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輝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了建筑工程中如何應用好混凝土的施工技術問題。
關鍵詞:混凝土;施工技術;建筑工程;應用
一、關于混凝土裂縫如何加以防治的問題
混凝土受外界影響大,在施工中很容易受到天氣、溫度、施工設備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建筑構造物地面或墻體也時常出現局部裂縫。首先,負責混凝土施工的人員必須考慮施工環境,全面考慮氣候、天氣狀況等因素,認識到在不同的環境中,混凝土施工會有差異,而工程質量有所不同,裂縫寬度的控制也有不同的標準和方案。目前,國內混凝土施工主要是對施工質量和技術進行控制,以施工期間的技術管理和監督為主。如果混凝土構造物已經出現問題,再采取各種處理措施就來不及了,工程質量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根據建筑設計標準,應積極預防拉應力。由于施工中很多因素是不確定的,拉應力很難避免,尤其是溫度造成的拉應力是最難避免的,給工程施工帶來了很大的苦難。再者就是施工中的混凝土原材料不均勻,水灰比不定,存在較嚴重的離析問題,加上同一塊混凝土中的抗拉強度差異很大,嚴重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力,更容易形成裂縫。做好建筑施工工作,必須清楚認識應力變化的規律,科學合理的進行工程設計和施工。
二、關于建筑整體強度如何加以控制的問題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整個建筑的強度控制是很重要的,這是保證建筑質量能達標甚至超過國家標準的重要手段。在混凝土施工中,施工人員一定要根據國家或地區的建筑強度要求,通過實驗配比,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試驗方法等一系列的標準對混凝土進行試驗、試配,從而達到相關的施工要求標準。如果在混凝土配料中出現漏配、少配或者錯配時,這種不合格的混凝土材料是不得進入施工現場的。在混凝土的生產過程中,砂石的含水率都可能存有差異,因此,混凝土澆筑前還應該先對砂、石含水率進行測定,并測驗的結果進行配比,提出符合要求的配合比。在混凝土現場施工中,技術人員還要加強原材料的質量控制與強度檢驗,如果發現水泥、砂石等不合格的情況,就應積極制定調整方案,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保證建筑整體的強度達標。
三、關于混凝土材料如何選擇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非常重要,不僅要選擇質量好的材料,材料還必須滿足建筑施工要求,而通過優化混凝土配合比,還能有效的預防混凝土裂縫。
1、水泥。水化熱是水泥作業過程中常見的問題,這也是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對于混凝土材料的選擇,必須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水泥,為了保證混凝土的合格和完整性,應當積極選用低熱水泥。在購買材料的過程中,施工單位應派專業人員檢查水泥廠出具的合格證書,確定水泥的凝結時間、安定性和強度符合施工要求。
2、骨料。建筑中所使用的骨料是比較嚴格的,骨料必須滿足高質量、物理化學性能好、無雜質等要求。粗骨料最好使用自然連續級配和碎石,碎石最大粒徑應小于結構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小于鋼筋間距最小凈距的3/4。細骨料最好采用中粗砂。按照此阿里奧計算公式:每立方混凝土可降低水泥用量2025kg,減少10kg水泥,溫度降低1℃。
3、外加劑。為了預防混凝土裂縫的形成,施工單位通常會在材料中加入外加劑,這種方法能有效避免混凝土裂縫。外加劑中,粉煤灰的效果是最好的。粉煤灰可以積極改善混凝土的干縮性和脆性,降低混凝土溫度,減少水化熱。而木質素磺酸鈣屬陰離子表面活性劑,也會對水泥顆粒產生分散效應,降低水的表面張力。例如,在混凝土中加入水泥重量0.25%的木鈣減水劑(即木質素磺酸鈣),混凝土的易性能得到良好的改善,并減少1 0%左右的拌合水,節省了10%左右的水泥,再一次降低了水化熱。
四、關于如何搞好混凝土的澆筑問題
混凝土澆筑有三種方案,第一,分層施工。在第一層完全澆筑完后再回頭澆筑第二層,但要保證第一層混凝土還未初凝,然后逐層連續施工,直到施工完畢。這種方案適用于混凝土結構平面面積不太大的工程中,施工時從短邊開始,沿長邊推進。第二,分段分層。在澆筑時,先從底部開始,澆筑至一定距離后澆筑第二層,然后依次由下向上進行澆筑,由于混凝土的層數比較多,所以澆筑到頂后,第一層的末端還沒有初凝,可以直接從第二段依次分層澆筑。第三,斜面分層。混凝土結構斜坡不大干1/3,適用于長度超過厚度3倍的情況。混凝土從下開始澆筑,逐漸上移。
澆筑混凝土時,振搗器必須能使混凝土中的空氣排出,同時又不會造成離析,這就要求施工人員有較高的技術能力。除此之外,振搗器不應傷及已初凝的混凝土層,或者導致鋼筋的破壞,施工人員必須有豐富的經驗和過硬的技術,因為這個環節是確定混凝土是否施工成功的關鍵。施工縫的留置必須符合施工設計,或者得到設計的允許,設置施工縫的地方都是混凝土抗拉強度和抗剪強度較低的部分,施工縫也有可能成為抗滲的致命環節,除非采取專門的設計構造和施工技術措施。澆筑混凝土時應派專人進行定時檢查,一旦發現問題,就要立即采取處理措施,解決問題。
五、關于如何進行混凝土的養護問題
混凝土的養護主要有保濕和保溫法。混凝土的保濕主要在混凝土內部強度發展階段進行,潮濕的環境也可以預防混凝土因表面脫水而產生干縮裂縫,還能促進水泥的水化順利進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伸強度。為了讓混凝土有一個更好的凝結環境,必須預防早期裂縫,因此,在混凝上澆筑完畢后12h內進行覆蓋澆水;而保溫則是為了控制混凝土溫度的過快流失,減少混凝士內外的溫差,防止產生表面裂縫。
總之,混凝土施工技術是現代建筑工程中必須得到重視的一點,也是促進現代建筑工程行業快速發展的保證。實際上,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涵蓋面很廣,包括技術施工、養護管理等,只有做好其中的每一項,才能完成混凝土施工技術科學化的艱巨任務,在這過程中,必須保證建筑行業各施工環節的基礎技術支持與管理理論強化,進而實現施工技術科學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馬仕安.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探討[J].民營科技,2011(2):297.
[2]柏德新,某高層建筑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J].江蘇建筑,2006(3):40 - 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