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大連石化 王 衛
讀完貴刊2017年第19期特別策劃《中石化的正確打開方式》,感慨頗多。幾年前聽說中國石化一些企業舉辦公眾開放日活動消息時,心里就想到一句話:石化企業打開自己一定要有過硬的“里子”。
石化企業其實是一個事故危險性很高的地方,它的原料和產品都具有易燃易爆特性,而且大多是在高溫高壓環境下進行生產。現在一些石化企業開展公眾開放日活動,請社會各界人員走進石化企業,走近那些被人們認為是危險之地的石化生產區域,其目的顯然不是要把開放日活動搞成令人刺激的歷險游戲,企業想要向社會和公眾展示的“里子”是企業先進的生產技術、高超的事故風險控制水平,以及以人為本的管理實踐和花園般的廠區風景,目的是要樹立企業安全文明的良好形象。因此,石化企業要打開自己,需要有過硬的安全管理作支撐,做到企業長周期安全生產,不出事故,不因生產原因污染環境,影響周邊居民生活。如果企業經常出事故,不是著火就是爆炸,那么企業打開自己所展示的良好形象在人們心中可能瞬間就會崩塌,而打開自己也變成了自說自話,自找沒趣。
中石化連續多年在開展打開企業活動,說明他們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有效到位的,在這樣的安全管理基礎上開展打開企業活動是表里如一,相得益彰的。因此,石化企業向社會打開自己,讓更多的人走進企業,促進社會和公眾了解與接納石化企業,樹立企業良好形象,必須先下功夫弄好企業的“里子”。
華北油田 李長開
油價高企時,油企在“上坡路上”經營就順風順水;油價下跌后,油企在“下坡路上”經營就會崎嶇難行。國際油價“斷崖式”下跌的2014年,就是油企上下坡的“分水嶺”。雖說“上坡容易下坡難”,但石油石化企業卻在“十八大”的五年間,無論多么跌宕起伏、岌岌可危,仍舊做到逆風挺立、危而不倒。這其中的原因,就是“順勢而為、積極應變”。這其中的案例,可以從貴刊2017年第19期所刊登的封面故事《石油人這五年》一文中順手摘得。
首先是“換個想法”。就如中石化西北局那樣,油企普遍拋棄“等靠高油價、等靠政策保護”的幻想,而是將低油價、市場化作為長期需要面對的問題,徹底丟掉幻想,全力減虧扭虧。其次是“找對方法”。油企普遍將“改革創新、轉型發展”作為應對低油價寒冬的有效方法,改革不適應低油價的開發模式、管理方式和經營策略,創新升級難以創效盈利的產業模式、產品結構、產銷架構,全方位提質增效。這其中,兩大石油公司銷售板塊將“非油業務”提升為主營業務,從“油品銷售商”向“綜合服務商”轉變并大幅增加收益的做法,就是“轉型發展”的具體體現。再次是“創新做法”。“有想法、沒方法,有方法、沒做法”,都會錯過發展機遇。國內油企遭遇低油價后,不僅開始轉變觀念,還創新方式方法,突破傳統“壁壘”。無論是上游業務調減產量、開源節流,還是煉化企業依靠信息化“瘦體健身”、追隨市場提高產品附加值,亦或是銷售企業深耕市場、擴銷降庫,都因為做法的出奇制勝,而抓住了機遇,并獲得了市場的豐厚回報。
本欄目信箱:zgsysh@21cn.com(請注明投稿)
波士頓能源咨詢公司ESAI預測,沙特政府最快將在下個月大幅提高國內成品油價格,隨著這一舉措的實施以及經濟改革的推進,明年沙特國內汽油和柴油的需求將下降。自2014年國際原油價格低迷以來,沙特和其他中東國家國內成品油價格一直呈上揚態勢。ESAI表示,沙特計劃在2020年將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接軌,實現財政收支平衡,可以預見,接下來幾年沙特國內成品油價格還將繼續上升。
歐洲化工委員會(Cefic)表示,歐洲化學品市場環境有所改善,2017年前7個月,歐盟化工產品產量較上年增長3.3%,包括無機化學品、染料、農藥、聚合物以及化學消費類產品在內的多種化學品產量增長顯著。Cefic表示,同期歐洲化工市場的出廠價格也較上年提升了5.4%。1-7月,歐洲化工企業在歐盟單一市場的銷售額達到了1836億歐元(約合2130億美元),較上年提升8.3%。
(施 靖 )
近日,雪佛龍公司位于西澳大利亞的惠特斯通(Wheatstone)液化天然氣項目投產。惠特斯通項目擁有兩套生產裝置,最大產能可達890萬噸/年,主要供應亞洲市場。該項目包括位于西澳大利亞北阿什伯頓的LNG處理設施、Wheatstone天然氣處理平臺、水下天然氣井,以及一條長約225千米連接平臺和處理設施的管線。其中,Wheatstone平臺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海上天然氣處理平臺,其上部模塊重達3.7萬噸。該項目總投資340億美元,由雪佛龍控股,伍德賽德等公司擁有部分股份。
(施 靖 )
近日,DNV GL集團發布《能源轉型展望》報告,預測天然氣供應在2035年達到頂峰,但到本世紀中葉仍將是最大的單一能源來源,并在未來向低碳轉型發揮重要作用。報告預測,由于能效的提升速度高于全球經濟增速,2030年后全球能源需求將趨于穩定。到2050年,石油和天然氣在能源供應結構中的比重將由目前的53%降至44%,可再生能源將繼續增長,接近全球能源供應的一半,與能源使用有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減半。DNV GL由挪威船級社和德國勞氏船級社合并形成,是世界領先的油氣行業技術咨詢機構。
(施 靖 )
國際碳信息披露項目(CDP)近日發布涵蓋22家化工企業的排行榜,荷蘭阿克蘇諾貝爾公司排名第一。包括陶氏杜邦、巴斯夫、贏創等著名歐美公司以及東芝化學、LG化學、住友化工和臺塑等亞洲公司悉數上榜。該榜單主要評估全球各大上市化學公司向低碳轉型取得的進展,包括轉型風險、健康風險、轉型機會以及氣候治理與戰略等四個領域。CDP表示,這22家公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球化工行業的1/4,化學工業在中長期內仍然面臨“高碳”風險,需要革命性的技術改善生產方式。
(施 靖 )
11月8日至10日,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特朗普2017年初就任美國總統以來首次訪華,也是中共十九大勝利閉幕后中方接待的第一起國事訪問。根據商務部消息,這次中美兩國經貿合作的簽約總額,達到了2535億美元,既創下了中美經貿合作史上的記錄,又刷新了世界經貿合作史上的新紀錄。
11月9日,應急救援人員在河南省濮陽市中石化中原油田國家級危化品應急救援(實訓)基地仿真火災救援演練。中原油田消防培訓基地目前已被國務院有關部門正式批復為國家級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實訓)濮陽基地,該基地配備了重特大、危險化學品事故的實訓演練設施。
11月10日,廣西柳州市人民政府、市海事局等單位聯合在珠江上游的柳州江面舉行水上搜救綜合應急演練。演練設置了突發事件應急指揮、落水人員救助、水域溢油防污染等科目。
11月9日,也門薩那等待加油的摩托車在加油站外排起長隊。近期,沙特封鎖了也門的機場及口岸,并于11月7日對也門進行空襲,造成數十人死亡,也門國內一片混亂,各類物資緊缺。
地溝油“變身”生物柴油上市
近日,地溝油制生物柴油正式向社會投放:上海2座中石化加油站開放供應B5生物柴油,每升價格5.72元,比柴油便宜0.3元。這是全國餐廚廢棄油脂制生物柴油首次進入成品油終端銷售市場。投放一周以來,已陸續有超過500輛社會車輛加注了這種地溝油生物柴油。現在,在上海只有兩個中石化加油站試點。不久后,車主將在更多的加油站加到B5生物柴油。
敗訴
5漁民訴康菲溢油索賠百萬一審敗訴 將繼續上訴
因認為發生于2011年的康菲公司溢油事故致使捕撈量銳減,天津5漁民將康菲公司和中海油告上法庭,合計索賠100余萬元并請求恢復渤海生態環境。11月7日,這起距初次起訴已過去4年之久的案件一審宣判,天津海事法院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2011年6月,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合作開發的渤海中南部蓬萊19-3油田發生溢油事故,康菲公司被認定承擔溢油事故責任。
制裁
美國追加對俄羅斯能源領域的新制裁
美國財政部近日公布針對俄羅斯能源領域的新制裁措施:禁止美國企業和個人參與俄羅斯在深海、北冰洋區域油氣資源及頁巖油開采和生產項目。俄方官員回應說,新制裁的目的是打壓俄羅斯這個能源領域的競爭對手,估計在明年俄羅斯總統選舉前,美方還會有其他動作,但俄羅斯經濟穩定不怕制裁。官方還強調,化解俄美當前矛盾關鍵在于美方展示“政治意愿”,因為俄方愿意合作。
建成
中國有能力率先建成空間太陽能電站
“我國在空間太陽能電站方面經過十余年持續研究,已經大幅縮小了與國際先進國家的水平,進入世界前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科技委研究員表示,“能保持并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中國有望成為世界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與日益枯竭、環境污染問題嚴重的化石能源相比,空間太陽能是一種高效、持久、清潔的能源。
樣板
雄安有望建成地熱開發全球樣板
近日,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的多位院士及國內眾多地熱領域專家齊聚雄安新區,專家認為,雄安新區有望建成地熱能開發利用的全球樣板。“雄縣模式”的成功離不開中石化。今年4月初,中石化新星公司決定打造“雄縣模式”升級版,即“地熱+多種清潔能源”集成利用的系統解決方案。相關機構預計,未來雄安新區地熱總投資或超500億元。
并購
央企對外并購區域向發達國家聚集
2016年,中央企業在歐洲并購金額占跨國并購總金額的比例達到61.19%。國務院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歐洲是先進工業技術、高端服務品牌的聚集地,在歐洲等傳統發達經濟地區并購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企業并購水平的提升。對外并購重組已成為中央企業實現快速發展、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據統計,2013—2016年間,中央企業累計實施并購1532項,交易金額7855億元。
纖維素乙醇sunliquid?技術可使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95%以上
2017年11月6日,全球知名的特種化學品企業科萊恩(Clariant)公司在北京舉辦媒體見面會,向多家媒體介紹了其用于生產纖維素乙醇的sunliquid?技術。
據科萊恩生物燃料與衍生物部門總監馬庫斯·拉巴赫博士介紹,sunliquid?技術能夠利用麥秸稈、稻草、玉米秸稈、甘蔗渣等各種農業殘渣廢棄物中的纖維素和半纖維素,有效轉化為可再生車用生物燃料,即纖維素乙醇。與傳統過程相比,這一工藝乙醇產量理論值可達75%~95%,可使乙醇產量提高約50%。與化石燃料相比,該技術的產品能夠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95%以上,甚至完全實現零碳排放。
相比于其他纖維素乙醇技術,sunliquid?技術極具成本優勢。水解時產生的副產品木質素是一種可再生生物質能源,可供給整個過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不僅可以降低副產品處理成本,還可實現整個生產過程供能自給,無需依賴任何化石能源,更為環保,也更節約成本。主要產品纖維素乙醇收率高,同時還可以生產乳酸、高鏈脂肪酸堿等化工產品,更為經濟高效。
目前該技術的纖維素乙醇產品已經與奔馳公司進行了E20引擎測試合作。結果表明與當今標準的 E10 燃料相比,油耗相同,效率更高。采用該項技術的工廠已經在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落地。
就中國而言,sunliquid?技術可做到不與人爭糧、爭地,與中國能源綠色轉型、加大環境治理的需求吻合,也可助力實現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使用生物乙醇汽油的計劃。據了解,目前就該項技術在中國的落地,科萊恩公司與中國政府、相關企業的合作均在洽談中。
(本刊記者/陸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