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靜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常州市分公司,江蘇 常州 213000
傳輸技術在通信工程中的應用,必須以自身的優勢為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通信工程傳輸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必須不斷創新和完善傳輸技術,確保通信工程安全運行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由于技術因素的制約,傳統的用于傳輸的產品一般體積較大,在延伸站點或者擴容時需要增加額外的建設成本,而且這種大體積產品安裝起來也比較困難。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傳輸技術中所使用的產品逐漸向小型化方向轉變[1]。在保證傳輸效率的前提下,小型化產品的生產成本會有所下降,導致售價降低,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產品的性價比。另外,小型化產品的安裝和使用只需要較小的空間,有些可以直接放在墻壁上遠程使用,同時可以實現遠程控制,節省空間和運營成本。利用小型化的傳輸技術能夠實現點對點的傳輸,同時能夠對網絡進行擴展和接口的交換,使用起來較為方便,其應用也得到了廣泛的推廣。
多功能化指的是同一臺傳輸設備可以同時傳輸多種信號,提高傳輸效率,實現業務的集成。多功能目標的實現主要依賴于現代科技的進步,它以小型化為基礎,提高單臺設備的傳輸效率。該功能的實現能夠節省光纜芯數的占用,提升傳輸效率。多功能目標的實現能夠很方便地接入設備,網絡周邊的用戶只需簡單的操作就可以加入到已有的網絡。這不僅能夠提高網絡的利用率,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省成本,緩解運營商的經濟壓力。
一體機的核心功能是實現對不同設備或不同頻率接口板卡的集合。它主要表現為以下兩點:首先,將具有同種傳輸頻率的設備集合在一起進行統一的管理。與簡單的物理集合方式不同,這種集合主要利用監控系統來實現,在重要的路由上進行備用設備的設置。其次,將具有不同傳輸效率的設備和接口板卡混合插在一起。這種一體化方式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即可以根據用戶的實際要求設置速率,同時還可以合理分配線路。一體機產品的使用一方面能夠實現對資源的高效整合,提高設備傳輸效率,節約成本;另一方面能夠簡化操作流程,減少不必要的環節,縮短建設時間。
本地傳輸網的容量一般都較小,只能夠針對小容量的信號進行傳輸,一般在城市較為發達的區域中應用較為廣泛[2]。通信工程在本地傳輸的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不是光纖設施的建設,而是如何保證設施的有效利用。在本地傳輸網中,所需要的信息傳輸都是小容量的,因此本地傳輸通過管道的形式就已經可以達到目的了。和建設長途干線相比,本地傳輸不僅可以更加便利地備份信息和升級系統,而且管理起來也更加高效。本地傳輸網也有其問題,比如對光纖資源的利用不夠高效等。在光纖資源有限的地區,可以在本地的骨干傳輸管道中,將 ASON 和 SDH 兩種傳輸方式結合起來,組成新的網絡。當然,融合的技術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通信工程在長途干線網傳輸的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長途干線網一般采用SDH技術。但是隨著入網的用戶逐漸增多,線路成本不斷上升,維修和建設的費用也不斷增加。要進一步發展通信,就必須解決這一問題。技術人員把WDM 與SDH 系統結合起來,擴大了容量,也解決了這一問題。這個組合對容量的擴大是大范圍的,將二者的優勢充分發揮了出來。流量的擴寬和系統靈活的增強都有助于通信工程的發展。
光纖是一種信號傳輸介質。通過控制光纜尺寸,能夠提升光纜中的傳輸信號。在光纜中應用傳輸技術,能夠滿足信號傳輸和模擬信號傳輸同步傳輸的需求,實現了視頻等信號模式的傳送。隨著人們對于視頻、音頻以及數字信號應用需求的不斷提升,光纖傳輸的應用范疇也不斷拓展。
(1)如何利用傳統設備的技術,提高傳輸能力,是通信工程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傳輸技術發展的目標之一。ASON和MSTP相結合,可以在傳統的傳輸設備上加強信息傳送的安全性。進一步利用光纖設施,不僅不用建設新的傳輸設備,而且還提高了傳輸性能。運營商還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需求,進一步發揮ASON的技術優勢,實現業務多元化和管理智能化。
(2)功能多元化。隨著人們對通信工程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傳輸技術應向著多功能化的方向發展。最理想的發展前景就是能將設備的體積變小,增強其傳輸能力,并且實現功能的多元化。如果能夠實現功能的多樣化,那么就不需要建設太多的基礎設備,就能夠不斷降低建設設備的成本。而且傳輸設備的功能多元化以后,其業務能力也會有很大的提升,新用戶接入網絡就會更加簡便、快速。當然,未來傳輸技術還會向著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可以更加有效地配置資源,節約時間成本和空間成本。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社會,搜集信息的能力變得尤為重要。為了加強各地、各區域的信息交流,通信工程產業正在飛速發展。通信工程開始建設和發展的時間還不長,還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要進一步發展通信工程,就要先提高其核心技術——傳輸技術。傳輸技術的提高,可以使通信工程的運行更加高效,信息傳遞更加安全。因此,要發展通信工程,必須先提高傳輸技術。
[1]王雅婷,顧靜,于海英.傳輸技術在通信工程中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中國新通信,2016(24):97.
[2]陳天健,付智宏,張華飛.通信工程中有線傳輸技術的應用及改進[J].通訊世界,2016(2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