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SWOT分析法,找準民辦本科院校新生學風建設的“突破口”,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形成“組合拳”予以有效突破,努力為民辦本科院校加強學風建設、激發學生信心、培養高素質應用技術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民辦本科院校 學風建設 SWOT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G64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7-0095-02
民辦本科院校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依法舉辦的本科高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包括轉設的獨立學院、部分中外合作高校以及民辦普通本科院校。與公辦本科院校相比,我國民辦本科院校更加注重自身辦學特色,更加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更加關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目前,民辦高等教育特別是民辦本科教育在中國經歷了從復興、起步、初步發展、積極拓展到規范調整的發展過程,已經成為支撐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力量。毋庸違言,民辦本科院校發展之所以能夠越來越好,除了國家政策支持、高等教育發展需要等原因之外,關鍵是民辦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越來越高,培養的人才越來越能夠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與好評,越來越能夠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民辦本科院校新生學風建設“突破口”的理性選擇
眾所周知,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關鍵之一在于加強學風建設。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但良好的開端意味著成功了一半。為此,本文在運用SWOT分析法剖解民辦本科院校新生學風建設現狀的基礎上找準突破口,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以期有效突破。
SWOT分析法是用來確定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競爭劣勢、機會和威脅,從而將公司的戰略與公司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的一種科學的分析方法。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對本文研究對象即民辦本科院校新生學風建設所處的情景進行全面、系統、準確的研究,進而為選準民辦本科院校新生學風建設的突破口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基于SWOT分析,民辦本科院校新生學風建設個體既存在強烈斗志的優勢又存在自卑情結的劣勢,既存在極為難得的突破機會又存在的光說不練的現實威脅。為此,將國家英語四級考試作為民辦本科院校大一第一學期學風建設的“突破口”是可欲的,也是可行的,理由如下:一是從內部環境分析來看,幫助新生在大一年級第一學期就通過國家英語考試,這是“能夠做的”,這樣既可以幫助新生樹立自信,明確目標,憧憬未來,大膽制定大學生涯規劃,例如考研、出國留學、創業以及進入著名知名企業任職等,同時也為實行嚴格管理提供正當性,這樣就幫助新生繼續保持高考的拼搏精神與學習狀態,將潛在的能力迅速轉化成滿意的結果,為自己的大學真正開好頭、起好步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是從外部環境分析來看,幫助新生在大一年級第一學期就通過國家英語四級考試,是“可能做的”和“應該做的”,并且是完全“能夠做好的”。
二、民辦本科院校新生學風建設“突破口”的有效突破
(一)畫責任之餅,充精神之饑,切實增強使命感
基于SWOT之內部優勢的分析情況來看,重點是要抓住民辦本科院校大多數新生想通過大學努力拼搏“東山再起”以補“高考缺憾”這一普遍心理,想方設法激發其內心深處的強烈斗志。一是要“畫責任之餅”。陸游有詩曰:“汝果若學詩,功夫在詩外”。動員學生備考國家英語四級之前,應幫助學生從思想上切實解決好為什么學的教育問題。從實踐經驗來看,使命感教育首當其沖。通過“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將向哪里去”等問題的討論與思考,引導新生深切體驗到其在這個世界上絕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其進退成敗得失榮辱必然影響著家庭、家族、家鄉甚至是整個民族與國家的前途與命運。所以,肩負起應有的使命是每個人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二是“充精神之饑”。對于大多數高中學生而言,高考就是為了上大學。但上大學以后怎么辦,很多新生對此很迷茫。針對這種現象,應通過“高考之前是為實現上大學這個‘小目標而學,上大學則是為實現自己人生抱負這個‘大目標而學”等生動形象的案例教育引導大一新生明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僅是我們中國人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更是深入我們中國人血脈與基因的家國情懷與人生最高境界。總而言之,在大學,就是要通過“畫責任之餅”、“充精神之饑”的方式,最終達到“定價值之錨”的目的: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征程中實現“我能我行我成功”理想抱負的個人夢。
(二)煽希望之風,點夢想之火,著力恢復自信心
基于SWOT之內部劣勢的分析情況來看,關鍵在于破解民辦本科院校新生心理上普遍存在的自卑情結,幫助其恢復自信。一是要“煽希望之風”。愛因斯坦說,自信是人生成功的第一個階梯。如何幫助大一新生解開“高考遺憾”的心結就顯得尤為重要與緊迫。通過“在我心目中,杭師大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以及身邊的對比鮮明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導新生,高考只代表過去,不代表未來,更不可能決定未來,決定未來的關鍵在于大學的努力拼搏。二是“點夢想之火”。通過及時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讓新生明白:是否帶著遺憾來到民辦本科院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恢復自信、堅持夢想,明確目標,用結果證明,無論什么樣的大學只是人生的中轉站,決不是人生的終點站。所以,從長遠看,考上什么樣的大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大學四年的不懈努力,收獲屬于自己“驚喜”。
(三)投需求之機,取可行之巧,重點打好組合拳
基于SWOT之外部機會的分析情況來看,從院系層面而言,關鍵在于抓住大一新生有想法、能吃苦的的這一絕佳時機,采取有效方法與舉措推進以國家英語四級考試為突破口的學風建設。一是要“投新生渴望閃亮登場的需求之機”。 人性告訴我們,人人都渴望有尊嚴,有價值,被尊重,被認可,無論其榮辱貴賤還是興衰成敗。大一新生正處于生命力最為旺盛、創造力最為強大的時期,通過各種平臺、途徑與方式充分展現自己、證明自己更是其遏制不住的渴求。可以說,能夠滿足大一新生這一心理需求的入學教育管理與相關活動設計的意義與價值是不可估量的。二是“取英語四級人皆可以通過的可行之巧”。國家英語四級考試是達標式的“撐桿跳”,不是競標式的“馬拉松”。只要找準方法并刻苦努力拼搏一個學期,人人都可以通過國家英語四級考試。為此,應“投新生渴望閃亮登場之機,取英語四級人皆可以通過之巧”,積極采取“齊抓共管”、“單項推進”、“抓小放大”、“前置突破”等“組合拳式”策略與舉措,努力幫助大一新生順利闖過“第一關”。“齊抓共管”是指全院上下等方面力量有機結合,建立多方溝通交流的平臺和載體,通過溝通相互支持,共同為學生成長成材營造良好氛圍。“單項推進”是指針對學生英語學習中普遍存在的比較弱的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專項訓練,如聽力。“抓小放大”是指主要抓學生中英語高考成績與模擬成績處于后20%的學生以及平時狀態與表現比較松散的新生,努力使輔導員的工作更有針對性與實效性。“前置突破”是指為英語基礎非常薄弱、很可能無法一次通過英語考試的新生開設小微型強化輔導班,實行“分層分類分項”前置強化輔導,而不是在第一次沒有通過國家英語四級考試后再組織強化輔導。
(四)恃心動之強,凌行動之弱,有效提升執行力
基于SWOT之外部挑戰的分析情況來看,從院系層面而言,重點是破解“虎頭蛇尾”的現實挑戰,增強執行力,最終達到善始善終的學風建設成效。一是要“恃大學生心動力之強”。一般來說,大一新生的心氣是非常高的,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美好的憧憬與向往,有的甚至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但有想法肯定比沒想法好。所以說,對于大一新生的理想甚至是幻想,如果能加以積極肯定、充分保護、正確引導與巧妙利用,會達到意想不到的四兩撥千金的神奇效果。二是“凌大學生行動力之弱”。心動不如行動,但有相當一部分大一新生或多或少存在“想起來心動,說起來激動,做起來不動”的現象。為此,應采取“恃大學生心動力之強,凌大學生行動力之弱”的對策,引導新生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強化執行力,狠抓落實,堅決做到“反復抓,抓反復”,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努力幫助大一新生將強大的“心動力”及時轉化成務實高效的“行動力”。具體做法有:一是堅持早晚自習與白天不帶手機制度,力避學生玩手機分神的現象。二是堅持學習小組進圖書館學習制度:按宿舍組建學習小組,在課余時間由學習小組組長帶領到圖書館學習英語。三是定期英語模擬考試制度,并將模擬考試情況及時反饋給任課教師,由任課教師在班級統一講解答疑,由英語班助給重點學生一對一跟蹤輔導。
借助SWOT分析法,通過不懈的實踐探索與經驗總結,以備考國家英語四級考試為加強民辦本科院校大一新生學風建設的“突破口”是行之有效的。以宿遷學院商學院為例,目前,2015級599名學生英語四級考試通過583人,通過率高達97.3%,其中有6個班級100%通過英語四級考試;2016級660名新生第一學期英語四級考試通過604人,通過率達91.5%,其中有2個班級100%通過英語四級考試。此舉不僅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為廣大學生更好地實施大學生涯規劃創造了良好的開端,而且有效地推進了學風建設,對濃郁學風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民辦本科院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莉莉,張歆.民辦本科院校競爭力分析.復旦教育論壇,2010年第1期P71.
[2]楊麗芳.基于SWOT分析的貴州高職院校發展對策.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年第14期P79.
作者簡介:
毛廣(1976.10-),漢族,江蘇沭陽人,碩士,副研究員,現任宿遷學院商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副院長,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與高等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