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純
臨床對于腫瘤的確有一種“饑餓療法”,但它跟不吃飯、餓肚子沒任何關系。
有病亂投醫,尤其是癌癥的患者,總是希望尋找一種有效的方法或藥物盡可能地清除體內的癌細胞。目前社會上流傳一種說法叫“餓死癌細胞”,甚為流行,甚至有一些缺乏醫學科普知識的患者采用這種方法去治療自身的癌癥。什么是“餓死癌細胞”?此方法盲目地認為癌癥患者不要吃得太好,甚至短期不吃飯,因為吃得好或正常吃飯,食物的營養就會提供給癌細胞,加速癌癥細胞的增長和轉移,因此主張餓死癌細胞的療法。
“三光政策”是誤解
對于這種社會傳言,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史大卓教授指出,此種說法沒有任何科學根據,靠不吃飯(辟谷)或者吃得差是不能阻滯癌細胞生長或餓死癌細胞的。只要人的機體存活,癌細胞就會不斷從人的血液中吸取營養,惡性繁殖,但是人體的正常細胞同樣需要不斷吸取營養。史教授告訴大家不要以訛傳訛,不要做違背科學常理的事情,傷害了身體,加速了病情惡化,影響了正常的生活。癌癥患者不吃飯、餓肚子,不但不能治病,反而會進一步損傷自身的免疫能力,對控制病情和保持基本生活質量均有害無益。
史教授介紹說,臨床對于腫瘤患者的確有一種“饑餓療法”,但它跟不吃飯、餓肚子沒任何關系。腫瘤的繁殖增生靠充分的血液供應,就像身體的任何其他器官一樣。目前有一種腫瘤的介入治療方法,即在相關影像技術的指導下通過介入的方法阻塞或栓塞供應腫瘤的血管,阻斷腫瘤細胞的血液供應;或者通過一些藥物,如歐洲發明的“反應停”,曾經用于治療婦女懷孕后出現的不良反應,效果較好。但吃了以后,發現出現了許多無腦嬰兒,也就是小孩沒有大腦,因此這種藥很快在歐洲被禁用了,現在又將這種藥重新用于臨床治療腫瘤,因為腫瘤患者只要不是孕婦,都可嘗試這種藥以抑制腫瘤組織的新生血管生成,但此藥的具體效應還有待科學評價。臨床上將這種阻斷腫瘤組織血液供應的方法稱為腫瘤的“饑餓療法”,絕對不是讓腫瘤患者餓著肚子不吃飯、不進營養,或者只讓患者吃含營養成分少的食物,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史教授告訴記者,他在臨床曾經遇到幾例錯誤理解“饑餓療法”的腫瘤患者,堅持一個月不吃飯,只喝水甚至連水也限制,其結果皆不是“餓死”了腫瘤,而是餓壞了自己的身體,加速了病情的惡化,其教訓十分深刻,值得引起重視。
“饑餓療法”當作別樣解釋
目前,臨床上的“饑餓療法”主要是兩種手段:一是把供應腫瘤的血管阻斷,讓它沒有血供,形象地說就是把腫瘤細胞給“餓死”,我們稱之為新生血管阻斷療法;再一種就是通過藥物,比如新生血管抑制劑等,將腫瘤的血液供應降低。這兩種方法皆是有針對性地減少腫瘤組織的血液供應,進而減少腫瘤組織的營養,其和不讓患者吃飯、減少全身營養沒有任何的關系。
關于腫瘤患者如何飲食,不但不應餓著或者不吃飯,而且更應該適當加強患者的營養,以增強機體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腫瘤細胞不會因為吃得好就增長得快,也不會因為吃得差就增長得慢,更不會因為不吃飯就可以餓死。科學合理的飲食不僅是基本健康的保證,也是戰勝機體恢復免疫功能、戰勝病魔的基礎。一般而言,秋冬季節胃口好,吃得多。中醫說“脾胃為后天之本”,后天的生長發育和整個新陳代謝過程,都需要脾胃運水谷,即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依靠營養物質的支撐。胃口好說明脾胃功能好,可充分吸取食物的營養物質。
營養跟不上腫瘤反而長得快
有些說法十分不科學,如,不要吃得太好,吃得太好后營養物質都讓癌細胞吸收了,要“餓死癌癥”等。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一樣需要營養支持才能生長和存活,但癌細胞獲取營養物質的能力遠大于正常的細胞,所以饑餓療法產生的營養缺少首先是導致正常細胞營養缺乏。我們經常看到許多晚期癌癥病人,不能吃飯,瘦骨嶙峋,營養跟不上,自身免疫力因而降低,腫瘤反而增長和轉移得快。一般而言,腫瘤患者要適當增加營養,應多吃優質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如雞蛋、深水魚、新鮮蔬菜和水果等,以利于機體對正常營養的需求,減慢腫瘤組織惡性增長消耗的進程。
此外,還有另外一種不利于健康的流傳說法,認為“飯都吃好了,吃什么水果”。其實水果十分重要,因為它含有維生素,雖然蔬菜里也有,但蔬菜一經過烹調,維生素就會大量丟失,而水果原汁原味,作用好。另外,不要酗酒,酒精對癌癥患者不利,不僅肝臟腫瘤不能喝,其他腫瘤也不宜喝。更不要抽煙,煙霧里有許多致癌物質,對健康百害而無一利。史教授還特別提示,其實我們每個健康人體內都有一定數量的細胞在突變,只不過它的數量被機體的免疫系統監控在正常合理的范圍,不會發生異常的增生而成為癌癥。
抗癌必須提高自身免疫力
對于腫瘤患者而言,一方面要遏制腫瘤細胞增殖,另一方面還要提高身體的免疫。理論上說,只要腫瘤細胞低于10的6次方,人正常的免疫力是可以和它抗衡的,人吃進去的營養物質轉換為機體自身的免疫力,和給腫瘤提供“營養”是兩個概念,不能說吃的營養是僅僅供應給腫瘤細胞。吃進去的食物經過消化和吸收,然后均衡地分布,局部達到腫瘤的營養相對整個機體的需求而言是還是很少的,雖然腫瘤組織細胞也是機體的一個部分,也會吸收一些營養物質,可是如果不吃飯,結果是整個機體營養缺乏,絕對不單是腫瘤細胞吸收的那部分營養缺乏。因此,千萬不要因為害怕腫瘤細胞吸收營養就不吃東西,就餓著,這是極其不科學的對身體十分有害的做法。
體質不同飲食有講究
那么,怎樣才能讓腫瘤細胞吸收得營養少一點,讓身體正常的細胞吸收得多一點呢?史教授說,按照中醫傳統的理論認識,吃東西要辨證地吃:如果是寒性體質的人,就應該吃一些熱性的、高熱量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等;如果是熱性體質的人,就應該吃一些涼性食物,如鴨肉、淡水魚等。如何判斷這個人是涼性還是熱性體質?傳統中醫有一種簡單的望舌的方法:一般而言,黃苔而燥的人,多是熱性體質;白苔而水滑的人,多是寒性體質。當然,正確地判斷機體的寒熱屬性,需要專門的技術知識,沒有系統學習過傳統中醫知識的人可能難以辨別清楚,因此飲食偏寒偏熱的選擇,最好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腫瘤患者的飲食應注意不要吃咸菜、咸鴨蛋等腌制的食物,因為里面的亞硝酸胺是致癌物質;再就是陳糧發霉類的食物,里面含有黃曲霉素,也是致癌物質。腫瘤患者如果不知道自己為偏寒或偏熱的體質,一般而言吃清淡的、富于營養的、新鮮的食品即可,不需要特意禁食一些正常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