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先
【主持人語】
1986年公布實施的義務教育法提出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2011年所有省(區、市)通過了國家“普九”驗收,我國從根本上解決了適齡兒童少年“有學上”問題,為提高全體國民素質奠定了堅實基礎。但在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還存在一定差距,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高質量教育需求與供給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為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著力提升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辦學水平,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努力實現所有適齡兒童少年“上好學”,解決義務教育深層次矛盾,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2012年9月5日,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48號)。
幾年來,各地以《意見》精神為指導,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實踐探索。本期問題討論欄目的五篇文章,從不同視角做了闡述,或是從整體層面宏觀思考,提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實踐方略;或是從師資均衡局部出發,為促進教育全面均衡積極求解;或是從區域實踐的實情出發,對推進教育均衡中的困惑進行思考,并提出新的均衡舉措;或是另辟蹊徑,從“互聯網+”視域探索教育均衡發展的新路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