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年+索效軍+熊琪+李曉鋒+楊前平+陶虎+陳明新
摘要:對湖北地區山羊如何越夏提出了幾點建議,旨在為山羊越夏提供參考。
關鍵詞:山羊;越夏;建議
中圖分類號:S82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12-0029-01
湖北省地處中緯度,屬季風氣候,具有南北過渡地帶的氣候特征。西風帶、副熱帶及熱帶天氣系統都可以影響湖北省的氣候。特別是夏季持續高溫、局地強對流天氣較多,洪澇災害時有發生,這種高溫高濕、變換劇烈的氣候,加速了部分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的繁殖,如果飼養管理不當,山羊很容易生病、死亡,直接影響當年的養殖效益。對湖北省氣候環境下山羊越夏的注意事項進行了總結,旨在為湖北省山羊健康越夏及提高山羊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提供參考。
1 羊舍環境要舒適
羊舍是山羊生產生活的主要場所,干凈、舒適、衛生的羊舍環境更有利于提高山羊的生產力,增加養殖的經濟效益。然而在實際飼養過程中,不少養殖戶錯誤地認為山羊養殖粗放,對疫病的抵抗能力強,所以管理上往往重視不夠,圈舍糞尿多、濕度大,蚊蠅、蟲蛆多,環境污染嚴重,對山羊越夏生活相當不利,加之湖北地區夏季特殊的氣候環境,使這些問題更加凸顯,從而使山羊更容易生病、死亡,因此,湖北地區山羊越夏,一定要給其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首先,圈舍要寬敞,飼養密度不可過大,一般種公羊或帶仔母羊2.0~2.5 m2/只,后備種羊1.0~1.5 m2/只,育肥羊0.8~1.2 m2/只,舍內設置通風排風設備,保證圈舍內空氣流通,頂棚做好遮陽隔熱處理。舍內外要清潔,糞便及時清除并堆腐。有條件的養殖場可增加羊舍周圍的綠化面積,改善小氣候。運動場要設置遮陽、遮雨物。每周至少消毒和驅蚊蠅一次。
2 飼養放牧要科學
夏季氣候炎熱,山羊食欲差,吃不飽且容易腹瀉,因此,放牧時應盡量避開正午的高溫時段,采用上午早出早回,一般在10:00前將羊放飽趕回,下午晚出晚回,一般16:00后放出,天黑前趕回,中午在圈舍或有遮陽物的運動場內充分休息;或者全天放牧(適合放牧場離圈舍較遠的養殖戶),中午找涼爽且有遮陽物的地方休息,避免高溫下羊只過度走動消耗體力或中暑生病等。低洼背風的草場,夏季潮濕悶熱,蚊蠅和寄生蟲較多,不適合放牧。晴熱天氣應選擇干燥、通風有樹陰的地方放牧。雨天盡量避免出牧,若放牧時偶遇雷雨,則找合適的地方避雨,沒法避雨時,則順風放牧防止羊面部被雨襲擊;雨后采取滿天星放牧方法,將羊驅散開來,讓風盡快吹干羊毛,以防生病;電閃雷鳴時不去陡坡放牧,防止羊受驚從陡坡上摔下造成傷亡。每天出牧前后要補鹽、飲水,使羊出行有力,幫助反芻。但注意飲水一定要清潔,不能飲臟水或死水,防止細菌、病毒和寄生蟲感染。另外放牧場應遠離生活垃圾,防止山羊誤食有毒、霉變或有害物質導致死亡或感染疫病。
對于部分有條件的養殖戶,在山羊歸牧后,可適當補充適口性好的優質牧草或精料,補充時注意公母分群,大小分開,體質弱的單獨補飼。
3 疫病防治要及時
湖北地區夏季高溫潮濕,悶熱,蚊蠅肆虐,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病易發難治,因此,對于山羊疫病應做到“防重于治”。
夏季多發性、惡性傳染病主要有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梭菌病(猝死),羊口瘡、羊痘和小反芻獸疫,這些傳染病發病迅速,死亡率高,在春末夏初對全群進行一次免疫注射,可有效預防上述傳染病的暴發。對于沒有免疫的羊群,一旦發現有疑似癥狀發生,應先隔離病羊,并及早通知獸醫部門進行確診,同時對沒有癥狀的山羊進行緊急免疫,對病羊進行對癥治療直到痊愈。
多發性普通傳染病主要有山羊傳染性眼角膜結膜炎和寄生蟲病。其中山羊傳染性眼角膜結膜炎受圈舍環境影響較大,應做好羊舍衛生,特別注意圈舍內部的降溫和通風;寄生蟲病的暴發與傳播媒介蚊蠅、蜱等密切相關,而這些傳播媒介在夏季活動頻繁,預防寄生蟲應先消滅蚊蠅和蜱,并在春末夏初至少進行一輪徹底的驅蟲,特別注意血液原蟲的驅殺(普通廣譜抗寄生蟲藥對其效果甚微,應選擇有針對性的藥物),部分寄生蟲流行地區,應做到至少間隔1個半月預防驅蟲一次,驅蟲一周內做好糞尿的清除和堆腐,防止隨糞尿排出的蟲卵重復感染。
普通疫病主要有:感冒、腹瀉,積食、熱射病和中毒等,在飼養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對于精神差、不食或少食、瘦弱、腹瀉、流淚、流鼻涕、流涎、噴嚏不斷的羊要重點留意,分析原因,及早治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