互聯網來查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資料。互聯網獲取信息的方便快捷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搜索引擎,可以快速查詢到自己所尋找的資料,這種速度是傳統的利用工具書查詢所無法比擬的。二是網絡查詢所需要的線索比較簡單,甚至有時只要有關鍵詞,就能鏈接到大量的相關網頁,查詢中可以從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電子出版以其成本低、傳播廣、易攜帶、便于復制等優勢得到迅速發展。與傳統出版相比,電子出版的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不以紙張為載體,不需要進行傳統印刷,這樣就節省了紙張和印刷成本,也節省了印裝的時間。二是通過網絡平臺向大眾傳播,不需要運輸,這樣就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可以方便、快捷地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圖書。三是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載體閱讀電子書,可以隨身攜帶,且不增加負擔,這是電子書相比紙質圖書很大的一個優勢。
機制觀念不適應。一是機制方面。雖然除了人民出版社等少數幾個外,出版社都已經完成了轉企改制,但很多出版社仍沒有擺脫長期以來形成的事業單位的弊端,機制僵化,反應緩慢,營銷方式單一,無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靈活多樣,甚至瞬息萬變。二是觀念方面。傳統圖書出版單位對數字出版缺乏全面的認識,認為數字出版僅僅是建立網站或與運營商簽訂委托數字化協議,不適應數字出版所具有的開放性與交互性等屬性。
圖書質量不高,跟風現象嚴重。目前圖書市場上的圖書跟風現象嚴重。如果一本書暢銷,之后便會有一系列在封面、書名、版式、內容等各方面與之高度相似的書籍相繼出版。跟風造成圖書的嚴重同質化和資源的浪費,同時,跟風的圖書大多質量比較差,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圖書的整體質量。
適應數字化時代的出版人才匱乏。隨著民間資本進入圖書出版領域,出版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出版社長期以來的優勢地位慢慢喪失。除了機制觀念的原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適應數字化時代的出版人才匱乏。在傳統出版時代成長起來的編輯和發行人員對互聯網的認識不夠,對網絡技術的掌握不夠,這直接導致兩個方面的不利后果:一是編輯在選題策劃中對出版主題的選擇易出現偏向;二是發行人員的營銷模式比較單一,不能采取多渠道的營銷模式。
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給傳統圖書出版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傳統的圖書出版單位必須正視問題,轉變觀念,加快改革,尋求新的發展。
轉變觀念,創新發展。一是在觀念上,正確認識傳統出版和數字網絡的關系。一些傳統圖書出版單位對數字網絡要么輕視,要么恐懼,即使有的正視,對其重要性也認識不夠。當今時代,網絡化、數字化大潮已成不可阻擋之勢,傳統出版業要想獲得更好地發展,不被時代所淘汰,必須吸收數字網絡的優勢,促進二者融合發展。2015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把傳統出版的影響力向網絡空間延伸,是出版業鞏固壯大宣傳思想文化陣地的迫切需要,是履行文化職責的迫切需要,是自身生存發展的迫切需要。
二是在機制方面,要做到以下幾點:其一是加速體制改革,建立快速的面對市場的反應機制,以適應數字化時代瞬息萬變的形勢,形成高效、有活力、競爭力強的運行機制。其二是制定數字出版規劃,搭建數字出版平臺,實施數字化拓展,采用新技術,以適應數字化發展。其三是加強和數字平臺提供商以及其他服務提供商的合作,將傳統出版的資源優勢和數字出版的技術優勢很好地結合起來。
提高圖書質量。在數字化時代,面對互聯網和電子出版的沖擊,傳統圖書出版單位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打造質量過硬的圖書,加強自身競爭力,才能在出版領域的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傳統的紙質圖書有自己的優勢:一是紙質圖書的知識系統性比較強,加之浸入式的閱讀體驗,有利于讀者記憶知識和掌握知識,從而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而數字出版提供的海量的、碎片的信息常常過于雜亂,以致閱讀者很容易產生倦怠,注意力和閱讀興趣迅速轉移。二是紙質圖書的出版要經過嚴格的審校程序,對于差錯率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圖書的編校質量比較高,有利于形成比較愉快的閱讀體驗;而數字出版由于出版周期比較短,對編校質量不夠重視,因此往往良莠不齊,字詞錯誤、語言邏輯不通的問題比較多,這雖然不至于影響理解語義,但會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三是紙質圖書無論是封面、版式還是裝幀方式,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加上淡淡的墨香,讓人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擁有審美體驗;而數字出版物在電子載體上閱讀,在編排方式的設計方面,則缺乏變化的美感。四是紙質圖書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較高的安全性,不會受到技術因素的影響而受到破壞,便于保存;而數字出版物雖然易于復制,但受技術因素影響比較大,穩定性易受影響。
提高圖書出版質量,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在圖書內容上下功夫。圖書以內容為王,圖書的本質在于傳播知識、傳承文化。傳統圖書出版單位要想在數字化時代生存和發展,必須回歸到知識與傳承的本原上去,打造有思想性、權威性和創新性,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精品書。二是繼續提高編校質量。紙質圖書的生產流程比較嚴格,要經過三審三校,整體編校質量明顯高于數字出版物。但近些年來,為了縮短生產周期,搶占市場,一些圖書出版單位疏忽了對編校質量的把控,導致了一些圖書的粗制濫造。因此,出版單位要加強對編校質量的管理,在達到主管單位關于差錯率的標準的基礎上,對書稿的文字、語句、邏輯等進行深度加工,從而為讀者提供更加高品質的產品。三是注重圖書的印裝質量。紙質圖書不同于電子出版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要經過印裝程序。紙質圖書要想在與電子出版的競爭中取勝,必須重視印裝質量。印裝質量包括紙質的選擇、工藝的使用、印刷的質量、裝訂的方式等,要選取與圖書內容相匹配、能突出圖書特色的紙張、工藝、印刷和裝訂方式,給讀者帶來視覺和心理上的享受。
調整出版方向。在與數字出版進行競爭的背景下,紙質圖書可以調整出版方向,發揮自己的優勢,避免自身的不足。一是加強幼兒類圖書的開發。電子產品對于眼睛還比較脆弱的幼兒來講具有很大的傷害,而且也不利于幼兒獨立思想能力的發展,因此一般父母不愿意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傳統出版可以在這方面下功夫,開發出一些幼兒類精品圖書。二是加強專業類圖書的策劃。專業類圖書需要認真研讀,不斷思考,有時還需要進行標注和做大量筆記,紙質書在這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因此傳統出版可以在這方面形成自己的品牌。三是加強學術類圖書的出版。學術類圖書專業性比較強,有些還比較晦澀難懂,不適合電子閱讀。此類圖書一般都有經費的支持,而且現行的學術評級體系將紙質著作的出版作為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四是黨政學習類圖書。黨的文件、政策、精神的學習一般為集中學習,這類圖書如果做成電子書,往往體現不出活動和學習的正式性,學習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加強出版人才隊伍建設。現代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出版行業也不例外。在數字化時代,優秀的高層次的出版人才稀缺是現代出版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數字化時代要求編輯人員既具備過硬的編輯業務素質和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又具有從網絡上迅速獲取第一手信息、對大量信息進行甄別并從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要求發行人員既對圖書產品特性有全面的了解,又對互聯網時代營銷的多渠道和全方位有深入的認識和把握。因此,出版單位必須加強對編輯和發行人員的培養,通過培訓學習、業務交流、提供相對寬松的工作環境等方式,提高出版隊伍的整體素質。
在當今時代,面對數字化和網絡化的沖擊,傳統出版單位要迎難而上,既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加強與網絡數字的融合;又要挖掘自身在圖書質量方面的優勢,調整出版方向,從而在數字化的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