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然
2014年6月,王東升告訴《英才》記者,京東方最困難的時候過去了。
在那之前,這家中國最具規模的半導體顯示企業曾一度深陷輿論泥潭,很多投資者都在質疑,其規模龐大的融資計劃是否可以真正產生足夠的效益。
三年之后,2017年10月31日,京東方發布2017年三季度業績公告,前三季度營業收入超過694億元,同比增長51.41%;凈利潤高達64.75億元,同比增長4503.51%,創造了歷史同期的最好成績。
這意味著京東方已經進入明確的回報周期,王東升沒有食言。
“缺芯少屏”曾經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最令人尷尬的標簽,行業中核心組成部分的缺失,讓國家、產業、企業乃至消費者層面都背負了巨大壓力。幸運的是,過去10年余年時間里,王東升和京東方一起帶領中國顯示產業,化解了這些壓力。傳統液晶面板出貨量持續增長的同時,OLED快速崛起,大量企業與資本蠢蠢欲動,試圖占領這個快速增長的藍海市場,半導體顯示產業的重要性和發展機遇的確定性,逐漸深入人心。對于這個產業,人們不再迷惑、輕視甚至恐懼。
如今,中國正逐漸擺脫這個標簽。
逆流而上
京東方在全球市場中與海外重量級競爭對手同臺競技。
進口替代不僅是資本市場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同時也是中國產業界長期以來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趨勢,在各個產業中不斷上演。
曾經被海外行業巨頭所壟斷的液晶面板產品,常年位列中國大陸進口商品的前四位,和石油、鐵礦石、芯片一樣,成為了我國最需要花大價錢去外購的重要商品。
在這之前,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發達國家,由于在液晶面板行業中“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導致液晶顯示產業沒有發展起來,不論是蘋果電腦、手機的顯示屏,還是各種汽車的車載顯示屏,都需要從日、韓等地購進。
直到今天,這也是“美國制造”一個繞不開的“痛點”。
意識到顯示產業中的問題和機遇,京東方早在1994年就成立了平板顯示預研小組,著眼顯示產業跟蹤與研究。自2003年,京東方自主建設了國內首條液晶顯示生產線起,在過去15年時間里,國產液晶面板產業從近乎于零的產量,增長至2017上半年2492萬平方米,占到全球27.3%的比例。而在這個過程中,京東方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與日俱增,至今日已確立了京東方的全球領先地位。
根據IHS全球液晶面板報告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BOE出貨數量約占全球25%,總出貨數量已位列第一。而在京東方之后,幾乎是一水的韓、日等企業。幾乎是憑一己之力,京東方在全球市場中與海外重量級競爭對手同臺競技,徹底解決了國內一直面臨的“缺芯少屏”的屏的問題。
最難能可貴的是,在韓國大力發展液晶面板產業的過程中,是由三星、LG這類有成熟產業基礎、穩定現金流的大型企業甚至是“國家企業”來進行運作。

而京東方則是從幾乎“一窮二白”的基礎之上,在十余年間,先后自主投建了中國大陸第一條第5代TFTLCD生產線、第一條第6代TFT-LCD生產線、第一條第8.5代TFT-LCD生產線等多條生產線。2015年,京東方投建了中國首條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以及全球第一條最高世代線——第10.5代TFT-LCD生產線,到2019年京東方產能將躍居全球第一。
曾經二級市場投資者不理解,媒體懷疑,列強環伺,王東升在重重困難之下,將京東方打造成為了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半導體顯示企業。
可以說正是京東方的存在,讓中國得以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過程中,掌握了半導體顯示核心技術,擴大了產業規模,并成為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舉足輕重的一極。
競爭升級
京東方正加速布局OLED等新型顯示技術。
在曾經對京東方的質疑中,最大的一個聲音,就是批評其產品不夠“高端”。
而最近兩年左右的時間,韓國面板企業戰略轉型,全面開展OLED戰略,更是加深了一些人在這方面的擔憂。但很多人沒有看到的是,這樣的主動調整,正是在來自京東方的強大壓力之下的“不得已而為之”。
2016年開始,韓國和日本的相關廠商,就開始“調整產能結構”,關閉多個液晶面板生產線,轉而專攻相比之下數量更少,但相比之下更為高端的OLED產品。
由于在主流的液晶顯示方面,韓國企業不再具備足夠的競爭力,因此迫切希望能夠通過向OLED產品的升級,重新樹立競爭優勢。
有韓國政府官員曾經公開表示,將盡快編列與OLED相關的新預算,將OLED升級為國家戰略。為此,韓國在OLED領域達成共識,以維持韓國長久以來在半導體顯示產業的領先地位,這是其國家產業策略的重要一環。
與之相對應的,是其在主流液晶顯示市場中的衰退。
近些年,以京東方為代表的大陸面板廠商加快布局顯示領域,產品和技術競爭力與日俱增,產能逐步釋放。中國顯示廠商的迅速發展壯大,讓日韓等海外企業加速失去全球市場。
經過十余年的努力,曾經在多個產業中不斷上演的國產產品對進口產品的替代,終于如愿在液晶面板產業中全面的實現了。
京東方通過持續技術創新,進一步深化鞏固液晶顯示全球領導地位,加快8K產品的推廣和4K產品普及。今年底,全球最高世代線——京東方合肥第10.5代TFTLCD生產線將投產。
另一方面,京東方正加速布局OLED等新型顯示技術。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已于今年5月11日點亮投產,并于今年10月實現量產,這條生產線不僅是中國首條全柔性AMOLED生產線,也是全球第二條已量產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同時,京東方綿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也將于2019年建成投產。endprint
隨著這兩條柔性AMOLED生產線陸續投產,亦將確立京東方在柔性AMOLED領域的領先地位,使其具備為全球品牌廠商提供高品質柔性AMOLED屏幕的能力。如今,京東方柔性AMOLED產品已經提前量產并交付客戶,京東方在新型顯示領域的全面布局,將加速引領全球新型顯示產業發展。
創新引領
不間斷、高比例的科研投入,是京東方成為全球顯示產業領先企業的重要因素之一。
截至目前,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全套工業體系的國家屈指可數,美國、中國和法國是僅有的滿足條件的三個國家。
相比經歷了完整工業革命的歐美國家,中國的現代制造業發展歷程僅百年有余,但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飛速發展,已經做到在幾乎所有制造業領域,都能夠在不同程度上參與國際化競爭,甚至占領行業的制高點。
現代社會中,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往往體現在產業競爭上。從最早的輕工業,到家電,再到數碼產品與智能終端,在一輪又一輪的制造業升級中,中國制造不斷突破自身極限,擠壓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市場空間,這種產業升級的過程,一直在不斷演進。
液晶面板產業終于可以列入自主工業體系的名單當中。
在過去的24年時間里,京東方一直在身體力行,以實際行動,做著最艱難的事情,圓了曾經最難實現的產業夢。
創新是京東方與生俱來的基因。從1993創立伊始,京東方就注重自主技術研發,持續創新,向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與服務。多年以來,京東方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方面的投入,創新能力已躋身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前列。
全球創新活動的領先指標——湯森路透《2016全球創新報告》顯示,京東方位列半導體領域全球第二大創新公司。美國商業專利數據也顯示,京東方進入2016年度美國專利授權量TOP50,排名第40位,年增長率超200%,在TOP50中位列第一。
2017上半年,京東方研發投入高達31.69億元,同比2016年增長了62.99%,新增專利申請量超4000件。
在京東方總部的展廳中,最近幾年開發出來的技術前沿產品,安靜的陳列著,為產業鏈的完善和用戶需求的爆發做好了準備。
透明櫥窗、透明冰箱屏幕、可連接方向盤手勢觸控傳感器的車載顯示屏幕,可以實現一屏兩看的雙視技術等,這些最前沿的顯示技術正逐步應用到終端創新產品上,等待市場的爆發。
“技術行不一定贏,技術不行一定輸”。所以即便在京東方經營最困難的時候,仍堅持對研發的巨額投入。京東方保證每年以營收的7%以上投入到研發。有人說王東升“瘋了”,可是他明白,不投入研發、不堅持技術創新才是“瘋了”。要活下去,創新是唯一的出路。
在京東方新增專利中,涉及柔性OLED、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熱門領域的新增專利同比增長高達22%。京東方累計可使用專利數量超過5.5萬件,位居全球業內前列。
不間斷、高比例的科研投入,是京東方成為全球顯示產業領先企業的重要因素之一。
集成發展
顯示器件既是出口,也是入口。
時至今日,王東升仍然以非常謙虛的態度,面對產業中所發生的一切改變。“我們要客觀認識到,無論是基礎性產業,還是一些前瞻性領域,我們與國外先進企業都還存在差距,我們需要發揮好自己的優勢,虛心學習,開放合作。”王東升告訴《英才》記者。
在大規模技術研發投入之前,首先要明確,將重心放在哪些方面,主業應該如何增強,跨界部分應該如何協同,未來的業務如何與現狀互補。

在王東升看來,顯示器件既是出口,也是入口。這塊屏幕不僅可以將計算機、智能設備的最終結果顯示出來,同時也是數據、圖像、手勢、眼神等信息輸入端口。
在以往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過程中,人們更加看重屏幕的顯示功能,卻將人機交互的功能淡化了,直至智能手機興起,觸控技術越來越成熟,人們才逐漸接受屏幕同樣是人機交互重要組成部分這一事實。
王東升曾提出,這個趨勢還將進一步深化。“以前我們只做顯示屏,后來把觸控功能整合到顯示屏里,不僅可以顯示,還可以輸入,我們開發了把指紋功能整合到顯示屏的技術,今后也會考慮把攝像頭或許更多東西放到屏里。我們不僅提供顯示器件產品,更提供搭載物聯網系統的智慧端口。”
在京東方2017半年報中,有一句這樣的描述:“玻璃基指紋識別傳感器實現樣品出貨。”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不再糾結手機上的指紋識別系統是放在前面還是后面,觸摸屏幕就可以直接解鎖,也可以享受到和電影中一樣的汽車車窗掌紋開鎖技術。
在那個時候,所有的顯示與交互都將在一塊屏幕中完成,大量目前看起來必須但實際冗余的按鍵、指紋傳感器甚至攝像頭、紅外發射器等,都將不見蹤影,“全面屏”也可以真正被稱之為“全面屏”。
在這個變化過程中,京東方的理念也將隨之變化。京東方將不僅是提供顯示器件產品的公司,更是一個提供智慧端口和服務的物聯網企業。
智慧端口的打造,為傳統顯示產業注入了全新內涵,也讓這個本來就十分龐大的產業,前景與空間變得更為廣闊。
將整個產業從單純的部件制造,提升為需要融合更多技術、擴展更多應用的集成體系,京東方也在隨之改變。
物聯未來
這場戰爭才剛剛開始……
王東升最常做的思考,是分析世界產業發展的歷史,從宏大的歷史進程中,提煉出企業在產業發展進程中需要做的事情。

作為全球顯示產業的領先者甚至領導者,京東方已經開始進入“無人區”,每向前走一步,都需要更多的思考,更大的勇氣。京東方提出的“開放兩端,芯屏氣/器和”物聯網戰略,正是京東方角色轉換過程中展現出來的最大創新。
在2015年《英才》記者對王東升的專訪中,他談到兩次產業革命對于人類勞動力的解放,以及互聯網出現對時間、空間限制的改變。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王東升認為,第四次產業革命正撲面而來。人工智能是關鍵的觸發點科技,人工智能的進化,推動了物聯網和大數據產業的蓬勃發展,物聯網引領的增長開啟了第四次產業革命的第一波浪潮。
這意味著,包括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內的相關產業,將帶來超萬億美元的全新市場,而不論科技如何演進,最終都需要通過智慧端口來完成輸出和輸入。
時至今日,京東方占據了全球顯示行業出貨量第一的寶座,今后在顯示領域將是寡頭間的競爭。面向未來,京東方的核心目標,就是在物聯網時代引領潮流。
王東升認為,競爭才剛剛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在前方等待。
目前,物聯網的發展仍處在方興未艾的階段,有大量企業都將注意力放在了這個方向,但是整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仍需要有一些先期條件的滿足。王東升向《英才》記者強調,當這些條件都得到滿足之后,物聯網產業就將會以迅猛的速度全面爆發。
顯示屏是物聯網系統的硬件入口,薄膜傳感器是物聯網信息采集端的關鍵器件。為此,京東方提升新型顯示和傳感事業核心能力,在顯示基礎上向信息交互端口和相關傳感器轉型升級,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顯示器、電視、工業控制、健康醫療、VR/AR等應用領域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不斷拓展新應用領域,改善用戶體驗。
當屏幕成為物聯網時代最重要的信息出入口,其價值就將與屏幕使用者所產生的大數據直接掛鉤,這意味著除了硬件價值之外,屏幕將能夠發揮出更大的作用。當屏幕不僅僅是屏幕,通往未來世界的想象力將會被進一步激發。
2014年開始京東方從單一顯示器件向顯示器件和薄膜傳感器、智慧系統解決方案、健康服務發展,很多人對此都迷惑不解,尤其是健康服務領域,認為與京東方的跨界沒有內在的邏輯關聯。

但實際上,正是因為王東升看到了半導體顯示、人工智能和傳感技術等電子信息技術與醫學、生命科技之間的融合,才做出了如此具有前瞻性的決定。
“京東方要成為智慧系統產品與服務領域的全球領先者拓展新應用、新市場,并建立新生態。同時,在健康服務領域,建立以人為中心的健康服務體系和大數據系統,不斷提升人們的健康壽命,讓老百姓都能享受高品質的智慧健康服務。”王東升說道。
面對第四次產業革命機遇和挑戰,京東方提出戰略轉型,從單一顯示器件制造商向軟硬融合、應用整合和服務化方向轉型進化,成為一家“為信息交互和人類健康提供智慧端口產品和專業服務的物聯網公司”。這意味著,京東方將全面融入物聯網時代的發展浪潮。
祭出“開放兩端,芯屏器和”戰略的京東方,并沒有滿足于現在取得的成績,而是將目光放在了更遠的未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