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基金,顧名思義就是投資特定指數,比如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上證50或創業板等指數的基金,可以投資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分股,以此構建投資組合,以追蹤標的指數表現。通常而言,指數基金以減小跟蹤誤差為目的。也就是說,投資組合的變動趨勢與標的指數越一致,跟得越準,收益率就和對應指數越接近。
很多投資者都以為,既然指數基金是跟蹤標的指數的,那是不是指數上漲2%,基金凈值也會跟著上漲2%呢?其實并不是這樣,3種原因可能導致漲跌幅不一致。
基金類型:是增強型還是完全復制型?
按照指數復制的方式來看,指數基金可以分為完全復制型指數基金和增強型指數基金。
完全復制型指數基金,就是完全按照官方編制的成分股來進行選股建倉。而增強型指數基金則是在參照官方編制成分股的基礎上,基金經理還會再去選擇一些不在官方編制名單內的股票進行補充,或是加大某些他看好的個股的投資比例。
一般來說,指數基金受人為因素(基金經理)的影響比較小,只要指數跟得準,凈值趨勢就跟指數漲跌一致,但這主要說的是完全復制型的指數基金。
而增強型指數基金則不同,為了追求更高的回報,基金經理勢必會對持倉進行“干預”。如果選股選得好,獲得超額收益并不難,但是如果選股出了偏差,也會帶來風險,比如拖累凈值增長或者擴大虧損幅度。
基金的資產規模小
按照監管要求,一只基金至少要留有5%的現金,以備投資者贖回。當遇到市場大跌等不利情況時,往往會引發大量的贖回,對于規模本來就小的基金來說,這種贖回不僅會增加基金的交易成本,也會對基金的持倉情況產生影響。而規模較大的基金,這種抵御風險的能力相對也會強一些,哪怕遇到集中贖回,凈值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另外,對于跟蹤規模較大的指數,比如滬深300、中證500這種指數,基金規模如果很小,可投資的資金量有限,很難做到精確跟蹤。
當初募集時不幸站在了“山頂”
在市場相對高位時成立的指數基金,就好比我們在凈值高點買入了基金,存在較大的凈值回落和贖回風險。因此,這樣的基金就要準備較多的現金來應對可能發生的大量贖回,現金留得多,持股必然就會少,這樣的情況下跟蹤的效果可能會打折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