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光瑩

“輩”,由“非”和“車”組成,造字本義和戰車有關。從字形來看,“非”,像是鳥的翅膀左右展開,和“車”組合起來,表示排開的戰車。古人把軍隊發車百輛稱為一輩,和今天“輩”的常用意思有些區別呢!
其實,春秋戰國時期,戰車一直是軍隊的主要裝備,車戰是主要作戰方式。當時判斷各國的軍事實力,也常常以戰車的數量來計算。總之,當時的戰車兵就相當于今天的機械化部隊,代表著一個國家最先進的軍事武裝。
從“輩”的字形來看,篆書、隸書、楷書的字形變化不大,發展到簡體楷書,下部的“車”字進行了簡化。
小伙伴的煩惱
書寫攻略
“輩”是上下結構,中心相聚,上部“非”與下部“車”比例要適宜,做到上收下放。書寫時注意,結構緊湊是要義,要注意“車”的豎折要穿插于上部“非”字的下部空當,一方面彌補了上部下邊的空白,另一方面拉近了上下部結構之間的關系,從而使該字上下連成一體,密不可分。
顏真卿、柳公權等書法家書寫“輩”字時,上部緊湊,像排列緊湊、有序的戰車,下部書寫豪放,長橫就像馬車中的長木,寫得舒展有力,展現出戰車的氣勢。
車在下面,中心相聚,筆畫穿插。
車在左邊,左窄右寬,車字下方的“橫”畫要變“提”。
車在上面,“車”字稍扁,上收下放。
責任編輯 鄭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