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安全起源于人的生命本能的需求,安全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只要威脅人類生存的危險存在,安全問題就是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的核心問題。只有當人的生命和生存受到威脅,才會感受到安全問題。所有其他安全問題本質上都是人的安全的延伸,安全更是國家的永恒主題,國家是人的群體性生存的保障形態和保障機制。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和發展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前提,國家安全是人的群體性安全權利的社會性延伸、表現和結果。文化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的靈魂,因其具有指導性和隱蔽性,文化安全直接關乎國家的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核心系統,國家文化安全是一個指涉對象相當廣泛的領域,國家的生命基礎是文化,文化的生存與發展是全部問題的核心。文化安全首次被含括在總體國家安全觀中,且與軍事安全、社會安全共同作為維護國家總體安全的保障。再次映射出國家文化安全并不是單獨地存在的,而是與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環境等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我國文化安全在國家安全中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關鍵詞】總體國家安全觀 文化安全 含義
【中圖分類號】E2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7-0033-01
安全起源于人的生命本能的需求,安全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只要威脅人類生存的危險存在,安全問題就是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的核心問題。安全首先是對人的生命存在而言的。離開了人的存在和人的發展,無所謂安全問題。
一、國家文化安全的含義
只有當人的生命和生存受到威脅,才會感受到安全問題。所有其他安全問題本質上都是人的安全的延伸,安全更是國家的永恒主題,國家是人的群體性生存的保障形態和保障機制。
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和發展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前提,國家安全是人的群體性安全權利的社會性延伸、表現和結果。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習近平總書記首次系統提出的包括文化安全在內的11種安全的最新安全理念。[1]正如“安全是主體沒有危險的狀態。”[2]總體國家安全觀中首先提出把“人民安全”作為根本宗旨,正是嚴格遵循著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群眾史觀,完全符合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的要求。如同馬克思所強調的:“理論思維是歷史時代的產物。”[3]也就是說時代背景和理論基礎的變換會影響觀念、理論的形成,隨著我國當前所面對的復雜的國際、國內安全形勢,使得總體國家安全觀應運而生。
構成國家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國家的文化傳統、生命力及其張力,因此一個國家必然要維護包含文化利益在內的國家利益。文化不僅在制定國家政策過程中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對該國人民上至政治精英下至普通民眾影響深遠,正如“文化氛圍伴隨人一生,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被其中的基本價值觀、風俗習慣和信仰的熏陶所影響,這其中最易受社會文化的影響正是那些在社會中握有政治權力的人,從他們表現出的行為與態度中可追溯出許多文化根源。”[4]
國家文化安全是一個指涉對象相當廣泛的領域,國家的生命基礎是文化,文化的生存與發展是全部問題的核心。文化安全首次被含括在總體國家安全觀中,且與軍事安全、社會安全共同作為維護國家總體安全的保障。再次映射出國家文化安全并不是單獨地存在的,而是與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環境等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所以正是當今國內外因素的復雜性決定了文化安全勢必要凸顯在總體國家安全觀中。
那如何定義國家文化安全?“作為國內第一家專門研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的機構領軍人物侯惠勤說:‘總體國家安全觀中的文化安全實際上屬于國家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最根本的含義是指在整個國家范圍內的能夠不斷鞏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鞏固和完善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的文化發展、文化建設、文化生活還有文化活動。”[5]
二、國家文化安全在維護國家安全中的保障作用
文化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的靈魂,因其具有指導性和隱蔽性,文化安全直接關乎國家的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核心系統,把國家的需要與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把外交與內政結合起來,以本國的核心文化利益為中心,在尊重全球化時代的國際法準則和國家主權等國際因素和國內因素的前提下,科學確立綜合性的國家文化安全政策。
要實現維護和捍衛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及推進社會發展的目的,勢必做到既要滿足人民不斷提高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也要滿足國家和人民不斷增長的安全需求,所以說獲得更多、更可靠的安全保障正是我們不斷發展的目的。
在冷戰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安全作為國家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正以一種新的國家安全形態凸顯出來。而我們黨和國家一直以來都很重視文化安全建設,因為我國文化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保障作用可從多層次來概括,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文化安全關系國家和民族安全,保證我國社會的主流價值取向。從維護國家安全的高度看,文化安全是其他諸種安全的文化基礎。因為諸種安全的信息傳遞都要通過文化介體,以語言或文字的方式加以表達。當文化介體處于不安全狀態時,自然也就難以保障其他方面的安全。正如有學者分析的,“何為一種文化戰爭的勝利,何為一種文化安全戰略的勝利?即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前蘇聯冷戰的勝利。前蘇聯在冷戰中的失敗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勝利表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對待文化安全的不同態度和措施導致了國家存亡的不同后果。”與此同時,文化積淀通過共同的社會價值得以體現,文化有助于加強人們對我國現存制度及現代化建設的認同感。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充分展現出了文化內涵的先進性,正是這一先進文化保證了我國社會的價值取向。
二是維護并提升國家的良好形象。歷史一再證明,一個國家或民族只有在先進文化的引領下方能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也就是說說,一個國家的文化本身決定了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方面競爭力。只有不斷加強國家文化塑造,保持國內外良好形象,才能進一步推進文化安全的建設。只有不斷通過創新手段才能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文化核心元素具有更為強大的感召力、穿透力。
三是推動我國社會生活方式健康、向上發展。作為生活方式的中介和導向的文化,教會了人們應如何生活,人們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應如何選擇。社會主體形成價值目標和進行價值選擇均受文化價值觀對其具有引導作用,當前只有確立起科學而正確的價值導向,才能推動社會朝著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符合人民幸福的方向前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靈魂,為人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作出道德選擇與價值評價提供了基本規范。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N] .人民日報,2014-04-16.
[2]劉躍進主編:《國家安全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51頁.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第20頁.
[4]胡惠林:《國家文化安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策論》,《新華文摘》,2000年第6期。
[5]“文化安全”如何為國家安全保駕護航,[N].法制日報,2014-04-2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