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一平
長期以來,沙特和俄羅斯關系的僵化一直是國際政治的一部分,然而令人好奇的是,這兩個國家如今似乎開始不那么敵對,他們甚至開始和諧相處。中東格局會因此面臨新的重組嗎?
薩勒曼是1932年沙特建國以來第一位到訪莫斯科的在位沙特國王。
2017年10月4日至7日,沙特阿拉伯國王薩勒曼訪問俄羅斯,此訪被俄媒稱為“歷史性”會晤。
長期以來,沙特和俄羅斯關系的僵化一直是國際政治的一部分,然而令人好奇的是,這兩個國家如今似乎開始不那么敵對,他們甚至開始和諧相處。中東格局會因此面臨新的重組嗎?
10月10日,中國前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接受了《人民周刊》記者采訪,他認為,這是雙方開啟了歷史上最好時期的交往,沙特在更全面地布局外交,將帶動整個中東地區發展和俄羅斯關系,未來會繼續走下去。
為何而訪
早在九月底,沙特頻頻釋放友好信號,為薩勒曼出訪預熱。
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朱拜爾在9月27日對媒體表示,俄羅斯與沙特對穩定的石油市場感興趣,并致力于加強和深化所有領域關系。朱拜爾強調稱:“兩國是產油國,我們對穩定的石油市場感興趣。”外交大臣稱:“目前我們增加了在俄羅斯的投資,俄羅斯在沙特的投資也有所增加。”他還表示:“我們正在文化、科學、教育以及工業領域發展關系。”
20世紀,沙特與蘇聯由于在意識形態和阿富汗等問題上的分歧而長期不睦。近年來,兩國又在車臣、敘利亞、伊朗、也門等諸多問題上立場相左,雙方關系僵持不下。
此次訪問對于雙方而言意義重大。普京強調,這是沙特國王首次訪俄,事件本身就非常具有標志性意義。薩勒曼也表示,沙特致力于鞏固與俄羅斯的雙邊關系,因為這有利于和平與安全,有利于世界經濟發展。
那么,建國85年了,沙特為何選擇在這個時間點緩和與俄羅斯的關系呢?
在吳思科看來,內憂外患導致沙特走了一步好棋。內因主要是中東局勢變化,俄羅斯在中東的話語權越來越大。俄羅斯以敘利亞為切入點,并積極聯合伊朗、土耳其,組織敘利亞問題阿斯塔納敘和平談判。沙特認為有必要接觸俄羅斯。外因在于美國這幾年在中東是退縮政策,沙特認為在中東僅僅靠美國是靠不住的。
“這種前提下,沙特要平衡一下和俄羅斯發展的關系。”吳思科說。
對于沙特阿拉伯而言,加強同俄羅斯的溝通顯然不僅僅是外界推測的謀求能源方面共贏,更是其外交策略的一種調整。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崔守軍告訴《人民周刊》記者,這個時間點訪問俄羅斯,從沙特角度講,是一種平衡外交、等距離外交,借力用力。俄羅斯聯合土耳其、伊朗塑造地區局勢的趨勢日益明顯,沙特需要參與其中,以維護本國利益。
同時,雙方共同的經濟利益需求,也使得雙方走得更近。
10月11日,在沙特國王Salman bin Abdulaziz Al-Saud首次訪問俄羅斯期間,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沙特阿美)與俄羅斯企業簽署了五項合作諒解備忘錄,覆蓋能源、制造和創新等領域。
2014年起,全球原油價格大幅下跌,沙特和俄羅斯作為產油國都受到巨大打擊,都致力于穩定石油市場,將油價維持在合理價格區間。歐佩克、非歐佩克產油國的能源部長10月3日至7日在莫斯科舉行俄羅斯能源周討論減產協議的執行情況。薩勒曼稱,沙特非常期待同俄羅斯在穩定油價方面開展積極合作。
“歐佩克要保持油價穩定,俄羅斯和沙特都是石油出口大國,特朗普上臺后對可再生能源支持力度下降,俄羅斯和沙特建立攻守同盟,石油利益也是主導。”崔守軍表示,俄羅斯和沙特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石油生產國,沙特希望與俄羅斯聯手,減產石油,推動油價上漲,增加石油收入。雙方抱團取暖意圖明顯。
崔守軍補充道,沙特頻繁從美國和俄羅斯購買軍備,維護地區安全,走近俄羅斯,也可以增加沙特向美國購買軍備相互壓價的可能。
沙俄美關系此消彼長?
那么,此次沙特首訪俄羅斯,雙方下一步的走向趨勢如何?會共度蜜月期,繼而繼續發展下去還是僅僅短暫約會呢?
吳思科表示,從趨向上看,這是歷史性的很大一步,未來還會走下去,沙特在更全面地布局外交,在中東地區發展和俄羅斯的關系,會更主動一些,會繼續走下去。
受訪者均表示,看好沙特和俄羅斯“深入走下去”的前景。那么,是否意味著沙特和老盟友美國的關系會此消彼長,趨向冷卻呢?
在吳思科看來,沙特和美國的盟友關系依然是首選。“沙特和美國一直是盟友關系,沙特富而不強,安全方面依賴性很強,美國依然是首選。”
就在薩勒曼剛剛在俄羅斯簽下包括S-400防空導彈在內的30億美元軍購協議之后,美國國防部防務安全合作局10月6日發表聲明說,美國國務院已批準向沙特阿拉伯出售價值約150億美元的“薩德”反導系統及相關配套設備。
從沙特角度看,無論其外交政策如何調整,美國為最優先發展國家的戰略定位不會改變。
崔守軍認為,沙特和美國的盟友關系是首選。在中東地區的大國博弈中,美俄的競爭面大于合作面,在關鍵時刻、關鍵問題上沙特的親美立場是可以預期的。
沙特企圖把自己打造成遜尼派盟主地位,俄羅斯和美國都在其未來扮演重要角色。隨著中東各組力量的分化組合,該國想在加深與俄羅斯關系的同時,培育在中東新的地位。
中東格局洗牌
現在的中東格局,無疑進入了歷史上最復雜、最不確定、敵友關系最為模糊的時期,中東地區格局定型需要較長時間,俄羅斯和沙特之間冰釋前嫌更像是國家關系縱橫捭闔的一幕而已。
雖然美國事實上已經在做戰略收縮,俄羅斯趁機填補空缺,影響力大增,但仍不能取代美國。即使是作為美國盟友的沙特也想在這個時候,多個朋友多條路。如何看待當今的中東格局?
“碎片化、多極化局勢會更明顯,不斷更新的分化組合。”吳思科分析,從目前來看,特別是阿拉伯國家內部,不斷分化組合。這樣的前提下,當前處于這樣一個變化、動蕩的階段。傳統的敵友關系,正在越來越模糊化。實際上,伊朗逐漸成為借助力量,敘利亞政權面臨新的組合,這個組合中,俄羅斯方面處于更加主動的地位,美國太自以為是,給俄羅斯提供機會,沙特也逐步更清醒。
今年6月爆發卡塔爾斷交危機后,外界發現海灣阿拉伯國家、阿拉伯遜尼派國家不是鐵板一塊,內部問題重重。以沙特為首的海灣國家“圍毆”卡塔爾,而卡塔爾與什葉派大國伊朗關系走近,敵友關系瞬間斗轉星移。
崔守軍認為,在中東新格局下,敵人和朋友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取決于設定的議題。對伊朗的關系上,現在沙特是最低點,俄羅斯和伊朗是牢固的關系,沙特也希望通過俄羅斯緩和與伊朗的關系。
有分析認為,在當前錯綜復雜的局勢下,沙特等中東各國都不希望“單邊押注”,而是盡量權衡利益得失,在大國之間展開“搖擺外交”。
與此同時,俄羅斯在中東存在的擴大并不意味著可以取代美國的戰略地位,俄羅斯也不會因為與沙特改善關系而放棄敘利亞、伊朗等傳統盟友。
此次沙特和俄羅斯之間走近也是中東域內外國家新互動的縮影。會帶動其他地區強國,對美俄關系重新調整,伊朗、土耳其甚至埃及也會重新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