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偉+吳佳
〔摘 要〕二胡演奏是遵循人體生理、心理活動規律所進行的一項特定情況下的合目的性、合規律性的藝術實踐,是演奏者基本功及音樂素養的展示,同時也是一次心理素質的考驗。筆者從演奏者如何理解放松、放松自然狀態的幾個要素、以及放松的訓練方法來進行研究。從而讓演奏者在演奏中淋漓盡致的表現音樂。
〔關鍵詞〕二胡 演奏者 放松
二胡,是擦弦類樂器的現代名稱,以往稱南胡、胡琴(胡琴又往往是多種擦弦樂器的總稱)、嗡子等,是中國民族音樂中最為重要的樂器之一,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現,音色接近人聲,情感表現力極高,深受人們的喜歡。①
隨著科學化、系統化的二胡教學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愛好二胡的人越來越多,出現了許多不同類型、不同規格的比賽。表演者在表演前的緊張與怯場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盡管表演者平時訓練有素,但參加正式演出時十分緊張,如眼前發黑、手發抖、忘譜等,即使是一些大師級的演奏家也曾有這樣的經歷。因此如何克服緊張的情緒達到放松的狀態成了研究課題。筆者從二胡演奏中演奏者身體各參與器官的生理狀態和心理狀態的角度來分析導致演奏者緊張的生理因素, 探討引起“ 緊張” 的根源,找到解除緊張情緒的方法。著名的二胡演奏家趙寒陽,在《二胡演藝知識500問》中對二胡演奏中的放松總結了三條原則:一、要使動作盡量地符合生理運動的自然規律。二、力量的傳導要通順,不能在肘部、腕部有所阻塞或抵消。三、樂曲需要一分力量,絕不用兩分,要學會在演奏時“忙中偷閑”積極地休息,把力量用在必要的地方。并總結,科學地用力,對力量的使用節省而不吝嗇,不該用處點滴計較,該用之處盡力而為,這就是放松的原則。二胡演奏中的放松問題是我們在學習二胡和二胡教學中不斷強調的一個重要問題,但卻又是一個很難把握和掌握的科學的演奏方法,只有通過了解放松,才會讓演奏者在演奏中淋漓盡致的表現音樂。本文將對如何理解放松、如何訓練放松進行探索與研究。
一、放松的概念
放松,釋義為對事物的注意或控制由緊變松。放松是一個相對概念,是針對緊張而言。解剖生理學告訴我們:人的任何動作,是因為支配動作相關的肌肉的收縮而發生的。這種收縮是肌肉的一種必要的緊張。
人們在獲得任何一種運動技巧時,往往容易因不適應而產生多余緊張,即與動作無關的別的肌肉的緊張;或過度緊張,即與動作相關的肌肉的不適度緊張。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在運動技巧訓練中強調放松,就是克服這兩類不適度的緊張。而我們通常所說的放松正是針對這種多余或過度的肌肉緊張而言的。技巧是動作,而動作是多種肌肉群相互協調與放松的結果。無論動作用力輕重、幅度大小,都是全身協調的結果,演奏也是一樣,任何技術都要在整體協調一致的前提下去理解。
因此,放松是相對于緊張而言的,自然放松是正確演奏的前提。
二、放松的自然狀態的基本要素
在二胡演奏中, 良好的演奏姿勢是發揮演奏技巧的前提條件,“放松”狀態下的演奏就好比是打太極拳, 心靜體松, 把力量放在具體的中心點上, 而不是放在不該使勁的地方, 這樣才是科學的放松原則。因此, 實現演奏狀態的“放松”,必須要保持演奏姿勢的自然狀態。而保持演奏的自然狀態有以下幾個要素:
1、坐姿、左手持琴、右手運弓
(1)坐姿
二胡的演奏姿勢有坐姿和站姿兩種。坐姿能使肌肉得到松弛、節省精力, 是一種常規演奏姿勢。坐姿又可分為平腿式與架腿式。平腿式以其更利于發揮生理機能, 在演奏熱情奔放、感情激動和速度較快的作品時可使演奏者的感情更能充分發揮出來,因而為大多數演奏者所采用。
但由于一些演奏者沒有注意、重視坐姿的自然狀態,往往喜歡將左腿抬高,用腳尖部分著地,這樣的姿勢由于受力不均勻,往往造成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力量不好把握,而且由于坐姿的不雅,會直接影響觀眾的欣賞;其次,對肩部也有要求,兩肩自然下垂,既有利于演奏者的發力,有加大了運臂的空間,而一些演奏者習慣在演奏時,將兩肩聳起,這樣既不美觀又影響了運臂的空間。
關于平腿式坐姿的具體要求, 趙寒陽先生的觀點比較具有代表性。“ 我們首先要選擇一張高度合適的椅子, 坐椅子的時候, 以兩腿放平, 兩腳著地為標準。只可坐椅面的三分之二而不要坐滿椅面或后靠在椅背上。兩腳與肩同寬,兩腳應平放于地面,左右腳前后相距半腳的距離,一般都以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小腿與地面垂直, 大腿與小腿程為度角。小腿過于內收, 用腳尖點地, 用腳掌抵住椅腿的姿勢是不可取的。” ②這一觀點為大多數的二胡同仁所認同。這種姿勢較為松弛、靈活, 便于演奏, 而且符合自然狀態的規律。
(2)左手持琴
保持左手手型的演奏狀態,左手持琴時, 我們應讓大臂和身體的內側成45°角, 琴桿距離身體也應是45°角, 但有些演奏者左大臂抬舉過高, 和身體幾乎成90°, 這樣勢必會造成整個左臂的僵硬, 無法實現靈活換把。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左手自然放在“虎口”的位置, 持琴在第一把位時呈45°角, 當換至二、三把位時, 左大臂隨之下降, 自然和身體內側的角度變小。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 左手手型應是本著自然松弛的原則進行運動, 左手指觸弦的方法應該是指尖與指面相鄰的地方, 因為在這個位置上手指不會過分彎曲或伸直, 而是保持一個半握拳狀的自然松弛的狀態,使發音渾厚, 手指觸弦靈活、松弛。當一個手指迅速敏銳地按在弦上, 其他手指不可以有連帶性, 如果不是呈保留指狀或即將運動時, 手指應放松呈自然彎曲狀, 保持“休息”狀態, 而不能緊張地懸于琴弦上面。
(3)右手運弓
運弓是在整個右臂的運動中完成的, 它需要大臂帶動肘、小臂、腕共同運動。拉弓時,右手手型成伸的狀態,主動往外拉弓,然后小臂、大臂順其自然跟著拉出。推弓時,右手手型成屈的狀態,大臂主動收回,然后肘、小臂調整手腕、手跟著推回。弓子運行中必須做到平、直、勻三點,才能保證發音純正、飽滿。“平”:將弓子端平左右運行,避免拉弓時高,推弓時低的現象。做到擦弦點穩定,音色不變(慢長弓的換弓、換弦、短弓、頓弓、跳弓都必須保持在水平線上進行,只有掌握一定的基本功后,根據樂曲的需要在運弓中變化音色時才不受此限制)。“直”:運行中的弓子必須向右前方走一條相對穩定的直線,當然要保證絕對的直角是很難做到的,但盡量保持擦弦點的角度,直線運行的擦弦是弦線分段震動的最好效果,可以取得豐富的音色,但容易出狼音,這就有待于取得一些演奏經驗后設法去克服。總之,弓子直線運行是保證運弓中音色不變的重要因素,除了音色表現的需要其它均不能隨便突破這條“直”線。“勻”:弓子運行速度和力度的均勻,弓子對弦的壓力不要太大,保持握弓的放松狀態,使發音達到純正、干凈的效果,經過一段練習過度后,再進行內支點,外壓力對弓桿壓力的變化來控制力度的均勻及力度和音色變化的練習。
2、重力與慣性作用
(1)重力
充分利用自然重力。如二胡演奏中弓子貼弦的力量,就主要來自手臂下沉的力量,再經過中指和無名指的動作來改變力的方向,從而形成弓毛對琴弦的一種斜向壓力。在以中強以下力度演奏時,手臂自身的重量已足夠提供弓毛貼弦的需要。在用很強的力度演奏時,可以采取身體微微前傾,將部分身體的重量加上,這樣也就完全能滿足弓子所需的貼弦度,而不需要再依靠肌肉緊張的力量來推壓弓子了。又如左手由低把位向高把位換把時,只需虎口一松,手臂就會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掉”,根本用不著再人為地加什么力量了。再如在演奏舒展、歌唱性的旋律時,一般運弓較寬,這時演奏者的身體可以隨著弓向微微左右擺,使拉弓時身體的重心偏向右側,弓子就會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輕松地拉出。同樣 ,使推弓時身體的重心偏向左側,弓子也會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輕松地向左運動,等等。在演奏中充分地利用自然重力,是一個重要的放松技巧。
(2)慣性
充分利用自然慣性。物體運動就必然會帶來慣性,能充分地加以利用,它就會成為有效的助力。如果不能充分地利用它,甚至違反了慣性的運動規律,那么它就會把過來消耗能量,妨礙正常的運動。例如: 在右手運弓方面, 弓子運行到換弓前, 右手持弓的支點與臂力應及時放松, 使最后一小段弓子在慣性的推動中完成, 當到換弓時, 力量正好用完, 這樣可以與下一弓自然的銜接。利用運弓的自然慣性規律演奏, 會使作品表現得更自如、更自然。在一些特殊技法的演奏中, 如:拋弓、自然跳弓等, 如充分利用慣性作用的原理則可輕松演奏, 否則很難表現。
三、放松的訓練
訓練是指人有意識地使受訓者發生生理反應(如建立條件反射、強健肌肉等等),從而改變受訓者素質、能力的活動。擁有良好的訓練方法,會成為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從而有利于建立穩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動力定型",有利于發揮下意識的作用,有利于調動潛意識為學習服務。
1、前提準備
(1)基本功
基礎是事物發展的根本或起點。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不好難成大廈。上臺慌張的毛病首先表現在整個基本功中的最弱部分。如果在平時練習缺乏足夠的科學訓練,就會造成基本功體系的缺陷,對于那些對樂曲基本功難點缺乏理智分析的演奏者來說,僅憑模糊的感覺,在舞臺演奏時,這些基本功難關便會造成心理陰影。演奏者為了演奏正確無誤而小心翼翼,大腦就會緊張地指揮手,然而平時沒有記憶足夠清晰完整的基本功信息,也沒有形成穩定的慣性動作,這就會導致情緒高度緊張。對這種緊張情緒沒有解決的捷徑,必須首先解決基本功問題。正所謂“藝高人膽大”,只有通過充分的扎實的練習和對表演曲目的純熟掌握,才能建立音樂表演的充分信心,克服臨場緊張狀態。
(2)對作品深入的了解
從哲學普遍聯系的觀點來說,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二胡作品當然也不例外。當我們拿過一首作品,首先必須對它有所了解,不應盲目地去演奏樂譜。這里的“了解”不只是力度,表情術語…更重要的是它的背景,其中包括作品產生的時代、作曲家的生活經歷、藝術道路、創作個性以及作品的創作意圖。這些才是作品的“根”。 在已經了解作品的前提下,我們還要對作品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看它具有什么地方性的特殊技巧、特殊的語調和特殊的旋律線條,這些都是構成區域性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掌握這一點,筆者認為最有效、最科學的方法就是多聽、多唱。演奏二胡也應像說話、唱歌一樣,有呼吸、有語氣、有各種表情,無論是活潑、歡快、委婉、優美的樂曲都表現出一定的內容,即使是最簡單的幾個音也是有生命的,有的堅定有力、有的輕捷跳躍,一定要表現得地地道道、有聲有色。只有“心聲相融”,才能掌握作品中的樂感和旋律的起伏流動,從而得到最美妙的“聲”。
(3)做好伴奏的配合
伴奏是二胡重要的樂隊功能。除演奏無伴奏獨奏曲外,二胡在各種演奏形式中都要和其他樂器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只有使獨奏和伴奏有效結合,作為一個樂器的整體功能才能更好地發揮,達到塑造完美的藝術形象的作用。
2、調節自我
(1)增強自信
心理學的原則和方法,對于教學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對于藝術教學則更有其特殊作用,因為感覺、記憶、想象、思維等等認知過程,也就是心理活動的過程。不少學生和求教者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大多是心理因素所致,或者出于缺乏自信,或者急于求成,從而表現為焦慮、畏懼、緊張等等,使之不能輕松自如,成了演奏水平的提高重大障礙。更有甚者會出現職業病,愈練手愈僵硬,或者手痛,最后不得不終止練琴。
暗示,在心理治療中也是一種重要的手段,不論是被動暗示還是自我暗示,都會不知不覺地通過大腦給人的情緒帶來巨大的影響。經常用“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行、不必緊張”等詞句來暗示自己,以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2)適應環境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學生平時練琴時演奏得很不錯,可一旦到了考場或演出時就緊張,結果導致失敗。有時在同學面前演奏的很好,到老師面前卻不如意。引起這些變化的部分原因歸根于環境的變化。從熟悉的、小的環境和突然到一個大的、陌生的環境給人的感覺是很不一樣的。在不同的環境里聽到的琴聲也很不同。給不同的人聽也會產生不同的心理變化,這些不適應,往往造成心情緊張而影響到演奏效果。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從平時的練習開始。對于不經常上臺的演奏者,可以有目的地經常變換不同的練習環境,增強環境適應能力。
總之,二胡演奏中的放松問題是我們在學習二胡和二胡教學中不斷強調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從如何理解放松、放松的自然狀態的幾個要素、如何放松的訓練方法三方面進行探討,得知演奏中失去了肌肉的張力控制,聲音則毫無色彩;舞臺上心理因緊張失衡,音樂則毫無表現力。只有運用各種方法克服技術與心理上的負擔,遵循人體自身的生理規律,消除演奏中出現的非必要的、消極的肌肉緊張,掌握科學的練習方法才不會走彎路,放松地演奏,完美地詮釋作品。
注 釋:
①引自喬建中,楊光熊.華樂大典·二胡卷[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10:21.
②引自趙寒陽.二胡演藝知識500問[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5:161.
參考文獻:
[1]根·莫·齊平.音樂演奏藝術——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5.
[2]蔣風之,蔣青.蔣風之二胡演奏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1989.
[3]傅健生,方立平.閔慧芬二胡藝術研究文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4.
[4]許生錚,許瑞.從生理、心理方面探析二胡演奏者的放松問題[J].寧夏大學學報, 2008,(6).
[5]鄭瑞芝.二胡演奏中放松的問題[J].《大舞臺》藝術雙月刊, 2006,(5).
[6]趙寒陽.二胡演藝知識500問[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5.
[7]趙寒陽.二胡技法與名曲演奏提示[M].北京:華樂出版社, 1999.
[8]喬建中,楊光熊,華樂大典·二胡卷[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10.
[9]瑪德琳娜·布魯瑟爾.練琴的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5.
[10]柏西·布克.音樂家心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