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彩霞
(安康學院圖書館,陜西 安康 725000)
大數據時代校地共建圖書館數字信息服務探索—以安康學院為例
魏彩霞
(安康學院圖書館,陜西 安康 725000)
文章從大數據時代背景出發,通過對安康學院圖書館數字信息服務現狀的深入調查,剖析并總結了校地共建圖書館數字信息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還探索了提升校地共建圖書館數字信息服務策略。
大數據;校地共建;圖書館;信息服務
大數據,指無法在可承受的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數據正以每年超過50%的速度爆發式增長,互聯網數據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到2020年全球的數據資料存儲量將超過40 ZB。
大數據時代,隨著網絡資源建設的快速發展,網絡資源建設商發展迅猛,如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維普期刊資源整合服務平臺、超星數字圖書館,百度學術搜索等資源建設商在學術、教育、文化資源的規模和種類建設上發展迅速。這些資源建設商還在對資源進行深入和拓展開發,服務形式將更多樣化,這樣發展下去,圖書館的數字信息服務會受到嚴峻挑戰[1]。圖書館必須重視數字信息服務。
校地共建共享圖書館具有高校圖書館與地方公共圖書館雙重服務功能,為高校師生和城市居民提供教學科研、信息資源、社會教育和文化休閑等服務。圖書館大數據不僅包括本館的紙質文獻資源和電子圖書、電子期刊、數據庫、音視頻等數字資源,還包括用戶在查詢和利用數字資源中產生的歷史數據及下載的數據等。
對數據資源的管理和利用有助于科研創新,對大數據的分析與辨識能力有助于學科知識服務,圖書館作為信息知識儲存中心、信息服務提供中心,擁有大數據總量、對大數據挖掘、分析能力是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基礎。
1.1 圖書館現狀
安康學院圖書館由江南校區主館,江北臨時分館和8個院系資料室組成,總面積約15 400 m2。圖書館高度重視文獻資源建設和結構優化,不斷增加電子圖書、權威數據庫數量,提高電子資源的館藏比例。截至2013年年底,累計館藏紙質文獻93.84萬冊,電子圖書48.5萬冊,現刊1 108種,報紙93種,各種電子資源存儲量6.37 TB。江北正在建設共建共享的安康市圖書館。安康學院圖書館不斷強化資源共建、共享,與全省高校圖書館、部分CALIS成員館合作,力求多渠道、多途徑獲取文獻資料,有效共享館際資源,彌補自身館藏不足。
安康學院圖書館2011—2016年圖書借閱情況反映了讀者對紙質文獻的需求在逐年遞減。針對這種情況,圖書館目前的館藏資源正由以紙質資源為主向以數字資源為重點發展。圖書館開設了《文獻信息檢索》課程,由館員對大學生進行文獻檢索培訓,對學生開展文獻檢索指導。
1.2 數字信息服務存在的不足
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數據庫服務、信息檢索、參考咨詢、移動服務等方面。
(1)數據庫服務方面,訂購有方正阿帕比電子圖書、超星電子圖書、CNKI中文期刊數據庫、萬方博碩學位論文數據庫、萬方視頻、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期刊全文數據庫、蔚秀報告廳等。購買的數據庫主要是中文數據庫,還沒有外文期刊、文摘索引等數據庫。特色數據庫有購買的縱橫隨書光盤管理系統、香溪影院視頻點播系統、自建陳少默紀念館等。“安康方志館”館藏主要是紙質圖書、書畫等文獻資料,還沒有電子資源。
(2)信息檢索方面,圖書館網站提供的有資源動態、新聞動態、新書通報、好書推薦、圖書館活動開展等通知公告。包括館藏書目查詢、試用資源、網絡免費資源、隨書光盤、教學資源庫、安康學院教學資源網、網絡教學綜合平臺等。受ip限制,本校讀者才能對數據庫資源進行查詢、下載、閱讀等操作,校外讀者沒有權限。應擴大圖書館服務對象,從服務本校師生到服務社會讀者,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知識和信息來源。
(3)參考咨詢方面,沒有設立專人提供參考咨詢服務,主要由流通館員回答簡單的問題。
移動服務方面,安康學院訂購了超星移動圖書館對圖書、期刊、報紙、學位論文、新聞、視頻等數字資源進行全面整合,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檢索、在線閱讀、文獻傳遞、個性化服務定制等移動服務。開通了微信公眾平臺為讀者提供了資源動態、新聞動態、通知公告等。圖書館移動服務主要是信息通告和館藏借閱服務,應為讀者提供即時適用的信息,提供具有本館特色的移動服務[2]。
2.1 加強數字資源建設
圖書館數據庫按文獻出版類型可分為: 圖書、期刊、會議論文、學位論文、文摘索引、全文或摘要、專利、標準、科技報告、政府出版物、檔案、參考工具、多媒體資源等。完善數據庫數量,圖書館要及時收集、整理、更新、維護免費的網絡學術資源,與數據供應商聯系訂購獲得使用許可的數據庫資源、試用數據庫資源等,通過與其他高校合作建設共享的數字資源,加強自建特色數據庫建設等。
隨著學校的發展,可以有計劃地逐步訂購中國科學引文索引(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數據庫、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數據庫、西文期刊目次數據庫CCC、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數據庫、美國《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EI)數據庫、科技會議錄索引(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CPCI)數據庫、IEEE/IET數據庫、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S)、愛思唯爾(Elsevier Science Direct,SD)外文期刊數據庫等。
結合圖書館數據庫類型、數量等情況,建立準確有效的數據庫導航系統[3]。對圖書館數字資源進行整合,向用戶提供跨平臺、跨數據庫、跨內容的檢索平臺,讓用戶快速獲取相關資源。如清華大學的水木搜索,北京大學的未名學術搜索,復旦大學的望道溯源資源發現系統,上海交通大學思源探索等。安排專業館員對導航系統檢索門徑及時更新完善,使檢索界面與鏈接資源內容吻合,避免空檔鏈接。設置數據庫導航訪問量,如用戶點擊量能反映數據庫的利用程度、用戶可以更清晰、準確地得到搜索結果,有利于工作人員對數據庫的管理。
重視理論研究,加強理論方面的交流,為特色數據庫的建設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促進數據庫建設的健康發展[4]。全面收集、整理、開發地方文獻,豐富和優化本館館藏資源結構,為當地社會和經濟建設提供文獻保障。把安康方志館、陳少默紀念館的紙質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形成特色電子資源數據庫。特色數據庫建成后,對具體使用情況、維護情況,進行跟蹤分析研究,分析目前建設特色數據庫的優勢與不足,再建設新的特色庫時應加以繼承和彌補。
2.2 加強面向用戶需求的服務
對社會讀者提供公共賬號,利用虛擬專用網(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技術,使遠程用戶可以隨時隨地訪問學校校園網,對校園網內的資源進行查詢、閱讀、在線播放、下載等操作,并且感覺不到物理連接和虛擬連接的差異性[5]。
加強參考信息源建設,設立知識數據庫包括常見問題解答庫、咨詢檔案庫和專家庫,常見問題庫和咨詢檔案庫主要是用戶咨詢問題內容,專家庫有專業咨詢館員所提供的專家信息。讀者通過在線檢索知識數據庫查詢相關信息來解決自己實際問題[6]。如清華大學聊天機器人小圖,使機器人對讀者的實時咨詢進行服務。
個性化服務是指以用戶的知識結構及信息需求、行為方式等為依據,向用戶提供符合其個性的服務環境和信息服務[7]。服務流程為:用戶提出需求→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提供解決方案。廣泛提供個性化服務,立足于大數據把整理的社會關注點、學術研究重點等信息及數據借助互聯網、移動終端等向社會發布。根據讀者的實際需要,為讀者提供入館交通指南、開展書目檢索服務、數據庫利用、圖書館展覽、講壇及活動開展、信息搜集加工服務、信息咨詢服務、市場信息、就業信息、科技查新等個性化服務,幫助他們掌握獲取信息的方法,提高他們的科研素質。開展面向社會的閱讀推廣活動,為企業、科研單位的科研項目提供國內外最新最前沿的科技信息、研究進展、背景等信息,撰寫專題調研報告等[8]。
深入了解業界專家的研究動態及進展,結合學校的學科帶頭人和研究人員的工作,收集特色文獻。密切跟蹤,及時向學科發布新動態。如世界高水平專業期刊及論文、國外研究成果、學科的研究熱點、研究動態、年度科技項目申報指南、國際會議、國內會議預告等。
2.3 強化館員的信息素養與技能教育
大數據時代,將數據轉化為信息和知識是圖書館的發展方向,圖書館需要更多高素質的人才,為建設智慧型、知識型圖書館奠定基礎。工作人員要具備基本的專業素養,能熟練使用計算機,掌握一定的外文,在參考咨詢服務過程中,對信息具有敏感性,能夠快速處理和解答用戶的問題。館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參加各項技能培訓活動以不斷提升自身素質。
設立參考咨詢部,構建專家資訊平臺,由專人負責參考咨詢服務。針對新生介紹圖書館資源及與其學科相關的資源,培養其基本的信息獲取能力。針對畢業班學生拓展學生對網絡資源,尤其是國外文獻的獲取能力,開展個性化的信息資源服務,解決學生的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的實際需要[9]。負責參考咨詢的館員要熟練掌握CNKI,CSCD,CSSCI,CCC,SCI,EI,CPCI,IEEE/IET,SD等數據庫的檢索途徑和方法,利用數據庫為讀者進行查詢、下載文獻資料等。
負責參考咨詢服務的館員會利用CNKI,CSCD,CSSCI,CCC,SCI,EI,CPCI,IEEE/IET,SD等數據庫為師生服務,主要服務內容包括為教師進行SCI,EI,CPCI等查收、查引工作,為學科帶頭人和其他研究人員,開展文獻檢索的定題服務、課題咨詢、文獻傳遞等服務。
2.4 深化和拓展移動信息服務內容與功能
加強面向用戶需求的服務。將用戶需求放在首位,強調以用戶為中心,力圖為用戶提供最實用、最貼近生活的移動服務。LBS利用互聯網、無線網和藍牙設備,采用GPS,Beacon等定位技術,通過移動終端準確定位用戶的地理位置,提供與該位置相關的信息服務,LBS使用戶的網絡生活和真實生活結合起來,從而提高服務的針對性[10]。如提供圖書館的具體位置和地圖、閱覽室和自習室預約、可用計算機設備查詢、參觀視頻導覽等。
圖書館在服務輻射區域內有文化內涵、歷史故事的地方、街區、校園、醫院、場館、社區等區域,部署基于位置情境的導游服務,為讀者提供基于位置的導游解說服務,使讀者快速獲取有關該地址的歷史、民俗、小吃介紹,瀏覽該地點的歷史、民俗、小吃圖片等,有利于讀者更深入、更全面、更立體地了解圖書館的文化內涵。
校地共建圖書館利用信息資源、教育培訓和空間場所為大學和社會提供信息和知識服務,促進信息和知識交流。圖書館要充分調研大學師生和社會讀者的需求,發揮資源、人才、空間的優勢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盡最大努力幫助大學師生、社會讀者,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1]蘇新寧.大數據時代數字圖書館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5(6):4-12.
[2]胡云霞.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移動圖書館服務探索—基于在杭高校的實證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5(6):99-101.
[3]陸雪梅.“985”高校圖書館數據庫服務導航現狀調研與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5(11):56-60.
[4]尚建翠,房寶金.高校特色數據庫建設與相應文獻計量對比研究—以上海地區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5(4):31-35.
[5]張水平,張鳳琴.云計算原理及應用技術[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
[6]趙蕊榮,馬瑞酆.高校圖書館數字參考咨詢服務模式研究[J].蘭臺世界,2015,(23):122-123.
[7]楊曉麗.大數據時代圖書館創新發展淺議[J].蘭臺世界,2015,(11):146-147.
[8]張美莉.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探討[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5(8):161-163.
[9]劉瑛,王朗,喻志娟.高校圖書館嵌入式服務切入點探尋—以長沙理工大學圖書館為例[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5(5):50-52.
[10]黃悅深,劉敏.Beacon在基于位置的移動圖書館服務中的應用[J].圖書情報工作,2015(3):73-78.
Explorat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 the era of big data: taking Ank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ei Caixia
(Library of Ankang University, Ankang 725000, China)
This article from the big data era background, through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service of the library of Ankang University,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digital information service strategy of campus construction library, and based on this also explores strategy of improving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service strategy of campus construction library.
big data; campus construction;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魏彩霞(1971— ),女,陜西安康,本科;研究方向:圖書館新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