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曉芳+田治坤
【摘要】】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的數控專業人才以滿足企業需要。本文通過分析當前數控技術專業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從團隊建設、課程建設和資源庫建設三個方面論述以期通過在建設數控技術核心專業課程群的過程中實現專業人才職業能力和教師團隊“雙師素質”培養的目的。
【關鍵詞】數控技術 核心專業課群 雙師素質
【基金項目】本文為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課題“基于武器裝備制造業的數控技術專業‘工作室+項目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研究與實踐”(17C0548)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7-0249-02
數控加工技術是先進制造技術的一部分,在高端武器裝備制造業中已成為不可缺少的技術手段,因此,有必要讓數控專業的畢業生在先進制造領域中凸顯其專業技術能力。教師作為實施高職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和開發課程的關鍵因素,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保障。所以,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與修訂,深入開展專業特色課程群建設,充分發揮群體效應;同時打造一支可持續發展的高素質“雙師”教學團隊,將“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推向科學化和常態化[1],無疑是提高高職數控技術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和辦好高職教育的關鍵。
本文以湖南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數控技核心專業群協同實施下教師團隊“雙師素質”的培養作一探討。
一、教學現狀
目前,我國通過對畢業生的信息反饋及用人單位的調查,了解到數控技術專業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如理論教學過于強調系統性和完整性,忽視了其應用;實踐教學中缺乏對數控設備的檢修、調試、故障分析能力和數控加工現場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的培養。目前培養的數控人才普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不足:
第一:對本專業的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如缺乏工藝意識,工藝知識欠缺,數控加工只停留在理論上;第二:內容多而課時少,針對性不強,不能對本專業的知識與技能牢牢掌握,如數控加工專業,不能熟練、正確地操作典型數控設備,要進行舉一反三就更加困難;第三:對本專業的新知識、新技能了解不夠,如利用CAD/CAM軟件生成后處理程序進行多軸加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各門課程相對獨立,缺乏一條主線貫穿整個核心知識架構。[2-3]
數控技術專業教師作為教學環節的主要引導者,在知識結構上表現出專業理論水平與專業技術能力不平衡,理論教學能力與指導技能訓練水平不同步的問題。究其原因在于,團隊中的中青年教師基本上都是在學科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剛出校門又進校門,缺乏在企業、行業工作的經歷,缺少實踐經驗,對新技術新工藝缺乏了解。[4]
二、理論依據
在科學不斷分化與綜合的過程中,交叉知識、綜合知識大量涌現,高校課程之間的聯系愈加緊密。單個課程與其他課程交叉融合并形成課程群,已經成為促進教學改革和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不同課程之間相互影響,就會形成協同進化的課程群。在課程群建設中,某個課程的特性也對另一課程的特性而有所完善,而另一課程的特性也對某一課程的特性起到促進作用。[5]
“雙師素質”教師的基本內涵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能從事理論教學,指導實踐教學,并進行教學項目開發;二是教師能從事科研工作,并為企業進行技術服務。[4]因此,為適應用人單位的需求,建立一支數控技術專業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團隊勢在必行。
三、教學實施
1.以企業典型案例組織項目式教學——團隊建設
依托武器裝備制造產業的優勢,由校內的骨干教師成立教師工作室、由企業專家成立技能大師工作室,應用國家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校辦企業生產線組成的真實工作環境,通過系列化項目課程給學生下達相應的項目工作任務,以師生團隊合作加工完成的形式,校企共同對學生進行培養。以企業典型工作項目為依據,結合生產實際和學院教學與設備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精心的挑選與組織,選擇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零件作為工作項目的基本載體,并選擇來自企業的類似產品作為拓展載體。依據教學規律和職業規律,對教學內容進一步整合序化,將傳統課程體系分解在每一個學習項目中,對“知識點”和“能力點”進行重新排列、組合,將知識的學習整合在技能的培養中,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的原則,以符合職業成長規律、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同類課程體系開發提供范例。
2.數控技術核心專業課群建設——課程建設
我院發揮核心課群的優勢功能,重點建設《零件的數控銑加工》《數控加工工藝與實施》《零件的數控車加工》《CAD/CAM軟件應用》4門優質專業核心課程,四門核心課程間進行協同教學,有機配合。四門課程“知識點”和“能力點”分布到企業典型工作項目的不同流程階段,圍繞其所需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要求來組織教學內容。對《數控加工工藝與實施》、《CAD/CAM軟件應用》、《零件的數控銑加工》《零件的數控車加工》課程對應典型工作項目從零件圖樣的分析、工藝設計、實體造型、自動編程及仿真加工到CNC數控加工的整個生產過程進行理論學習和實踐技能訓練,讓學生對產品生產的整個流程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對先進制造技術有一個較為全面的掌握。
3.資源庫建設
建設“職教新干線”共享專業教學資源庫,將企業具有可操作性的生產項目、生產資料素材、技術、管理文件等逐一收集,補充實訓教學和雙證書教學資源庫,依托“湖南職教新干線”信息平臺,建立校企空間,通過網上共享,與兄弟校、行業、企業共享網絡課程、教學資源庫、項目素材庫,不斷提高參與行業與企業的積極性,同時,建立學生空間,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形成良好的校企互動、師生互動、信息交流的服務平臺,實現課程資源全省共享。
科學研究能刺激特色課程群建設體系朝著良性循環方向發展。課程群作為一個動態、開放的系統,是不斷發展、吐故納新的過程,其課程整合的過程均以科學研究的結果作為依據。因此可以說,沒有科研的進步和發展,就沒有課程群建設的進步和發展,科研是課程群建設良性動態發展的動力所在,是其先進性和可持續性的保證。而科研則需要教師在企業一線進行鍛煉,獲得實踐教學經驗,以實踐驗證并優化理論,并以優化過的理論指導實踐,如此反復則是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
四、結語
總之,培養數控技術核心專業課群協同實施下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團隊的首先從理論研究入手,定性研究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根據企業典型工作項目確立課程標準,按工作項目整合課程內容: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平臺,以典型產品教學為途徑,充分利用校內計算機實訓室和實訓工房以及校外實訓基地,運用大師工作室和真實工作項目,加大實踐訓練,傾力打造數控技術核心課程;同時,用數控技術核心專業課指導實踐教學。從而使得我院教師團隊自身素質得到穩固提升,同時培養出合格的數控技術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徐黎.高職教師“雙師素質”培養機制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8):63-65.
[2]李娟,崔學榮.論專業核心課程群教學資源共享體系建構[J].教育評論,2014(1).
[3]李娟,崔學榮,張國平等.課程群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的特殊性分析[J].課程教學研究,2013(33).
[4]王薇,劉瑞濤,戴青云等.論“雙師素質”教學團隊的培養[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1(3):13-15.
[5]吳青松,楊良根.淺談高職數控技術專業特色課程群建設[J].中國成人教育,2011,(9):153-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