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羅 珺
立足生態 依托旅游 增強活力
——解讀贛州休閑農業發展規劃
■ 文 /羅 珺

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有利于調優當地農產品品種和品質,增強農業的供給活力,同時統籌城鄉資源要素,補農村短板、美鄉村風貌,還能增加農業經營性收入和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并通過擴大就業容量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近日,江西省贛州市人民政府出臺《關于加快休閑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啟動以農業為基礎,以品質鄉村旅游為引導的集生態農業、現代農業、農產品DIY加工、鄉村旅游、養生度假、創意文化為一體的綜合休閑農業建設。
其目標是,到2020年,全市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2500個,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縣達到5個,省級休閑農業示范縣達到9個,新增國家、省、市級休閑農業示范點200個,配套建設農業文化園區20個,把贛州加快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綜合效益顯著、全國知名的休閑農業強市。
從賣蔬菜賣農產品到賣風景,近年來,贛州市鄉村旅游已成農業轉型升級的新亮點。如,該市通過發展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2016年幫助15.72萬人就業,其中農民就業13.96萬人,35萬低收入人群輻射受益,還涌現了一批旅游扶貧典型,如于都縣屏山景區獲評全國“景區帶村”旅游扶貧示范項目,贛縣鷺溪農場獲評全國“合作社+農戶”旅游扶貧示范項目,上猶柏水寨景區獲評全國“公司+農戶”旅游扶貧示范項目。
同時,各地打造了一批旅游扶貧型景區,充分盤活農村的田土、山林、河塘、民居等資源,化作景區開發內容和元素,以景區帶動周邊區域和沿線發展,成為貧困地區的“搖錢樹”。如,大余丫山5A級鄉村旅游點通過扶貧補貼資金入股分紅,支持周邊村民發展種養加工產業,提供施工、管理及丫山民俗演藝崗位幫助務工就業,景區建設土地流轉,創意打造九回頭美食街、龍山圩、糖坊、油坊等富農平臺幫助個體經營,引導老百姓對土坯房進行升級,改造成農家旅館、農家樂、鄉村酒吧,獲取房屋改造收入。
《意見》根據各地區位交通條件和農業產業優勢,以縣(市、區)為基本單位,因地制宜編制發展規劃,并注重與當地其他行業規劃相銜接,引導休閑農業規范有序、持續健康發展,形成“一核三鏈”。
市民休閑核心區。以田園風光和民俗風情為載體,建設城郊休閑觀光和農家樂聚集區,重點培育章貢區花田小鎮、花溪澗和蘑菇小鎮、南康區金潭生態農莊、贛縣區銘宸蔬菜科技產業園、江口濱江花園小鎮和湖江桃花島、贛縣區寨九坳、贛州經開區五彩城農業科技示范園、蓉江新區龍井美麗鄉村等,滿足城市居民在近郊休閑度假的需求。
紅色旅游鏈接區。結合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發展觀賞體驗、文化傳承與科普教育于一體的休閑農業,使之成為紅色旅游區的中間鏈接點。重點打造瑞金九豐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華夏生態科技示范園、于都現代農業高科技博覽園、鑫盛現代農業休閑體驗園和屏山牧場、興國嘉禾力千畝蔬菜基地、會昌嵐山園現代農業示范園等;依托文化底蘊深厚的傳統村落,建設寧都小布茶香小鎮和田埠鄉東龍古村、尋烏石崆寨等;完善提升石城長樂大數據農旅一體化扶貧產業示范園、通天寨、大畬荷花觀光園、愛蓮山莊等,打造荷文化休閑觀光帶。
客家文化鏈接區。依托茶葉、蔬菜等農業產業,拓展農業功能,在贛州南部客家文化厚重地區,大力發展采摘體驗、花果觀光休閑和宜養宜游的生態休閑度假區,重點建設龍南虔心小鎮、武當玫瑰小鎮和渡江果農農旅一體化科技產業園、全南南逕芳香小鎮及江河田園綜合體、定南縣布衣山谷休閑農莊、安遠三百山及三百山農業蔬菜產業博覽園等。
生態休閑度假鏈接區。依托山水生態資源和臍橙、刺葡萄、花卉等產業,將生態農業融入旅游元素,打造西部生態旅游,重點建設信豐安西贛南臍橙小鎮、上猶縣梅水鄉園村、上猶陡水漫生活小鎮和柏水寨休閑創意農業園、崇義上堡梯田和君子谷、大余丫山及黃龍旱田現代農業示范園等。
全市開展休閑農業建設,必將不斷完善休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讓農村面貌煥然一新,這對加快發展休閑農業產業來說,是一次機遇。同時,加快發展休閑農業產業,又能促進美麗鄉村建設。
《意見》稱,各地可建設一批田園綜合體和休閑農業特色小鎮,使之成為贛州旅游(教育、培訓)相關線路重要的景觀鏈接點,并積極開發農業觀光、休閑度假、民俗演藝、農事節慶等特色鮮明的休閑農業產品。支持農民和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將農產品開發為有地域特色的土特產品、有紀念意義的旅游商品、有贛州風味的休閑食品,并在重點景區景點、高速公路服務區、主要交通干道旅客集散點等地設立線上線下結合的農副土特產品銷售專區。同時,要將休閑農業與農耕文化相結合,使休閑農業基地成為宣揚客家農耕文化以及青少年農耕文化學習體驗的主要場所。
在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提升工程中,要改善休閑農業游客服務中心、游步道、停車場、標志標識、供水供電、信息網絡、廁所、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服務設施。加大農業技術、客家文化、接待禮儀、游客服務等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力度,重點開展對休閑農業發展帶頭人、經營戶、休閑農業講解員和農家樂接待服務人員的培訓。從2017年到2020年,全市培訓休閑農業管理和從業人員1萬人次。鼓勵星級賓館、旅游公司等與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開展品牌經營、連鎖經營和合作經營,提升休閑農業的組織化水平。支持相關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籌建贛州市休閑農業協會。
根據《意見》,贛州市將把休閑農業發展納入現代農業攻堅考核體系,建立各級政府負責、各部門共同參與的休閑農業工作機制,市級每年將安排休閑農業發展工作經費,并要求各縣(市、區)要設立休閑農業發展專項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各地各部門要將有關鄉村建設資金向休閑農業集聚區傾斜。在用地上,贛州市將把休閑農業項目用地列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優先安排,支持各地通過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將完成復墾驗收置換的建設用地指標優先用于支持休閑農業發展建設旅游設施,助力脫貧攻堅。在符合相關規劃的前提下,各地應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使用建設用地自辦或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與其他單位和個人共同舉辦住宿、餐飲、停車場等休閑旅游接待服務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