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萍

摘 要:數學題目千變萬化,唯有問題的本質亙古不變。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應該高屋建瓴,引導學生積極進行一題多變的研究,在探究中揭示問題的本質,從而習得豐富的解題經驗。
關鍵詞:一題多解;一題多用;揭示本質
一題多變,可以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從而進行有計劃的探究,進而揭示數學問題的本質,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 一題多解,拓寬思維。
一題多解是多角度、多側面地思考分析數學問題,通過縱橫發散,探求不同的解題途徑。
例如:甲、乙兩人同時從李村出發,步行去王莊,5分鐘后,甲返回李村取筆,沒有停留繼續步行去王莊,恰與乙同時到達王莊,如果從兩人同時出發開始起計時,那么,35分鐘后兩人同時到達。已知甲每分鐘所行路程比乙每分鐘所行路程的2倍少30米,求甲、乙兩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設乙每分鐘行x米,則甲每分鐘行(2x-30)米。
解法一 在路程上選一個量(李村到王莊的路程),用兩種方式進行表達,得:
35(2x-30)-2×5(2x-30)=35x,
或(35-2×5)(2x-30)=35x
解法二 在速度上選一個量(乙的速度),用兩種方式加以表達,得:
x=35(2x-30)-2×5(2x-30)3×5
解法三 在時間上選一個量(甲全程所用35分鐘),得
35=35x+2×5(2x-30)2x-30
通過對本題多種解法的探究,不僅復習了行程問題里的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而且培養了學生通過縱橫發散思維多角度思考數學問題的習慣,揭示了行程中的數學本質。
二、 一題多變,提升思維品質
(一)轉化題設或結論
通過轉化習題的題設或結論,并結合問題的內涵與外延進行深入與擴展,從而得到一類變式題組,發展數學解題的思維深度。
比如:在Rt△ABC中,當∠C=90°時,則 c2=a2+b2.(勾股定理)
變換1:當∠C不是90°時,c2=a2+b2仍成立嗎?如果不能成立,a,b,c三邊又成何關系呢?
變換2:已知所有符合a2+b2=c2的正整數解即為一組勾股數,如:3、4、5,5、12、13,9、40、41,…那么是否存在正整數a,b,c,使a3+b3=c3呢?
(二)變換設問方向
針對綜合性較強的數學問題,引導我們將其分解為幾個基本問題,通過對基本問題的求解,逐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從而培養思維的批判性和深刻性。
例如:已知點P(a-2,a2-4)在x軸負半軸上,求點P坐標。
變換1:已知點P(a-2,a2-4)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線上,求點P坐標。
變換2:已知點P(a-2,a2-4)在直線y=2x+3上,求點P的坐標。
變換3:已知點A(-3,m)、B(n,4),若AB∥x軸,求m的值并確定n的取值范圍。
三、 一題多用,打開視野
有時一個求解思路、解題規律可以適用于一系列看似問題差異很大的題目求解。
例如:(1)下列圖1中各有幾條不同的線段?從中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2)如圖2,已知∠AOB是銳角,以點O為端點向∠AOB內部作一條射線,則圖中共有多少個角?若作兩條、三條射線有多少個角?若作n條射線時有多少個角?畫一畫,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3)觀察下列各圖,尋找對頂角(不含平角)與鄰補角:
①圖3(1)中共有 對對頂角, 對鄰補角;
②圖3(2)中共有 對對頂角, 對鄰補角;
③圖3(3)中共有 對對頂角, 對鄰補角;
④研究①~③小題中直線條數與對頂角,鄰補角對數之間的關系,若有n條直線相交于一點,則可形成 對對頂角, 對鄰補角。
以上一系列問題的解決,打開了學生解題的視野,培養了學生建模思想和題目整合能力。
數學題目千變萬化,唯有問題的本質亙古不變。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應該高屋建瓴,引導學生積極進行一題多變的研究,在探究中揭示問題的本質,從而習得豐富的解題經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