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大箴
中國現代水墨藝術的先行者
◇ 邵大箴
范子登的繪畫創作經歷了從工到寫、從規矩到自由、從有法到“無法”的過程,這是每一位大藝術家必經的探索之路。步入中年之后,生活經驗積累與藝術閱歷日益豐富,他到自然界親自領會真山水之美并有所體悟之后,決心放棄固有的山水畫程式,而改用能表達自己個性的、具有靈動性的筆墨表達他內心的真切感受。水墨畫創新的核心在于水與墨交融所造成的美感,這是人人皆能做而又不是一般人能做好的事。只有有勇氣、有膽識、有悟性的人,方能達到這種境界。范子登自稱自己采用的新筆墨方法是“錯筆”?!板e筆”來自他的齋號“錯堂”。所謂“錯筆”實際上是一種破除陳規的自由創作方法,表明他“學古人不拘泥于古人,要訂立自己法則”的宏大志向。
最能反映范子登先生藝術靈性與智慧的是他的潑墨山水、風竹和墨荷。他融道家虛靜與佛禪靈悟于一體,在意象性筆法墨色中求一種超脫的藝術境界。他的潑墨山水,在水與墨、彩的交響之中,把人們帶入到產生無限想象的天地。很顯然,范子登先生的藝術能達到這樣的高度,與他的全面修養有關:傳統藝術的深厚功底、實踐經驗的豐富積累、來自生活的深切感受、對西方現代藝術的敏感和善于吸收。

1964年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個人畫展

1991年在馬來西亞霹靂洞創作壁畫

1992年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辦個人畫展

1992年在臺灣舉辦個人畫展
范子登(1926—2006),名嬰,字子登。江蘇宿遷人。1947年畢業于廣州麗澤國畫院,1949年定居香港。曾任香港擁翠書畫院院長、北京大學李可染藝術研究會名譽會長,香港名校九龍圣若瑟英文學校創始人之一。擅畫山水、花鳥、人物、佛像。早期多工筆,中歲工寫兼發,晚年喜風竹墨荷等大寫意畫。

范子登 荷塘煙雨 150cm×79cm 紙本墨筆 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