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澤琛
六千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糧食生產能力達到一萬兩千億斤、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進展順利,森林覆蓋率持續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個人本性的。砥礪奮進的五年,我們是有目共睹、感同身受的,從上天攬月,下海捉鱉,到深海夢的實現,從海上絲綢到島礁推進,從亞丁灣護航到軍隊力量體系重塑。雄鷹展翅,看不盡新時代創業美景,蛟龍拓海,說不完新時代傳奇故事……中國逐漸實現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到美麗強國的轉變。
在過去的5年歲月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迎難而上,開拓進取,革故鼎新,勵精圖治,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推動全國協同發展,魅力四射地站在世界的東方,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滿懷豪情地昂首走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
十九大是一個新的總結,砥礪奮進這五年是一個新的時期,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的生活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民主法治不斷推進,經濟建設飛速發展,醫療結構體系逐漸優化,食品安全逐步達標。出行機械化、購物網絡化、知識廣泛化、信息全球化,新的時期改變著我們的衣食住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了基本矛盾,從溫飽轉變到了小康甚至是全面實現小康,觀念也從生存轉變到了生活和更好的生活。
黨和國家對人民的生存發展、美好環境的創造,以及幸福生活的構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和腳踏實地的推進作用。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但是黨的方針沒有變,先進性理論始終在先進;國家的政策沒有變,為民工程持續為民。從嚴治黨的態度沒有變,反腐倡廉的決心沒有變,依法治軍科技強軍的思路沒有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目標沒有變。在變與不變中,我們能夠深刻體會到,惠民工程在抓實,社會化保障在抓細,黨管干部在抓嚴。風氣漸正,人才加強,國家富裕,人民幸福。
十九大是一個新的起點,黨的十九大報告,既高屋建瓴,又新意盎然。報告中的新提法,新詞語,新概念,新理念令人關注,令人浮想翩翩。黨的十九大報告,不愧是一個震驚世界的禮炮,不愧是開天辟地的一聲春雷,不愧是一個重大的理論貢獻!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總結過去偉大成就和深刻經驗的基礎上,凝練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全面準確貫徹落實的14條基本方略,這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今后闊步走進新時代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和劃時代的重大指導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多次提到"人民″二字,特別是在關于民生發展中,在過去“五有”的基礎上,增加到“七有”,也就是“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黨的十九大報告,順天意符民心,果斷提出"七有"社會建設基礎擔當,既豐富了社會建設的內容,又健全了社會建設的制度準則,還迎合了人民群眾的呼聲和渴盼,更加激勵著各級人民政府在日常工作中,切實要把人民刻在心中,擺在首位,扎扎實實把社會保障政策落實好,一步到位地把黨的溫暖和關心傳遞到人民家中,傳遞到群眾的心窩里。充滿機遇的下一個五年又是一個新的挑戰。科技飛速進步,經濟迅猛增長,各種文化思潮將不斷涌入,科技在帶動時代的步伐,時代在引領節奏的改變。各方各業的發展依然是機遇與挑戰并存,誘惑與風險并茂,我們絕對不能停留在昨天的成績單上守望,決不能用昨天的眼光來觀察明天的事物,更決不能用昨天的姿態來迎接新的挑戰。
持續深化改革將會給各行各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站在改革的十字路口必須把正前進的方向。思想觀念變化了、面對新事物的姿態變了,但是腳踏實地的進取精神不變,履職盡責的擔當意識不變,堅持走最適合中國國情的馬列思想不變,與時俱進的發展觀念不變,崇尚社會主義的榮辱觀念不變,跟黨走的初心不變,扎實走好自己的長征路不變……
強國是過程,國強才是目的,黨的十八、十九大……都是我們黨成長路上的關鍵點,是黨帶領全國人民走富強路的加油站,只要我們緊緊圍繞在黨的周圍,干事業謀發展,深刻認識事物的本質,掌握好變與不變的客觀規律,用心用力,同心協力,同氣相求不管目標再遠,夢想再大,也終將實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