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富+余文英
摘 要: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掌握技術并應用到生活中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是其學科的目標。教學中,教師應緊密結合相關的生活現象從而貫穿相應的知識,讓生活和信息緊密結合,使學生在熟悉的學習生活環境中去感受信息技術的魅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實踐
一、 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情境化的,是它被應用于其中的活動背景和文化產物,學習就是學習者利用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相關經驗去同化和順應新知識,從而建構新知識的意義建構過程。在教學中,創設可以觸發情感的情境,使學生被這種愉快和諧的特殊氣氛所陶冶、感染、激勵,激發學生求知欲,實現了知識的遷移,化抽象為直觀具體的內容,把新知識引入到舊知識中,培養他們對信息技術學科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閩教版小學三年級《小學信息技術》上冊第10課《雨過天晴,我來畫云、雨和太陽》“認識‘畫圖”的教學中,要學習畫圖程序中各種畫圖工具。老師可以在介紹這些工具之前,先利用實體教學工具或者學生自帶的鉛筆、橡皮等進行場景對話。上課前,老師舉起手中的鉛筆對學生說:“我們今天要學習畫畫,大家知道畫畫除了鉛筆還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嗎?”然后讓學生舉起自己有的畫圖工具,并且大聲地回答。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潛能,并且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在進行實體工具的展示之后,老師適時進行補充,并引入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學習認識畫圖程序上的工具,并介紹其功能及方法。有了生活化情景的鋪墊,學生瞬間認識了“畫圖”軟件。使繁瑣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起來,學生自然學得津津有味。
二、 引入生活化實例,化抽象為形象。
“紙上得來終覺淺”,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相對抽象枯燥。在小學生的能力水平和認知能力下,教師應盡可能的以生活為依托,運用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注重不同學生的差距,提出科學適宜的生活化案例,才能讓全部學生進行用心思考,實現下一步的討論和探究,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感悟到信息技術學習的樂趣。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其實已經包含了大量新奇的信息技術知識,這能促進學生有效降低對信息技術教學的陌生感,能夠極大限度的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思維。信息技術課程中有許多專業術語,如:程序、操作系統、軟件、文件夾等等。這些固有名詞,學生非常陌生,經常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請同學們打開“我的電腦”,打開“D盤”,打開某某文件夾下的某某文件。學生紛紛問:從哪里打開?什么“文件夾”?同學們對英文字母總覺得陌生,所以計算機術語就覺得不懂,不免產生排斥心理,聽不懂,不知從哪里下手。此時,教師可以這樣說:電腦就好比一間大倉庫,我們可以把它分成許多大房間,每個房間又可以放許多箱子,箱子里可存放許許多多的文件。大倉庫就好比“我的電腦”,房間就好比“D盤”“E盤”,黃色箱子就好比“文件夾”,當然箱子里還可以放“箱子”。經過這樣打比方的方式,學生很容易對計算機術語親切起來,明白了其中的歸屬,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
三、 解決生活化問題,提高學生技能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以問題為開端,啟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構建豐富多彩的生活大課堂,運用信息技術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解決問題為歸宿,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及學習動力。
五年級上冊剛學完演示文稿應用,班主任語文學科教師準備開個主題隊會,主題是“怎樣的我”,要學生結合生活圖片在班上自我介紹,展示自我。隊會結束布置了篇習作《的我》,接到任務后,部分學生愁眉不展,不知運用什么辦法展示。作為這個班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師的我便引導學生用幻燈片來演示,邊演示邊介紹。學生們就紛紛回去查找成長的相片,確定主題后,同學們用智能手機重新拍攝。有的同學還直接去拍現實的照片、視頻。因為要把相片插入到幻燈片中,有些要進行裁剪、剪輯處理,這時又把學過的圖像處理及“美圖秀秀”等軟件應用起來,最后制成了豐富多彩的“漸漸成長的我”“能干的我”等幻燈片。
四、 開展生活化實踐,讓生學以致用。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去解決身邊的問題,以促進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毙畔⒓夹g是一個實踐性的課程,在課堂教學中,實踐活動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這是架起“學”與“用”之間的橋梁。如:教學《查找資料》一課后,正巧語文課教學《圓明園的毀滅》,老師布置了查找圓明園資料的作業。此時學生就可得心應手地運用關鍵詞在網絡上搜索、查找信息。學以致用,學生自然會興趣盎然。
又如,在學習“學會發送電子郵件”后,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電子郵件,給親人、老師、同學寫寫心里話或發送圖片等。這樣既能檢測學生實際操作的水平,又能考驗學生應用知識、轉化知識的能力,更讓學生感受到了信息技術在生活實際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體驗到信息技術學科的價值。
五、 利用生活化內容,檢測評價學生。
在生活化的信息技術教學課堂上,教師必須要做到為學生提供生活化的教學評價和有效的教學建議,才能促使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在對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進行評價時,盡可能結合實際應用的題型,用信息技術在生活中應用的實例來考察、檢測他們,避免了死記硬背的文字題。這樣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讓學生找到成就感,從而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第15課《曬曬我們的作品》主要是Word的學習告一段落,既是對Word學習的總結,又是一次展示與檢測。此時可引導他們配合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容,進行主題電子小報的編輯,開展一次電子板報的比賽,主題可定為“愛家鄉”。我校地處武夷山,可制作“美麗的武夷山”“武夷山的特產”“武夷茶文化”等主題的電子板報。生活化的教學評價即使無言,也是對學生有力的鞭策,有效的引領,能真正檢驗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實效,將教學引向深處。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生活化,是教育信息化,生活信息化的產物?;ヂ摼W+時代的到來,呼喚信息技術生活化,同時信息技術的生活化,使信息技術化抽象為具體,化理論為應用,把理論學習放在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化中學習、檢驗,有效提升了學生的信息素養,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