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馳疆
有兩個王源。一個是出席聯合國活動時,侃侃而談的清俊少年,成熟、得體,走到哪兒都光茫四射;另一個則是背著書包獨自匆匆趕去上學的學生,他的背影孤獨又堅定,但是仍掩蓋不了少年特有的活潑與爛漫。
當有人問第一個王源“當明星最大的快樂是什么”時,他回答:“是被大家矚目的感覺。”而被問及“當明星最大的失落是什么”時,第二個王源悄悄冒了出來,說:“回校后幾乎沒什么朋友,閑下來的時候也不知道該做什么。”
身在全中國最火的偶像團體,被狂熱的粉絲追隨,在16歲的年紀,王源擁有普通少年無法擁有的驕傲,也承擔著普通成年人都未必能承擔起的煩惱。
再選擇一次,還是要做明星
2016年,王源在重慶給家里買了房,付了40多萬的首付。他對自己的房間沒有要求,“有床能睡,有桌子、有空調就行了”。那是他第一次對收入有了明確的概念,他說:“我就覺得很開心,在別人上學的年紀,我都能賺錢了。”
房子是他自己選的,選擇的理由是便宜。與很多年少成名的明星不同,王源有著非常理智、清醒的自我定位:把“明星”當工作,而非光環。他的父母也是如此。“他們很低調,從來不覺得自己的兒子有什么成就,他們就能怎樣了。”
2011年,11歲的王源因為興趣加入了時代峰峻公司旗下的明星養成項目——TF家族,成為練習生學習唱歌、跳舞。他練習的畫面、與隊友王俊凱合唱的視頻被公司傳到網上后,被越來越多的人點擊、轉發。不過,當練習生的日子更多是懵懂的,甚至是“眼前一片黑暗”的。網友在看到王源壓腿痛哭的視頻后,給了許多負面評論。王源自己也說“當時10%的人稱贊,剩下的90%都在罵”。他后來開玩笑說 :“剛開始出名,一陣迷茫,不知道自己是為了什么而練習,可能就是為了500塊錢的差旅費吧。”
一年后,12歲的王源體驗到了什么叫“紅”。一次,他走在重慶街頭,突然就被人叫住了:“你是王源嗎?簽個名吧!”他當即落荒而逃,因為他覺得當時沒化妝。“我小時候膽子挺小的,所以剛開始被大家關注,不管是壞是好都會覺得有一點壓抑。”
對于那些無端的責罵,王源的選擇是在人前沉默,人后反擊。“我會躲在被窩里偷偷罵回去,但決不讓別人知道。”
在贊美和詆毀聲中一路走來,王源早就磨礪出了強大的內心。“什么都得靠堅持,幾年前我們公司的老師跟我說‘現在已經很多人關注你了,你也不能往后退了,只能越走越好,如果掉下來,就會成為別人的笑柄。所以當堅持成為一種習慣時,才能明白什么是受寵若驚。”
王源坦言,如果讓他重新選擇一次,他還是會選擇年少成名。“為什么不做一個先行者?為什么要當一個平凡人呢?再說了,能有自己的夢想,能通過自己的表現讓大家開心,也是很幸福的呀。”
“我們身上,有很多人夢想的影子”
2013年8月,王源和王俊凱、易烊千璽組成TFBOYS出道,一年時間,他們從網絡起步,迅速占領了各大紙媒、電視臺、廣告牌。
2014年7月,他們推出單曲《青春修煉手冊》,之后便是一次次紀錄的不斷更迭 :2015年,王源在生日時推出了自己創作的單曲《因為遇見你》,并登上了紐約時報廣場的大屏幕 ;2016年,粉絲為他舉行了一場公益活動,還點亮了“鳥巢” ;2017年,TFBOYS第二次登上春晚舞臺。王源受聯合國邀請到美國紐約參加“2017青年論壇”并全英文發言……當年那個因為沒有化妝落荒而逃的小男孩穿著筆挺的西裝,在聯合國的會議上鎮定自若地闡述著自己對教育、對當代青少年的看法。在美國,他接受了幾家華語媒體的采訪,應對自如、邏輯清晰。
有趣的是,在聯合國發完言后,王源自己在微博上輸入“王源、英語”,在網上搜集各路評論。看到許多人評價他英語不好、有口音。他說 :“嗯,說得對!去之前我就做好了被罵的準備。我覺得很正常,但是被罵了,我肯定會更努力地去學。”
這就是王源超乎同齡人的理性與早熟。今年1月,他參與了綜藝節目《王牌對王牌》,每次錄制結束后,他都會回去好好看一遍,然后深刻檢討。“我想知道自己哪里插話是對的,怎么把氣氛搞好。”他說,“我不怕被定位,因為我可以根據場合變成該有的樣子,需要搞笑我就搞笑,需要帥氣我就帥氣。”
王源從來不怕偶像包袱。他說:“有粉絲說,他們看我們從小屁孩長到現在的樣子,有一種把自己的夢想托付在我們身上的感覺。他們看著我們進步、成長,就相當于他們青春的紀念。既然如此,我為什么不承受這樣的寵愛,為什么不回應這份寵愛,把偶像做得更完美?”
失落的青春,只是獲得的代價
寂寞,是年少成名的人繞不開的主題。2016年,TFBOYS第一次登上央視春晚,在后方采訪間里,主持人問王源:“什么東西是你在成名路上必須克服的?”王源說 :“孤獨。”他感到孤獨是因為無數次完成目標的努力中,沒有人能真正幫到他。“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因此,他總是在腦海中反復回憶每一次周年生日會、跨年演唱會結束時禮花漫天紛飛的場景。他說 :“那種感覺就像當你在鏡子前練習唱歌跳舞,努力了很久之后,一切終于告一段落了。”
這種感覺,許多同齡人大概只有中考、高考結束后才能深切體會,但王源幾乎每半年就要感受一次。
孤獨的另一種解釋,是他看到的世界越來越大,心里的世界卻漸漸變小了。因為工作時,他的身邊都是成年人 ;回到學校后,他發現自己已經難以融入同齡人的氛圍中。去年夏天,王源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重慶市重點高中——南開中學。將近一年來,他最大的感受是 :“高中課業非常繁重,而且我融不進同學們的圈子了。”
回到家里,他有時也會覺得無所適從,“找不到朋友,也不知道該做些什么”。他經常在天氣晴朗的下午,拉開窗簾坐在窗邊,看看書、發發呆,或者幻想將來去北歐旅游,“我喜歡那種沒有人的地方”。
王源不喜歡把這種孤獨感稱作“失落”。“其實跟同齡人比,我已經擁有太多了,失去一些也是應該的,不可能老天對你這么厚愛。既然是自己選擇的路,那就一直走下去。”當有時孤獨到內心小有不安的時候,他就會讀《肖申克的救贖》《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他說“因為它們會給我帶來希望”。
勵志、幽默、有才華,這是他對自己的期待。“我對自己的期待完全不受別人的影響。我的人生就是我的,所有的最終決定都是我自己做的。你可以說我叛逆,但我恰恰覺得,這才是青春最有魅力的東西。”
也是,叛逆的另一面可能就是強大,誰說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