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微
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國際郵輪乘務專業服務人才培養困境分析
◎胡微
隨著郵輪產業在亞洲市場的興起,近年來我國已經成為業界最具潛力的郵輪市場。各大知名外資郵輪公司開始關注中國龐大的客戶群體。我國國力不斷增強,居民收入也不斷提高,消費能力的升級極大地助推我國郵輪行業發展。根據CCYIA統計快報,2016年我國大連﹑天津﹑煙臺﹑青島﹑上海﹑舟山﹑廈門﹑廣州﹑海口﹑三亞10大港口城市共接待郵輪996艘次,同比增長58%,其中母港航次913航次,同比增長69%,訪問港航次83航次,同比下降8%。10大港口城市接待郵輪出入境中外郵輪旅客2,261,405人(4,522,810人次),同比增長82%;其中,出境中國旅客2,122,610人(4,245,220人次),首次突破200萬人,同比增長91%。
郵輪已經成為我國的一個新興產業,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基于此,很多世界著名郵輪公司均已經開始進駐我國并開辟我國的旅游市場,如地中海郵輪公司﹑美國嘉年華郵輪集團﹑美國皇家加勒比郵輪有限公司﹑香港麗星郵輪有限公司﹑諾唯真郵輪公司等。郵輪行業的快速飛速發展也使我國郵輪乘務管理及服務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各大國際郵輪公司招聘我國郵輪乘務人員的比例和需求日益加大。郵輪乘務管理和服務行業憑借其優質的工作環境﹑可觀的經濟收入已經成為我國人口就業的一條新的途徑。因此,培養國際郵輪乘務管理和服務人才迫在眉睫﹑勢在必行。全國創辦了郵輪乘務專業,在政府部門﹑相關國際郵輪公司﹑相和出版社的幫助下,積極探索郵輪乘務專業規范化知識,整理編輯教材進行出版。對我國其他高校開設國際郵輪乘務專業提供幫助。
近年來,我國各地高等院校也紛紛開設國際郵輪乘務管理專業。在教育部“陽光高考網站”以 “國際郵輪乘務” 專業名稱進行搜索發現,在2014年,共有19所高等院校開設國際郵輪乘務專業;2015年院校數量增長到35所,漲幅高達84.2%。而這35所高校中主要為高等職業院校。
據統計,未來10年內我國郵輪行業對管理服務人才的需求量約為30萬人。目前,我國國際郵輪乘務管理服務人才主要來自兩大類。
酒店行業員工轉行。郵輪,也通常被稱之為海上的五星級酒店。五星級酒店員工是郵輪行業服務人員的重要來源之一。因為高端酒店人才的外語水平和服務意識都比較貼近郵輪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但是,僅靠挖角或跳槽的方式來進行人才供應,對于我國井噴式發展的郵輪行業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高等院校(主要是高等職業院校)對口培養。為迎合我國郵輪產業的人才需求,我國教育界近幾年來加強了對郵輪人才培養的關注。天津海運職業學院于2007年率先在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旨在培養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這與郵輪服務行業需要的服務人員標準貼合。高等職業院校是培養郵輪服務人才的最佳平臺。但作為一個新興專業,國際郵輪乘務專業在高等職業院校中的開設仍存在一些問題,阻礙其更好發展。
人才培養目標不準確。很多高職院校在設立國際郵輪乘務人才培養目標時與行業對人才需求的匹配度不高。很多高職院校把人養目標定得過高,如培養郵輪服務管理或經營人才等。這并不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和定位,這是本科院校對郵輪專業高端管理人才的培養定位。同時,也有一些院校把培養目標定位過低,將職業教育培養與短期培訓混淆,不能給學生提供系統化的教育過程,導致學生能力與企業需求脫節,忽視了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總方針。
缺乏引領性專業教材﹑教學資源庫匱乏。目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中的國際郵輪乘務專業大多采用兩套系列教材: 一是由中國高等院校郵輪人才培養聯盟﹑國際郵輪乘務專業教學協作中心組織編寫的“國際郵輪乘務專業系列教材”。該教材比較符合現在郵輪行業的實際,內容也交新。但是是純漢語教材,無法滿足該專業的雙語需求。且該教材近年剛剛出版,還有很多內容需要更新和全面,對于全國郵輪專業辦學并不具備十足的權威性和引領性。另外一套是上海國際郵輪旅游人才培訓基地組織編寫的全英教材。這套教材對于高等職業院校學生來說難度較大。
缺乏對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經調查發現,各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都非常重視學生郵輪知識和英語能力的培養,卻往往忽略了對職業素養的灌輸。很多學生掌握了豐富的郵輪知識,但上船工作后難以適應郵輪國際化的工作環境。導致這樣的情況的主要是以下因素:跨文化交流能力不足﹑心理素質差﹑缺乏適應復雜工作環境的心理準備等。所以很多學生在步入郵輪多元化的工作環境之后,一時難以適應與其他國家的乘務人員共同工作的環境,導致心理問題,甚至會影響自己的工作。各院校應加強對學生職業能力的灌輸和提升。
師資力量薄弱。目前各高等職業院校從教的國際郵輪乘務專業教師多數沒有從業經歷,也不具備正規的與郵輪相關的專業學歷,教師基本來自酒店管理專業﹑旅游管理專業或英語專業。郵輪知識也大多是來自后期培訓,由于缺乏郵輪一線工作經歷。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多以理論教學為主,缺乏對學生進行實踐技能的訓練的能力,導致教學與實踐脫節。為改善這一問題,各校需加強對專業老師的培訓,增加老師們的外出交流,增強郵輪行業權威人士的溝通的機會。同時也要積極創造機會,選派從事郵乘專業教學的一線年輕教師定期到各大國際郵輪公司與學生一起參加頂崗實踐培訓,從而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使教師真正達到“雙師型”教師標準。
校內外實驗實訓有待加強。高等職業院校辦學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校企合作,以借鑒行業領先企業先進的專業知識和管理理念。但大多數高等職業院校與國際郵輪企業缺乏系統性﹑全方位的合作。校內實訓設施多是仿照酒店設計的,校外實訓基地多是與酒店合作,很少有高職院校能夠直接與郵輪企業合作。這樣的辦學條件,直接導致學生對真實的郵輪工作環境不了解,登船工作后,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郵輪工作標準。天津海運職業學院作為最早開設郵輪專業的高職院系,率先與美國皇家加勒比郵輪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內建立國際郵輪人才培訓中心。該中心內全部實訓設施均是仿造加勒比工作郵輪建造,且有經加勒比公司認證的培訓師進行授課,實現了教學與就業無縫對接。該校的做法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郵輪專業實訓辦學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郵輪行業日漸升溫,人才助推行業發展。高等職業院校肩負著培養郵輪行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中國郵輪產業的巨大發展空間需要各類郵輪專業人才的支撐。各校應不斷深化專業教學改革,緊密加強校企,提升師資建設速度和深度,創新實訓教學途徑,培養學生具備更好職業道德和行為習慣,為郵輪產業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天津海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