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剛
霍光(?-前68)是西漢的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同父異母的兄長,霍去病。霍去病24歲就英年早逝,霍光一直在武帝宮中任侍從之職。霍光侍奉漢武帝20多年,從沒有讓漢武帝皺過眉頭,深得武帝信任。
武帝立幼子劉弗陵為太子,而以霍光為首席顧命大臣。及至武帝崩駕,霍光輔政,首先是穩定“主少國疑”的統治秩序,樹立國人對于新領導班子的信心。史書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大意是說,昭帝即位,霍光輔政,天下對霍光的為人并不了解。就在昭帝即位不久(前87年二月)的一天夜晚,宮中驚擾不安,傳言有怪事。那個時候靠燭光油燈照明,大家都擔驚受怕,不知出了什么事情。霍光出于安全考慮,召來尚符璽郎(主管皇帝璽印的官員),想把璽印收取過來。
皇帝年幼,霍光主政,璽印就是發號施令的依憑,對初次執政的霍光來說,自然要避免符璽的使用發生意外。但是,尚符璽郎堅持職守,拒絕了霍光,說頭可斷,也不能放棄職責,隨便交出符璽。霍光驚愕之余,非常贊賞尚符璽郎的堅持原則的態度,不僅不因為對方沒有給自己面子而降罪,反而因為他忠于職守而大加褒獎,給這個小官連升兩級。“眾庶莫不多光”,所有的人都贊賞霍光的做法。
漢昭帝劉弗陵22歲駕崩,沒有留下子嗣。繼位的昌邑王劉賀,登基僅27日,就造下了種種丑惡之事。霍光毅然廢黜登基不及一個月的劉賀,而立“皇曾孫”劉病己(后改名劉詢)為帝,是為漢宣帝。霍光依然輔政,一直到他在公元前68年去世。昭宣期間,霍光執天下政柄整整20年(前87-前68)。西漢歷史上有所謂“昭宣中興”(前87-前49),這其中至少有霍光一半的功勞。
?霍光死的時候是備極哀榮的。被漢宣帝封為麒麟閣功臣之首。麒麟閣11位功臣,霍光為首,最后一位是蘇武。可是霍光去世后僅僅兩年,霍氏家族就被滿門抄斬。這又是什么原因呢?
簡單地說就是,權勢過于煊赫,不受制約;家族奢侈腐敗,不合法度。

霍家驕奢淫逸的第一條是太夫人霍顯(霍光遺孀),給自家蓋了很多豪華的高級住宅,弄了很多豪華的高級車乘。裝修的標準都是一流的,房子、車子都有精美的圖案裝飾,錦繡的靠墊,黃金涂飾,熟牛皮和柔絮包裹著車輪,使女丫鬟用五彩絲繡挽著霍顯在宅內游戲。她還不甘寂寞,與管家馮子都通奸。
第二條是其他家屬。兒子、侄子、侄孫等霍家人占據高官厚祿,但不務正業,大肆修治豪宅,聲色犬馬。長安有一處宮觀,叫平樂館,是高祖劉邦時始建的,武帝時擴建,位置在皇家上林苑,成了他們走馬逐獵的場所。還有渭北的黃山苑,也屬于皇家上林苑的一部分,霍氏子孫(官二代、官三代)帶著狐朋狗友在這里圍獵。本該在宮中上班(奉朝請),自己出去游玩,卻讓家仆去當差,給自己頂班,對此沒有人敢說一個“不”字。霍顯與女眷們,不分白天、黑夜,進出上官太后所居長信宮,沒有任何約束和規矩。
從漢武帝時代入宮開始,到輔佐昭帝,霍光一直是戰戰兢兢,克己奉公。為什么家人變成了這個樣子呢?這才是特別值得我們深切留意和反思的。也就是說,人總是在變的!即使是像霍光這樣謙卑低調的人,時間長了,功勞大了,也會發生變化,變得茍且,變得不再對錯誤零容忍。在沒有剛性的制度和法律的約束下,任何圣賢也會自覺不自覺地違規違法犯錯誤,而且犯了錯誤還會心存僥幸。
值得指出的是,史學家班固在總結霍光悲劇的時候提到“霍光不學無術,不明大理”的問題。我想這也對。霍光不是一個愛學習的人,也不是一個讀書識理的人,他就是一個謙卑謹慎的人,天生謙卑謹慎。假如,他能夠讀書學習,多了解一些歷史上的成敗得失的案例,也許他會更加謹慎本分,會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更加嚴格地約束家人吧!
要有制度的剛性約束,要通過學習提升自己內在的修煉。這兩點,是霍光家族腐敗給我們最重要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