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永森 許文倡
村級干部選聘分離制度
◎蕭永森 許文倡
“選聘分離”是對選舉產生的村兩委成員、聘用產生的農村(社區)專職工作者兩種對象、兩項工作的對接和概括。通過對村(社區)“兩委”成員與公共服務中心專職工作者選聘分離制度改革(以下簡稱“選聘分離”)的研究,對這項制度實施背景、主要做法進行總結并研究探索建立健全制度體系,構建清晰明確的村級權責激勵和約束體系,真正促使村級干部“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選聘分離”是指村(社區)的黨組織﹑村(居)委會班子成員,依照黨章黨規﹑法律法規和有關章程選舉產生,嚴格執行屆期制;村級公共服務中心里的工作人員,則從符合條件村級人員中聘用。其基本的操作思路是:村(社區)干部依法選舉產生后,由村(社區)黨組織在鄉鎮一級的指導下提出分工意見,鄉鎮黨委﹑政府在村(社區)設立公共服務中心,從符合條件的村(社區)干部或村務(社區)專職工作者中聘任到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等相關崗位,聘任主體為鄉鎮黨委,主要協助村級法定的業務性工作﹑承接部門延伸的事務性工作和開展方便群眾的服務性工作,即主要承擔村(居)委會交辦的自治性工作以及政府在村(社區)層面的相關公共管理和服務工作。
些行政事務的執行層﹑操作層和執行承受層,其工作不堪重負,疲于應付;村(居)委會干部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基層居民自治難以開展。傳統村(社區)組織模式和管理制度難以適應社會發展,迫切需要建立一種新的村(社區)管理模式,因此村(社區)“選聘分離”的管理模式應運而生。
隨著我國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深入發展,社會結構﹑人員身份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方面,隨著市場經濟快速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瓦解,原來農民依靠的“集體人”變成了“社會人”,集體把以前統包起來“集體人”的生老病死﹑吃穿住行等問題甩給了社會;另一方面,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民進入城市,就業居住集中于社區,城市政府必須給予他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導致只能把這些問題甩給社會。在我國由于社會組織數量和能力有限,難于承接從企業和政府等組織剝離出來的事務,導致大量社會事務都沉淀到村(社區)中,使得社會問題社區化,村(社區)被冀與解決社會問題的最佳場所,大量的“社會人”變成了“社區人”。村(社區)成為了城市社會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平臺和基地。
村(社區)人員復雜多樣,其需求的層次性和差異性,導致村(社區)公共事務增加,管理服務難度增大。而村(社區)組織成為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的末梢。村(居)委會本質上是政府在基層的延伸,是政府一
制定出臺相關辦法,為選聘分離制度打下基礎。一是認真制定相關辦法。近年來,各級政府陸續出臺了完善和創新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推進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等政策文件,對村(社區)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公共服務中心的組織設置﹑“兩委”成員和公共服務中心專職工作者的管理﹑考核﹑待遇等進行全面系統設計,為鄉鎮政府﹑村(社區)探索實踐提供了制度遵循和保障。
設立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優化村(社區)組織運行機制。通過設立公共服務中心,建立起“兩委”負責議事決策﹑“中心”負責執行落實的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對“兩委”成員和“中心”專職工作者實施雙軌制管理,實現議事與執行分設﹑管人與干事分離。一是定職能職責。依據法律法規,明確村(社區)黨組織是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村(居)委會是黨組織領導下的群眾性自治組織,公共服務中心在村(社區)“兩委”領導下承擔“兩委”安排的具體工作事務。二是定崗位職數。公共服務中心統一設置一定的服務崗位,按照村(社區)人口規模和工作量大小,每個公共服務中心配備相應的村務(社區)專職工作者。三是定人員產生方式?!皟晌背蓡T依法通過換屆選舉或組織任命產生。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工作者通過聘用產生,聘期3年,屆滿重新聘用。
科學合理設置崗位,制定公共服務清單。關于管理崗位。村級公共服務中心設置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等3類管理崗位,管理崗位由鄉鎮黨委從符合條件的村(社區)干部或村務(社區)專職工作者中聘任。關于服務崗位。上級指導村(社區)根據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承擔3項職責的實際需要,合理設置若干服務崗位,服務崗位由村務(社區)專職工作者擔任。制定公共服務清單。其主要職能為協助村級法定的業務性工作和承接部門延伸的事務性工作﹑開展方便群眾的服務性工作。
明確界定職能定位,是開展選聘分離的基本前提。這就要求必須先明確兩支隊伍的性質和關系,才能保證運行有序﹑工作順暢。為此,在選聘分離制度設計中要明確:“村(社區)‘兩委’成員依法選舉產生,履行村(社區)事務決策職能,是村(社區)的‘決策層’;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專職工作者面向社會公開聘任產生,履行村(社區)事務執行職能,是村(社區)的‘執行層’”。明確兩支隊伍的職能定位,才能有效構建起兩支隊伍各司其責﹑各履其職的工作運行模式。
合理定“責”是做好村專職干部“選聘分離”工作的基本前提。這就要求必須明確村專職干部的職責定位,理順村專職干部隊伍與上級政府及村三套班子之間的關系,確保工作良性推動。一個總體定位就是村專職干部發展方向是農村職業化的社會工作者,他們是受上級和村級黨組織“雙重管理”,上級主要負責他們的招聘﹑培訓﹑考核﹑報酬等;村級黨組織主要負責他們在村工作期間的日常管理。同時,村級三套班子成員與村專職干部是“并列”的兩支隊伍,村民委員會依法自治,村專職干部承擔農村公共管理服務工作,兩者有各自的職責和明確的崗位分工。
合理定“人”是做好村專職干部“選聘分離”工作的內在要求。村專職干部聘用過程中主要要處理好以下關系:一是在聘用主體上,處理好上級與村級組織之間的關系。根據當前農村實際,著眼于加強黨的領導,強化村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對村專職干部的聘用工作,可以由上級授權村黨組織負責實施,并與聘用人員簽訂聘用合同。二是在聘用對象上,要處理好“內選”與“外聘”的關系。在嚴格任職條件的前提下,聘用的村級專職干部主要從現有的村三套班子產生為妥,對因聘用條件限制等原因而出現缺員崗位的,可以積極進行公開選聘。三是在聘用程序上,要處理好組織意圖和群眾意愿的關系。要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讓基層干部群眾了解﹑支持村專職干部“選聘分離”工作,為工作的深入推進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合理定“酬”是做好村專職干部“選聘分離”工作的重要保障。合理定“酬”,一是要明確報酬標準。二是要完善報酬結構。村級專職干部報酬除了基本報酬之外,還應當有獎勵報酬,與村級專職干部的工作考核實績相掛鉤,以激發村專職干部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在專職干部任期內,要分級落實專職干部的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等社會綜合保險待遇,切實解決后顧之憂,這也是村專職干部關注的焦點之一。三是要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在實際工作中,可根據財政收入水平,合理轉移支付,并逐步擴大覆蓋對象和保障力度。
中共晉江市深滬鎮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