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梅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對于化學課程目標的全面落實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學教師需要具備創新意識,其中就包括根據本校的實驗條件、環境、教學需求等對個別實驗進行改進與創新,以此提高課堂實驗教學的有效性。設計改進實驗的能力、創新實驗的能力也是衡量中學化學教師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的重要標準。2017年遼寧省也舉辦開了“遼海杯”遼寧省中學理科實驗教學能力大賽,很多教師對教材上的實驗進行了創新改進,我個人認為有一些創新和改進很好,有一些不太適合。我覺得實驗應當以有利于學生學習與發展為根本進行改進與創新,從而更好地讓學生通過實驗學好化學。下面我結合自己理解對初中化學實驗的改進和創新說一些見解。
1.保證改進創新一定是有利于學生學習的
當前,很多教師根據學校的設備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水平,適當增補一些實驗或對課本上規定的實驗予以改進,設計出適合化學教學、質量更高的實驗,更好地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這些成功的改進與創新實驗案例被廣泛推廣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但也有不少教師,在設計中出現一系列問題,使實驗很難發揮有效作用。
1.1不能過于注重日常物品的替代,忽略學情
很多教師喜歡將實驗器材生活化,以往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飲料瓶、吸管、注射器等生活物品,常會出現在初中化學課堂上。但用生活物品替換實驗器材,需“合情合理”。
如在“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新授課時,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制氧氣的演示實驗,不能將發生裝置中的分液漏斗直接用注射器代替。該課時是教材第二章的新授課,學生剛接觸化學不久,對分液漏斗認識還不深刻,更沒有掌握其操作方法。這樣的改進更適合放在復習課中或今后其他氣體發生裝置的探究中。
因此我們在改進與創新時應該注意學生學情,只有在掌握了基本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后,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替代的價值。 所以找替代品一定得符合學情。
1.2實驗改進后,缺乏對實驗創新的實效檢驗
每個改進與創新實驗方案若要在課堂上有效實施,都離不開教師辛勤的準備。若教師僅僅依據理論,脫離實踐,往往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問題。
如有一次聽了一節“空氣”的復習課。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是這節課探究的重點,教材上用了紅磷完成該探究實驗。由于是復習課,開課老師在原實驗的基礎上做了如下改動:將紅磷改為小塊木炭,同時集氣瓶內壁涂上一層氫氧化鈉溶液。從該老師的出發點來看,這樣的設計是比較好的,可讓學生明白某些燃燒生成氣體的物質也能替代紅磷,只需將產生的氣體吸收就可以了復習課應當有亮點,并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稍作提高。但該實驗由于木炭燃燒較慢,從引燃到燃燒結束花了太長時間,導致這節課由于實驗消耗時間長,沒能完成教學任務。這說明教師在課前實驗的準備工作上是不足的,事實上實驗如果用自制的木炭,并且磨成粉末狀,就可以縮短燃燒時間。
教師若在課前將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做好充分的實踐和準備,就能防止這樣的情況出現,也是使課堂順利進行的保障。
1.3不能為了學習興趣添加一些偏離實驗教學目標
很多教師認為,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因此在課堂上總會絞盡腦汁地添加實驗。實驗固然是化學學習的主要手段,但如果一味盲目以激發學生興趣為目的,實驗未必能體現真正的作用,甚至“畫蛇添足”。
如有一節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復習課,教師在課上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向充滿CO2氣體的軟塑料瓶內迅速倒入適量氫氧化鈉溶液,蓋上瓶蓋,振蕩,塑料瓶變癟。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復習課,應當是讓學生回顧基本儀器及其操作方法,而這個實驗與這節課的主題顯然格格不入。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實驗,必須要突出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否則就沒有任何使用價值。
2.改進與創新的策略
發現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如何避免或減少對實驗進行改進與創新中出現的問題,是本文的初衷。本人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并結合自身和他人的做法,對以上問題嘗試提出了以下策略和建議。
2.1從學生實際出發,合理利用教材實驗資源
化學教材以多種形式編入了大量的化學實驗。如何利用好這些實驗,加強化學實驗資源的開發,使其發揮應有的功能,是每一個初中化學教師應認真研究的問題。教師應當明確哪些該改,哪些不該改,找到合適的創新點。目前初中化學教材中設計的實驗大多效果較好,不需要改進。但通過實踐,我們會發現有的實驗仍然需要加以完善,對它們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以達到更理想的效果,使其更符合教學需求。
2.2尊重學生質疑,做出必要改進
改進與創新實驗的靈感往往源于教學,教師如果能抓住契機,在創新改進時注重科學性、簡易性、趣味性、安全性、環保性、顯現性等原則去制定方案,必會使改進與創新更為成功。
如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的實驗。一次在演示該實驗后,一個學生問了筆者這樣一個問題:“老師,玻璃棒加熱后伸入瓶內,瓶內空氣肯定會受熱逸出一部分的呀,兩次稱量的質量怎么會不變的呢?”學生的這個問題讓筆者產生了對這個實驗進行改進的靈感,于是做了改進,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因此,教學中對學生產生的疑問,我們應當分析問題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切不可置之不理。充分利用好教學中突顯的問題,以此作為“源頭活水”,并遵循改進原則,定能使教師設計出更理想的實驗。
2.3依據學生學情,合理改進實驗器材
生活中有很多物品可以替代實驗器材,如用眼藥水瓶替代膠頭滴管、用吸管替代導管、用筷子替代玻璃棒等等。用日常生活用品替代實驗器材,具有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生活中等優點,但生活用品畢竟具有一定局限性。
實驗儀器的使用是化學學科所特有的,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很多有關實驗操作的考題常會在中考中出現,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認識它們,還要讓學生掌握它們的使用方法,這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將來在化學專業上的發展。生活物品的替換應依據學生的學情,應以掌握化學專業儀器為前提,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替換的意義。
綜上所述,實驗研究作為一種創造性活動,不能盲目地進行。我認為實驗改進、實驗創新遵循科學性、實用性、簡約性、安全性、環保性和創新性的原則。教師對于每一個改進與創新實驗,都要考慮是否有利于學生學習,現象是否明確,普遍適應性如何,成功探究性如何,是否具有推廣的價值等,避免進入改進與創新的誤區。合理運用改進與創新實驗是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必不可少的環節,同時也是我們每個化學教師在實驗教學中都應該不斷思考的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