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琦
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
劉成琦
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深度融合”這一理念,可以有效的實現教育信息化,取代傳統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這一提法。為解決一直以來在教育領域中信息技術的效果不明顯這一缺陷,做到教育系統結構上的改革,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發展受到了徹底的影響,課堂上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
信息技術 深度融合 教育 課堂結構
我國在近些年來施行了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其教學效果是良好的,因此,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是極為重要的,同時也是以后教育的正確發展方向。而如何實現這一理想,則是我們目前所需要思考的。
既然是要“深度融合”,那其過程必將是循序漸進的,這是信息技術與教育之間的相互融合并彼此體現的過程。眾所周知,在“深度融合”這一理論的融合的過程中,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也就是“深度融合”的初級階段,其主要特征是以教師為重心,因為在民眾的思想中,信息技術通常不過是教師的一種輔助授課手段,信息技術在很多校區和地方并沒有受到重視和接受。然后就是“深度融合”的利用階段,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整合是為了讓校方在教育教學方面提高質量以及做到更好的管理,由此可見“深度融合”對于校方來說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至此,“深度融合”開始被廣泛倡導和利用,教師為了更好的管理效率,采取了新的授課方法,校方以及教育部門則開始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而教師們也越發的認識到信息技術所帶來的便利和優勢,信息技術開始在教育領域中普及。最后是“深度融合”的革新階段,在這一階段中,為了革新教學中新的授課模式,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個人能力,信息技術改善了校方以及教育部門,使二者擁有了新的結構建設,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相互協調授課實踐與授課內容,以此來加深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由此可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是“深度融合”被廣泛施行的基礎。
在“深度融合”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容易在教學中缺乏正確而統一的方向性指導,眾所周知,自信息技術的發展以來,人們的學習時間變得非常的零散和自由,而特別是教師和學生的工作或學習時間中,教育部門應加強對學校的管理力度,采取一定措施,做出正確的指導,比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等,盡力為校園營造一個美好的學習氛圍。雖然目前教師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大幅提高,基本上在授課過程中都可以使用自制的教學課件,配合各種多媒體進行教學,然而不論是如何先進的科學技術也都是有所局限的,信息技術也不例外。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無視教育教學、過多的依賴多媒體信息技術,不要忘記出發點,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是為了更好地教學。
2.1 要正確認識信息技術與教育之間的關系
校方在支持信息技術的服務方面,是沒有需求限制的,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學校其他工作人員,大家在對待工作或學習上都擁有自己的想法,但在信息技術上怎樣去實現,卻沒有明確方法。整合這些不同的想法,做出高水平的教育體系。為此,以下三大原則我們必須要做到:掌握教育對信息技術需求的共性;要有針對性;要為所有人服務。簡單的說,信息技術無論是對于老師的授課過程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教育部門的管理過程,都起到了保障作用。
2.2 建立起相應的信息技術平臺
為了更好的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整合,即“深度融合”,建立起一個服務于教育的應用平臺是首先要做的,該平臺應提供實踐與研究信息技術的幫助,這樣一個應用平臺系統,要具有基本的綜合性,建立一個網頁的云教育系統,可以讓教師和學生擁有更便捷的實踐體驗和學習幫助。
2.3 增強對信息技術平臺的使用與推廣
“深度融合”需要有非常重要的基礎以及前提,那便是教育平臺和相關使用設備。想要實現對于教育平臺和相關設備的深度應用,我們首先應該意識到該平臺以及設備都是學習與工作上的必需品,建立并使用它們的推廣活動是領導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校方領導應加強對平臺和設備相關應用領導人的培訓,并建立相關管理制度,從根本上是保證平臺和設備的良好運行。
結語:實現“深度融合”,是實現教育的信息技術現代化必經的途徑,我們必須要為之奮斗,整合信息技術與教育在未來勢必會發展成主流,能夠更好的發展和改革教育領域,如果想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了解到“深度融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強自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掌握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信息化發展步伐,努力建設學習型社會。
[1]何克抗.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J].課程.教材.教法,2014,02(04):58-62+67
[2]楊宗凱,楊浩,吳砥.論信息技術與當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03(13):88-95
[3]何克抗.學習“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對“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讀[J].中國電化教育,2012,12(2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