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杰
【摘要】體育課程的開設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傳授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鍛煉學生身體、增強體質,進行德育和美育的教學,培養學生愛好體育運動的習慣。因而,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體育課應該是學生最沒有學習壓力的學科,應受到學生的廣泛喜歡。但事實上,卻出現了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體育課”的現象。這正是小學體育課沒有在實操中運用智慧教學,老師未領悟到智慧教學的內涵因而未在教學中科學運用智慧教學的結果。因而,在小學體育課程中充分、科學運用智慧教育是非常關鍵的。
【關鍵詞】智慧教學 小學體育課程 智慧型老師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7-0202-02
小學體育課程主要是以實踐課程為主,在對體育理論知識進行簡單、生動教育之后,著重在體育活動之中,讓小學生熱愛體育運動,養成堅持體育運動的良好習慣,進行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智慧。鑒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在體育課程中應更加注重智慧教學方法,寓教于樂。
一、體育課程智慧教學目標——培養智慧型學生
按照當前教育學的理論,目前沒有關于智慧教學的明確規定,當今學術界對智慧教學的定義是結合了教學和智慧兩個概念。而體育課程智慧教學與傳統體育教學不同的是,其教學目標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智慧。在體育智慧教學下,學生是課程活動的主體,老師在教學中充當啟發者的角色,強調學生參與體育課程的積極性,在體育活動之中學生與同伴進行自由交流,培養學生獨立交流和樹立團隊協作的意識。傳統教育之下,老師作為課堂的主體,掌控課程活動的開展和進行,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雖然學生在體育課程中能夠學到一些體育技能和技術,但是對于學生的智慧啟發并未觸及,這也是傳統體育課程教育的缺乏之處。因而,智慧教學追求的是對學生智慧的啟發和成長。對于體育課程來說,智慧教學尤其不可少。因為體育課程本該就是學生參與度最高和興趣最強的一門課程,體育課程也是學生與老師互動最多的一門課程。在體育教育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和交流最多,而傳統教育忽視了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學生之間的交流。通過體育活動,讓學生與學生在完成體育任務時,自主溝通交流,共同協作,領悟合作的意義,這也是學生在走向社會所應面對的問題。
二、智慧型體育老師
斯大林曾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傳道受業解惑的老師,是整個教學中最重要的主體。體育課程的智慧教學運用首先離不開對老師的培育。培育一名智慧型的老師除了應擁有愛心、耐心、責任心之外,還需進行系統培訓,讓老師學習智慧教學的內涵、目的、教學方法、教學案例等,掌握智慧教學的基本方法、評價系統、先進硬軟件技術等。智慧型老師在教學過程尊重傳統教學方法,但又不墨守成規;既勇于創新,打破常規,靈活機動,但又不離經叛道,能合理將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智慧型體育老師,首先要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能、教學方法,其次要在不斷學習中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熟練運用計算機,借助互聯網平臺與其他優秀的體育老師進行教學溝通和交流,在體育理論的教學上運用計算機網絡豐富教學方法,利用計算機數據統計和分析方法,科學地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掌握學生的興趣點、存在的問題和缺點等。
三、智慧化的教學方法
在體育課堂中除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外,老師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提高學習熱情。首先,對傳統體育理論的教學,老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對生命尊重的教學,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既能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能和技巧以外,更能夠學習到體育鍛煉中的意義。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通過播放短視頻、卡通漫畫改編形式向小學生闡釋在體育精神、生命健康的意義,讓他們認識到生命的可貴、體育友誼的珍貴、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在體育活動中,不斷磨練意志、領悟一份付出一份收獲的簡單道理。其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跑步、籃球、足球、廣播體操等傳統體育教學內容,可以增加運動的趣味性,通過競賽形式,自由活動等形式,或改變傳統教學內容,如增加韻律操等學生喜歡的體育類型,也可在教學過程中增加音樂播放的形式,緩解學生緊張的學習氣氛,愉悅學生身心。最后,可對針對孩子的興趣所在進行分別教育,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一樣的性格和體能特點,有些學生爆發力強,適合短跑,有些學生耐性強適合長跑,有些學生跳躍能力強。因而,在對學生進行充分了解后,對學生薄弱和擅長的方面進行著重教育,體現教育的針對性。
參考文獻:
[1]楊昕怡.論高中英語課程中的智慧教學[J].校園英語.2017:144
[2]李莉.試論教學智慧在課堂教學應變問題中的運用[J].創新教育.2017: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