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 山東警察學院
法律教育中法律思維的養成
李子 山東警察學院
法律思維的方法主要是法律共同體在認知法律過程中,由于各思維要素的結合,并且按照一定的方法及其程序所體現出的穩定、定性化的思維模式。法律思維就任何一個從事法律專業的人員來講,其意義都十分重要。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法律思維的培養,促使法律教育工作更上一層樓。本文結合作者的實際工作經驗,對法律教育中的法律思維養成進行探討,以供借鑒參考。
法律思維 法律教育 概念
法律思維主要是一套系統思維的方法,其主要是按照法律邏輯,以價值取向思考、合理的論證對社會現象進行了解的過程。法律思維作為法律方法地關鍵所在,我們只有以正確思維活動才能形成并且推導出解決法律問題的方法。而法律技術、法律程序則是為了配合法律思維特殊性進行生成的。法律思維主要包含兩個概念,第一是就立法、司法、執法、守法地角度對周圍的人、事、物進行評價。第二是在處理具體事務的時候,時刻謹記法律基本要素,充分和法律進行聯系。
與一般的思維方法進行比較,法律思維的方法主要有下面幾點特點:首先,法律思維主要是強調了權利意識與平等性;其次,法律思維注重規范與服從的意識;再次,法律思維衍生證據以及程序的意識;最后,法律思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觸感情,強調理性的重要性。
在法律教育中加強對法律思維的養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培養學生法律思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創新的意識。經過良好地教學方法,傳授相關的知識,也就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學生法律思維方法使得學生充分掌握更多學習的方法,并且在源頭上提高了法律學生認知水平及理論的水平,進而達到法學教育目的。
與此同時,經過對學生法律思維方法的培養,還可以積極樹立學生法律的信仰,進而培養學生遵循法律思維的方法對世界觀有一個新的認識,法律信仰確立將對學生法律主動的認同,并且按照法律為生活的行為準則,實現了法治理想的生活。借助培養學生法律思維方法,實現對法律教學理論知識的構建,進而深化素質教育改革,提升法律專業學生的素質。
由詞語組成的概念是所有的邏輯思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法律思維應該嚴格按照一系列的法律概念進行。不同詞語將會產生不同思維,所以說,法律思維培養應該從語言開始。法律人應該形成一套自己的話語系統,其主要包含了自己專業概念、語言、思維及其方法。不能指望用其他行業思維的方法從事法律工作,代替了法律的方法及其思維。法律語言最為核心的部分在于法律話語系統內,應該嚴格按照法律說明其問題。
實例主要是一個具體的問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初學者對相關問題的思考,進而創造出靈感。就有學者指出實例是作為具體事實的案件,實例可以訓練、培養測試法律人的思維方法。其主要原因在于實力可以充分反映現實生活,實例能夠結合理論、實務這兩個方面,另外,還能夠為法院判決的理由、當事人主張、判決評釋等提供論證。在我們應用實例進行法律思維方法培養的時候,應該充分注意下面兩點:第一,實例多為個別的問題,我們應該把實例學習和傳統的教育方法進行結合,積極的參與到實際的教學中,初學者在進行研習的過程中,應該慎思明辨,充分掌握法律基本的原則。
在同學們進行論辯小組劃分的時候,共同討論出有爭議的案例、法律原理,并且相互之間應該取長補短,以養成良好地思維方法。Siminar作為德國法學教育的一種方法,在培養法科學生法律思維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其方式將利于學生廣泛的深入閱讀材料,并且對其各學說資料進行分析、比較,總結出優秀的部分。在允許差異氛圍的過程中,對其各觀念進行質疑,進而激發了法律知識的創新,實現學生法律思維方法的培養。
在法律思維的培養過程中,我們不能按照道德良知對所有案件進行判斷,思維模式是多元化的,但是都將受到自身條件、社會背景等的限制,作為一個法律實務者,我們更應該注重合法、合理性的思考,而邏輯是法律人所必須具備地素質,是法律思維形成中的關鍵部分。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法律教育過程中,思維方法的養成將對其整個教育事業發展有一定影響,在對法律教育中法律思維方法的培養,能夠為整個法律課堂營造出平等互利地教學現象,為整個法律教育事業營造出良好的發展空間。
[1]姚建宗.法理學——一般法律科學[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
[2]武宏志.論式:法律邏輯研究的新方向[J].政法論叢,2011,(6).
[3]曾憲義,張文顯.法學本科教育屬于素質教育.中國民商法律網,2004.
[4]高晉康.培養學生法律思維方式是法學教育的基礎[J].財經科學,2008,(10).
李子,1987.12,女,漢族,籍貫:山東,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