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ley
十月下旬,劉立宏的個展“風物一城”在北京希帕畫廊開幕,并發布了同名畫冊。再過四個月,劉立宏即將60歲,這個展覽是他以往創作的一個小結,也是新的藝術生涯的開始。
劉立宏
1958年生于沈陽,1982年考入魯迅美術學院工藝系。現任魯迅美術學院教授、攝影系主任。liulihong.org
《劉立宏——風物一城》這是由浙江攝影出版社于2017年11月出版的展覽同名畫冊。該書含括了劉立宏藝術生涯的重要作品,并有顧崢、李媚、楊小彥等知名學者擬文。
劉立宏在沈陽生活了近40年,沈陽是東北的一個重工業城市,他的大部分攝影作品也圍繞著這一地區展開。
《消失的土地》系列記錄的就是城市化進程中逐漸消失的東北農地。照片里呈現的土地,由于學校搬遷的到來,不得已被鋼筋水泥覆蓋。照片中的暖調來源于大自然的季節,北方秋收時的金黃色,照耀著不再屬于農民的土地,劉立宏感受到了藝術家的使命:“土地和我的記憶有關,和我的生活有關,面對城市吞噬鄉村、瀝青吞噬原野的場景,我總是想拿起相機拍點什么?!?/p>
這一系列中閃光燈與自然光的混合使用,使得色彩變得更加透明,動人的金黃色調,給看似寫實的場景,罩上了一層不真實的光暈。
作為攝影藝術家,劉立宏更多的興趣點在于個人情緒的表達。早期的《游移》《冬至》再到《消失的土地》系列,里面多少都有和現實相關的痕跡一人、城市和街道等等,但拍攝記錄性作品不是他的興趣所在。大約在2012年,劉立宏開始對自然的景觀和物相更感興趣。他大學時臨摹古人繪畫的經歷,以及對文人畫多年的研究,開始在全新風貌的攝影作品中展現出來。近年來的攝影作品同時也是劉立宏對自我精神層面的勾勒,他的拍攝狀態也發生了改變,“現在我更喜歡本質一點,自然一點兒的東西。”
2013年,他開始了《松》的創作,拍攝于沈陽城北的福陵和昭陵,這里的松樹已經有300多年的樹齡。“松樹有很多被文人墨客賦予和謳歌的品質,這也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所賦予它的。除了這些,它們數百年的生命和靜靜地站立,本身就讓我感觸很多?!眲⒘⒑晔前阉蓸湟陨蜁r間來對待的;2017年的新作《溪山圖》中,冬季的北方風景韻味十足,雪山覆蓋了綿延的山巒?!爸蒙碛谘┥脚c古松之面前,我感受到自然的存在,藝術家所有的手段在此都顯得多余。只要把它真實地呈現出來就非常感人。”為了真實地呈現,劉立宏選擇了大畫幅黑白膠片拍攝,“黑白的視覺控制更概括,能把自然中不必要的細節過濾掉,更強調大自然的生命力和景致的壯觀,情緒表達更強烈?!毕啾葦荡a,劉立宏更喜歡使用膠片,展覽中大畫幅黑白膠片的使用以及銀鹽相紙的質感,都讓人感覺恰如其分。

劉立宏多年的創作呈現的是他敏感細膩又帶有憂郁的思考:攝影語言的獨特性,自我與客觀環境的關聯,以及藝術家的自我情感和記憶等等,都是他關心的東西。而這些問題,都隱藏在看似樸實和簡單的畫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