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麗敏+馮保康+杜曉允+孫倩+張育豪
摘要:對海南省海口市及周邊地區感染豬支原體肺炎的病例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和血清學檢測。結果發現,不同年齡、性別和品種的豬都可感染豬支原體肺炎,其中以哺乳仔豬和保育豬的感染率、發病率、病死率較高。成年豬感染率高,但發病率和死亡率低。血清學診斷主要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結果表明該病以慢性或隱性經過為主,部分豬臨床無明顯癥狀,但檢測結果顯示抗體水平較高,為支原體肺炎陽性。
關鍵詞:豬支原體肺炎;豬支原體;流行病學調查;血清學檢測;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12-0013-03
豬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MPS)是由豬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l hyopneumoniae,Mhp)引起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病, 該病發病率高、死亡率低,是一種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 也是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的重要病原之一。因該病臨床以氣喘為主要特征,所以在我國又常被稱為氣喘病(或喘氣病)[1]。
該病長期危害養豬業, 并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國。豬群中該病的感染率在90%以上,發病率極高,而且很難控制。除豬支原體肺炎外, 其他豬呼吸道疾病包括巴氏桿菌 、胸膜肺炎放線桿菌、豬鼻支原體、豬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以及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豬圓環病毒2型(PCV-2)、豬偽狂犬病病毒(PRV)、豬流感病毒(SIV)、豬呼吸道冠狀病毒(PRCV)引起的感染[2]。這些病原的長期存在嚴重威脅著養豬業的健康發展,使其飼料轉化率降低,還可出現食欲減退、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因該病侵入初期主要呈慢性或隱性感染,豬只臨床癥狀不明顯或沒有臨床癥狀,不能及時發現和消除傳染源,導致該病傳染給其他易感豬群。當感染肺炎支原體沒有并發感染時, 出現亞臨床癥狀,表現溫和, 不出現咳嗽,平均日增重降低和飼料轉化率降低。當繼發感染時,出現呼吸困難,發熱等臨床癥狀,有時也有死亡病例。該病一旦傳入豬群很難徹底清除。因此,對該病流行病學的認識以及診斷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筆者主要在海口及周邊市縣的規模化豬場調查了自然發病的MPS病例的流行病學資料,并觀察記錄該病的臨床表現和部分病理剖檢變化,采集疑似該病的血清進一步檢測診斷,以期為豬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提供更加可靠便捷的方法。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海南省海口市、屯昌縣等市(縣)部分豬場中自然感染MPS的病例,采集212份不同日齡階段的豬只血清作為待檢樣品,血清樣品來自3個規模化商品豬場,分別采集110份、48份、44份血清樣品。所采血清樣品豬場均未接種豬肺炎支原體疫苗。
血清學檢測試劑盒:豬肺炎支原體間接ELISA抗體檢測試劑盒(深圳真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2016112311;有效期:2017年11月23日。
操作方法及結果判定依據試劑盒說明書進行。S/P<0.2,判定為支原體肺炎血清抗體陰性;S/P>0.4判定為支原體肺炎血清抗體陽性;S/P在0.2~0.4之間,判為支原體肺炎血清抗體可疑。
1.2 流行病學調查
主要通過深入發病豬場和部分散養村組調查,以及與養殖場獸醫、技術員和散養戶群眾電話、座談等方法,對自然感染豬支原體肺炎的發病地區進行疫情來源及流行情況調查分析,包括發病的數量、年齡及感染率、發病率、病死率等內容,并根據疫病流行可能的傳播途徑和方式、豬群的飼養管理方法等,詳細了解和掌握豬支原體肺炎流行的基本情況。
1.3 典型病例的臨床診斷
選擇臨床癥狀比較典型的病例,觀察其個體及群體發病的具體臨床表現,如豬的體溫,呼吸次數,早晚的呼吸咳嗽情況等,并進行詳細的文字記錄。
1.4 血清學診斷(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血清學抗體診斷用于監測豬群的健康狀況,用已知特異性豬肺炎支原體抗原檢測豬只血清中特異性抗體,通過比較動物不同年齡和不同生產周期血清中抗體效價的變化或特異性抗體有無,來判斷是否存在病原體感染或檢測免疫效果。經研究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是豬肺炎支原體血清學試驗中抗體檢測最敏感的試驗方法,故本實驗選擇此方法進行鑒定[3]。
對未接種過豬肺炎支原體疫苗的種豬場,采集癥狀較明顯的豬只血清進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2 結果與分析
2.1 流行病學調查結果
筆者對海口市、文昌市、屯昌縣的3個大型豬場和部分養殖戶進行了豬支原體肺炎的流行病學資料調查,通過臨床觀察、病理剖檢及血清學檢測等方法確診為豬支原體肺炎。
結果發現,不同年齡、品種和性別的豬都可能感染該病,育肥豬感染率在93.3%及以上。其中以哺乳仔豬和幼齡豬的發病率最高,高達62%和57%。其次是妊娠后期的母豬和哺乳母豬,發病率為28%,育肥豬和種豬、后備豬發病率最低,多呈隱性感染。不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但通過血清學檢測可檢測到陽性。
由于海南尤其海口附近地區的氣候潮濕等原因,該病發病率相比其他地區更高。該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生,尤其是在寒冷、多雨、潮濕及氣候驟變時較為多見。此時的發病率會明顯增高,甚至引起大批發病和急性死亡。特別是高密度飼養的集約化豬場,該病發生率更高,一旦發病,就會引起大面積傳播,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2.2 臨床特征
臨床癥狀比較明顯的病例主要是哺乳期仔豬,呈急性發作,表現為精神不振,頭下垂,獨立一隅或趴于地面,呼吸次數劇增至90次/min以上,病豬呼吸困難,嚴重者張口呼吸,并發出喘鳴音,呈明顯的腹式呼吸。咳嗽次數少而低沉,偶爾會有痙攣性咳嗽的癥狀。endprint
2.3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結果
由表1可以看出,豬只在80日齡前感染豬肺炎支原體的比例相對較低,但是在育肥豬、公豬、母豬群感染卻很普遍。幾個豬場的母豬群均出現100%的感染率,說明該地區豬場感染豬肺炎支原體的比例較高[4]。由于本試驗使用固相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只能定性檢測豬血清中的豬肺炎支原體特異性抗體IgG,不能將母源抗體和感染抗體分開。所以推測哺乳仔豬可能在初乳中被動獲得母源抗體。試驗結果顯示哺乳仔豬(20日齡內)的血清陽性率分別為55.6%和46.2%,隨著日齡增長,母源抗體逐漸降低,所以檢測到的血清陽性率也在逐步降低,到40日齡段達到最低(12.3%)。但隨后由于受到周圍病原體的感染,從50日齡開始檢測到抗體水平開始明顯提高,80日齡時達到68.3%,直至在母豬群中檢測到100%的感染率。
3 小結與討論
3.1 豬支原體肺炎的高感染率和母源抗體在哺乳階段給與仔豬有效保護
從試驗結果分析看出,育肥豬和母豬的感染率較高,母豬達到100%。說明豬支原體肺炎在該地區呈現高暴露。由于母豬的高感染率,導致初生仔豬被傳染,甚至在整個豬群中傳播并持續存在。由于母源抗體的影響,使哺乳仔豬暫時性獲得抵抗力,但隨著日齡增長,斷奶后仔豬的抗體水平明顯下降,此時,豬體由于受到周圍支原體的感染而又逐步產生抗體,但在此階段由于抗體水平增加速度有限,如果環境或飼養條件突然改變,很可能導致機體被肺炎支原體侵襲,該階段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相對其他階段明顯升高。隨著日齡增加抗體水平不斷提高,在育肥階段抗體水平達到93.3%,但后期階段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又開始下降[5,6]。
3.2 豬肺炎支原體疫苗免疫接種不容忽視
本試驗采集的從10日齡到母豬不同階段豬的血清,抽檢發現豬肺炎支原體的感染情況在50日齡后隨著日齡增加逐步加重。說明海口市附近地區的豬場豬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情況較為嚴重,尤其是母豬的感染情況最為嚴重,也是導致豬群大面積繼發感染其他呼吸道疫病的根源[7],給其他呼吸道疾病如豬肺疫、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及藍耳病等的防治增加了難度。
部分養殖戶認為豬肺炎支原體疫苗不能顯著減少豬群的感染率[8,9],且因為抗體維持時間短、該病的死亡率較低等原因,不進行豬肺炎支原體疫苗的接種,一旦發病,采用泰樂菌素、替米考星等藥物進行治療以及隔離飼養的方法來解決,但效果并不明顯。有研究表明,雖然疫苗不能很有效地阻止豬群感染,但是能有效減少肺炎支原體在呼吸道和肺部的定殖,從而降低豬群感染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風險。所以,在一些發病率較高的豬場,建議進行豬肺炎支原體疫苗的免疫接種,同時注意豬舍的通風,環境溫度、濕度的控制,定期消毒,以及制定合理的飼養管理制度,及時處理陽性豬,對該病的控制可起到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邢福珊,王韋華,張彥明,等,豬支原體肺炎的流行病學調查及病理學診斷[J].西北農業學報,2009,18(5):67-70.
[2] 王 華,張 清,王君瑋,等.豬支原體肺炎流行病學和診斷技術研究進展[J].動物醫學進展,2009,30(9):73-77.
[3] 萬慶文,謝王韻,溫賢誠,等.廣東東莞地區豬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血清學調查[J].中國畜禽種業,2011(3):95-96.
[4] 邱美珍,傅勝才,王 慧,等.規模化商品擴繁豬場支原體肺炎血清學調查[J].養豬,2013(3):94-95.
[5] 馮志新,邵國清,劉茂軍,等.豬支原體肺炎防治研究進展[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08,8(11):2143-2145.
[6] 李瑩瑩,何 穎,趙 武,等,豬支原體的研究進展[J].動物醫學進展,2013,34(10):95-100.
[7] CLARK L,FREEMAN M,SCHEIDT A,et al. Investigating the transmission of 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in a swine herd with enzootic pneumonia[J].Vet Med,1991,86:543-550.
[8] 秦先文,伍少欽,于 博,等.接種豬肺炎支原體疫苗后抗體水平變化規律的研究[J].動物醫學進展,2008,29(3):36-39.
[9] MEYNS T,DEWULF J,DE KRUIF A,et al.Comparison of transmission of Mycoplasma hyopeumoniae in vaccinated and non—vacci—nated populations[J].Vaccine,2006,24(49-50):7081-70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