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煒曄+耿桂宏+張樹玲+董佳祥+戚澤學
【摘要】為了更好的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必須充分了解學生;基于此,對不同學生進行了學習習慣的調查分析,并根據學生學習特點,對普通班和卓越工程師班學生制定不同教學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對于卓越工程師班學生注重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鍛煉。教學考核結果表明,分類教學達到了良好效果。
【關鍵詞】學習習慣 學習效率 歸納總結 邏輯思維
【基金項目】北方民族大學校級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JYYB201554),2016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十三五”重點專業(群)教育教學改革子項目(《材料科學基礎》實驗教學團隊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7-0004-02
引言:
大學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職能,在社會中被賦予突出的地位。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以及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和市場化,人們對大學教育的批判聲越來越多,大學生自己對所在大學或者專業的認可程度也不高,大學教育正面臨著挑戰和改革[1]。大學生們覺得課程內容枯燥、脫離實際,大學生活迷茫、散漫甚至是無所事事。然而,大學生活不是一味地被動接受教育,而應主動尋找成功的資源。對高校教師來說,教師應充分認識學生,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惑,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
大學仍主要以學習為主,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尤為重要,特別在大學教育中,學習習慣的影響更加明顯。同高中相比,大學學習更加強調自主、合作、交流和積極探索的作用。現在的大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剛剛結束高中緊張學習生活,一下子從滿弓狀態松弛下來,沒有更多的約束和準確定位,上課不積極、聽講效果差,缺乏自主學習能力。隨之興趣越來越低,出現畏難、疲勞、成績不理想,逐漸樂于程序性知識而苦于陳述性知識的學習[2]。
本文對大學二年級三個同一專業卓越工程師班和普通班的學生進行調查,分析學習習慣、態度對成績的影響,尋找影響成績的主要因素。
研究背景:
對某大學二年級某專業三個班級進行調查,任課教師為同一專業教師。其中包括一個卓越工程師班,二十六人;普通班五十六人。調查內容包括學習習慣、對大學的認同感、專業愛好、學習主動性等影響因素。
調查結果:
結果顯示,不管是普通班還是卓越工程師班,學生對自己大學和專業的認同感不強,普通班有21.43%的學生對本大學/專業非常不認同,認為學校/專業非常差;卓越工程師班大約有11.54%的學生有類似想法。普通班的學生對本專業的態度更多的集中于“湊活”,而卓越工程師班的同學更多是感覺“還可以”。這兩個詞的差別反應出,普通班同學對學校、專業的態度更加消極。對專業和學校非常認同的學生所占比例二者差不多,占12%左右。這一結果表明,雖然同一個專業的學生分成了兩類來培養,但是學生對學校和專業的態度大同小異,也就是說同一個專業、同一個年級的大學生對學校、專業的認可度一致。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反應卓越工程師班的學生更好教,這又是什么原因呢?
隨后,對成績分析發現,入學第一個學期卓工班平均績點2.71,最高績點3.67,最低績點1.34;普通班平均績點2.45,最高績點3.67,最低績點1.46;第一個學期中,卓工班考試不及格人次為19.2%,普通班考試不及格比例占到44.6%。對不同績點學生所占比例的統計分析,如圖1所示,也說明入學后普通班和卓工班成績差距較小。但是,入學第二個學期成績調查顯示,卓工班平均績點2.35,最高績點3.73,最低績點0.51;普通班平均績點1.71,最高績點3.45,最低績點0.6,二者差別不大,但是平均成績差別較大,卓工班學生成績較之普通班更優秀。如圖2所示,卓工班學生平均績點<2.0的占到32.1%,績點在2.0-3.0之間的占到50%,績點高于3.0的為17.9%;普通班學生平均績點<2.0的占到61%,平均績點高于3.0的只有5.1%。這說明卓工班學生成績比較均衡,而普通班學生成績兩級分化現象較重。
分析:
對比同一個專業的卓工班和普通班,先入學成績可能存在少許差異,但第一學期學習成績統計表明,二者差別較小,主要從第二個學期開始;另一方面,兩種班級里的成績優秀學生差別不大,成績較低學生間的差別也不大,最大的區別在于卓工班學生成績比較均衡,平均績點以2.0-3.0之間為主,而普通班平均績點多在2.0以下。
針對這一現象,對普通班和卓工班的學生進行了學習習慣的調查。發現卓工生有76.9%的學生有預習課程的習慣,92.3%學生有上課做筆記的習慣;而普通班有69.6%的學生會預習課程,25%的學生上課從來不做筆記。卓工班有23.1%的學生每門課程都做筆記,而普通班的學生僅1.79%。
另外,普通班只有50%的學生覺得大學日常生活比較充實,其他學生則覺得很枯燥、很迷茫,不知道做什么,甚至覺得寫了作業后沒有什么目標;而卓工班77%的學生過得很充實,時間安排很合理,學習、體育鍛煉、休閑娛樂等生活安排規律。很明顯,卓工班的學生具有良好的大學生活習慣。
很多研究表明,大學學習中,態度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3]。態度是人們對一定對象相對穩定、內部制約化的心理反應傾向,包括認知、情感、行為意向三個組成部分。大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大學生在長期的學習活動中習得的對待學習活動比較穩定的、具有選擇性的反應傾向,是由學習認知、學習情感和學習意志三者組成的一種內部狀態[4]。普通班級學生,入學第一學期沒有完全脫離中學時代的學習習慣和意識,學習態度相對來說是大學期間最好的,隨后,由于生活接觸面和學習范圍的擴大,更多地受到他人和社會的影響,接受不良思想影響的可能增加,很多學生慢慢養成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學習態度完全轉變,學習熱情明顯下降,多數學生會有“60分萬歲”的思想。
而對于卓越工程師班的學生來說,進入卓越工程師班的那天起,就背負來自學校、學院、家庭的更多期望。研究表明,父母期望、學校氛圍和同學影響這類來自外部影響的學習動機對學業成績具有顯著的負面影響,動機越強, 學生學業成績越低。因此,卓工班學生的學習壓力更大,然而,卓工班學生卻能做到大學期間成績平穩、良好,這主要與他們良好、堅定的學習態度有關。調查顯示,卓工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更強,學習過程中有更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動機。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 也常常被研究者認為是影響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大學學習過程中,卓工班學生,學習態度明確、堅定,具有良好的學習品格與堅強的學習意志,在大學學習中體現為認真求實的學習宗旨、刻苦勤奮的學習毅力、虛心踏實的學習風格和科學嚴謹的學習方法等方面。良好的學習態度促使卓工班學生學習成績能夠始終保持良好,因此,隨著入學時間的延長,普通班學生學習成績與卓工班學習成績差距逐漸拉大。
結論:
學習態度決定成績。大學新生入學后,不管卓工班還是普通班學生,對學校、專業的態度認可程度一致,第一個學期,學習態度都比較好,差距不大;隨著入學后,由于學習態度受到不良風氣影響,普通班學生學習態度較差,逐漸與卓工班學生成績拉開距離;卓工班學生普遍具有良好的學習態度,能夠保持堅定的學習意志力,學習成績較普通班更好。因此,不管是普通班還是卓工班,學習態度決定了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高維.學生眼中的大學教育:基于隱喻的分析.現代大學教育.2016,3:6-15
[2]遲成勇.大學生考試作弊的教育心理學分析.石家莊學院學報.2012,14(6):86-91
[3]張志紅,耿蘭芳.學習態度對大學生學習成績影響的實證分析.中國大學教學.2009,10:87-89
[4]趙德雷.大學生學習態度調查——內源性學習動力不足及其對策.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22(5):24-27
作者簡介:
陳煒曄(1982-),男,寧夏銀川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金屬材料制備及結構表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