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桂月
摘要:舞蹈屬于時空的藝術,我們發現舞蹈的和其他的藝術門類都有關聯例如音樂、以及空間美學等,因為舞蹈是一種肢體動作的體系性表現,而動作是以空間為媒介。在舞蹈行為中,舞臺等的空間屬性屬是先天的外在的存在,所以必須要考慮到舞蹈時空的因素,而這種在空間當中所展現出來的肢體藝術也和生活中的事物無法分割,既有舞蹈動作的素材重組,將生活動態節律化、圖式化、情感化和寓意化。這就要求舞蹈編創者必需具有豐富的文化修養、熱情睿智的眼睛捕捉生活現象,以豐厚文化底蘊去執著地追索,鑄造足以顯現生活美的精品。
關鍵詞:舞蹈創作;人物形象;塑造
大千世界平常生活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很多,但不是每個都適合塑造成舞臺上的人物形象。舞蹈中值得塑造的人物形象“每個人都是典型,但同時又是一定的單位人”,“是一定的階級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們時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們的動機不是從瑣碎的個人欲望中,二是從他們所處的歷史潮流中得出來的”。也就是說,要塑造一個成功的人物形象,編創者要對人物形象有正確的理解,確定有塑造的價值,還要有鮮明的個性,而且個性與共性要統一體現時代精神。在具體塑造人物形象時,要將形象有意念的轉為舞蹈作品,并準確的把握舞蹈風格、動作編創、音樂感知、舞美的渲染等。
一、人物形象塑造是舞蹈編創的主要內容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藝術作品的表現和標志,一個好的舞蹈作品一定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即使是小舞蹈或者是小品舞蹈,也需要刻畫人物的形象,顯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這樣才能夠產生感人的效果。縱觀中外舞蹈發展歷程,幾乎每一個階段都能有許許多多經典的舞蹈作品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而在這些作品中塑造出的著名或經典的舞蹈人物形象則超越了時空和民族的限制,被不同時代和國度的人們所接受、傳承,以其各自獨特的藝術魅力哺育、滋養著人們的心靈。對于中國當代古典舞編創而言,在近五十多年的人物形象創造過程中,的確誕生了許多經典的人物形象,但我們需要在老一輩藝術家創造的輝煌成績之上創造出更加具有精神內涵和時代意義的人物形象。李澤厚先生在《略論藝術種類》中談到:“舞蹈主要不是人物行為的復寫,而是人物內心的表露,不是去再現事物,而是去表現情感,不是摹擬而是比擬。”不難看出,要想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鮮明而經典,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學會在編創作品時,如何去把握與描繪人物獨有的形象。做到這一點,便邁出了舞蹈編創的第一步。所以,人物形象的塑造對編創舞蹈有著一定的重要意義,是編創舞蹈的一個好的開端。
二、人物形象塑造對舞蹈作品的意義
舞蹈來源于生活,同時又反映出生活。同樣,舞蹈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其原型也是來自于日常生活。社會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和基礎,藝術創作不能離開客觀現實的社會生活,正如唐代畫家張璪那句名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只有走進生活,觀察和體驗生活才能獲得創作的原動力。但是,在獲得創作的原動力的同時,作為創作主體的藝術家其具備的能動性也開始發揮作用。使舞蹈作品的內容與情感更加豐富,塑造的人物形象更有生命力。有生命力的舞蹈人物形象,舞蹈藝術的抒情性、精彩的動作、引人入勝的意境、豐富的情感、深厚的文化內涵一一體現出來,自此舞蹈創作路線清晰可見。舞蹈編導在進行創作時,不僅需要從社會生活中選取創作的素材和獲得靈感,更重要的是對社會生活做出判斷和評價,自覺或不自覺地表明自己的藝術傾向和態度,借助藝術作品來反映自己的思想和認知。這樣編創出來的舞蹈作品既有豐富的內容與情感,還能使編創者思路清晰,即為舞蹈作品的創作描繪出清晰的路線。
三、人物形象塑造豐富了舞蹈作品藝術的表達
如何讓原本單一、扁平的人物原型更加立體、更加豐滿、更加具有代表性,以及究竟應該選擇哪一個人物原型作為自己作品所要表現的對象?如何刻畫出舞蹈作品的表達、創作涵義?這正是舞蹈編導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首先要選擇具有一定積極意義的人物原型作為創作的原發點。具有積極意義的人物形象直接脫胎于生活中的那個人物原型,原型人物的形象通過藝術的手法會被無限的放大于舞臺之上,藝術的社會功能之一就是審美教育,積極的人物形象會給觀眾帶去積極的作用,反之消極的人物形象所產生的必然是消極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編導刻意利用反向的思維和方法,通過塑造人物形象的消極面,達到讓受眾自我反省的作用。如《閑郎》這個舞蹈,塑造了一群活蹦亂跳、穿戴仿古衣冠的古代小學生形象,這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來源于舞蹈學院附中的中專學生。每當舞蹈學院的下課鈴聲響起,除了看到行色匆匆趕著上課的大學生之外,還有一群天真稚嫩的小朋友在走廊里打鬧、追逐。這就好比我國古代讀書郎去私塾學習的場景,鮮活而生動,看見小朋友們的活潑、眼神中的純真,筆者彷佛置身其中,與他們一起去尋找那早已遠去的美好童年。小孩子的質樸和純真是成人世界里最缺少的情感,正是在他們率真笑聲的感染下,本人確立了作品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借助作品把小朋友淳樸、天真、爛漫、無邪的性格特點放大到極致,盡可能多地把現實中的打鬧情節和嬉戲場景呈現到舞臺上,力圖讓觀眾在欣賞作品的同時,重新建立起對生活和工作的樂觀心態。
總之,選擇真實的、可以感知到的人物原型加以提純和塑造。舞臺上的人物形象必須具有真實的人物形象特征,這樣才能體現生活的真實性。藝術雖然具有一定的夸張性和虛擬性,但是,藝術的夸張和虛擬并不是脫離實際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