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節+胡曉東
摘要:為了能夠快速提升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意義,我們需要在防災減災能力意義基礎上對我國氣象防災減災所面臨的情況做出簡單的分析,并從中找出我國氣象防災減災存在的問題,根據問題出相應的預測建設,建立完善的預報預測能力系統,對氣象法宣傳做出詳細的規劃,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做出完善處理,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內部工作管理制度,逐漸完善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
關鍵詞:氣象;防災減災;農業
1引言
2013年中央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文件要求,重點開發氣象預測預報,災害預警等技術,加強山洪、地質災害防治。氣象事業是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礎性公益事業。在今年的一號文件中,提出的要求更高更具體,使我們氣象工作者充分地感到了壓力和肩上的擔子,同時,也反映了氣象和“三農”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反映了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大大加快,對氣象預報準確率的要求明顯提高,要求我們進一步提高氣象服務能力和對突發性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警能力,豐富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的發布渠道和手段,不斷的健全農業氣象服務體系,提升氣象防災減災能力。
2 提高農業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的重大意義
2.1提升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保證
目前農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天氣的影響,高效農業、現代農業、設施農業在抗災能力上相對薄弱,很多農民吃飯問題依然存在,氣象部門是“三農”的主要部門之一,農業的收入與天氣的變化有著很重要的關聯,我們必須盡可能的為“三農”做出相應的貢獻值。我國各地農村正在努力建設小康社會,做好氣象防災工作是建設小康社會主要的前提,更好的減免氣象災害對經濟的阻礙,這是目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主要的組成部分。在防災的過程中我們更注意減災,快速增強氣象防災能力,這對提高氣象社會服務有一定幫助,做好防災工作是提高經濟發展的主要保障。加強氣象防災能力建設,減少人員傷亡,為我國解決“三農”問題提供堅實保障。
2.2提升農業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必然要求
研究表明,在未來全球變暖背景下,許多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將增大,氣象災害的破壞程度會越來越強,影響也會越來越復雜。氣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是保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自然資源。黨和政府在第十二個五年計劃中特別要求:加強適應氣候變化特別是應對極端氣候事件能力建設。提升農業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有利于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3 當前農業氣象防災減災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提升農業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有利于保障糧食安全,適應農業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給我國的氣象服務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新挑戰、新需求、新任務。因此,氣象部門要不斷的完善和發展自身建設,深化現代氣象業務體制的研究和探索,不斷加強農業氣象服務體系的建設。當前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第一,傳播氣候變化的業務服務平臺不完善,氣候變化業務工作所必備的框架流程不標準和規范等還有待進步改善;第二,業務團隊建設尚存在不足之處,相應的專業人才匱乏,還沒有真正形成支專業化多學科高水平的隊伍;第三,未建立積極的開放合作機制,尚未與有關部門建立充分合作的關系,與社會建立密切的互動機制;第四,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普宣傳工作有待進步加強。
4 怎樣提升農業氣象防災減災能力
4.1 完善預報預測能力建設,保證氣象服務工作優質高效
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對氣象服務來說非常重要,對農業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根據四季不變的原則,按照每年四季不放松,認真做好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當遇到重大災害時,應該主動配合,加強天氣過程中的監測內容,為幫助農村防災減災贏得一定的主動權。
4.2 做好氣象法規宣傳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
《氣象法》的宣傳對探測環境保護工作有著一定教育性意義,對氣象法規做好緊密宣傳工作,營造更好的社會關注效應,一起防御氣象災害。
4.3 加強部門合作,認真做好農業氣象災害減災
按照《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國務院關于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工作意見》等法律法規內容宣傳相應工作。利用世界氣象日、防災減災日、安全生產宣傳月、法律宣傳日,通過送科普進基層等多種形式,快速提高農民防災減災的意識。
4.4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認真組織人才選拔和培訓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競聘上崗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開展基層職工思想技能等教育培訓,不定期組織職工到進修班學習,選派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到省氣象臺掛職學習。
4.5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建立工作長效機制
全面分析既往災害時空分布特點,尤其要注意各種氣象災害易發區域,根據天氣過程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增加重點區域信息發布量,為轄區內所有鄉鎮建立了氣象信息服務站,擴充氣象信息員隊伍,為其配備氣象災害防御指揮平臺,與廣播局建立了合作機制,電視臺滾動播出氣象預警信息,建立以網絡傳播、手機短信、電視等現代化媒體為主的立體傳播網絡,逐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
5 結束語
根據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各級氣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2013年中央號文件精神,氣象部門將不斷強化災害易發區域氣象保障,逐步健全農業氣象服務體系。推進創新發展,完善氣象防災體系長效機制,建立健全氣象服務長效機制。推動科技創新,注重人才隊伍建設,組建高素質的氣象團隊。人工影響天氣創新團隊,從多方面、多角度合力提升農業氣象防災減災能力。
參考文獻:
[1]《中國氣象研究報告》研究組.科技全球化及中國面臨的挑戰[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2]阿瑟戴維斯爵士.世界氣象組織四十年[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