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求實
【摘要】勞動經濟效益指的是通過生產勞動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其也是組成經濟效益體系的一個主要內容。勞動經濟效益主要包括工資效益、勞動效益和勞動生產率三部分,而勞動生產率在其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勞動經濟效益,所以,在企業發展期間,必須不斷地對企業的勞動管理進行創新,這樣方能有效的提升企業的勞動經濟效益,從而使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實現顯著的提升,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關鍵詞】勞動經濟效益 勞動生產率 勞動效益
經濟效益體系中一個重要部分,所以,對勞動經濟效益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首先對勞動經濟效益進行了論述,接著對影響勞動經濟效益的因素進行了分析,最后對如何提升勞動經濟效益進行了探討,旨在期望幫助人們加深對勞動經濟效益的認識和理解。
一、勞動經濟效益概述
勞動經濟效益指的是通過生產勞動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勞動經濟效益主要包括工資效益、勞動效益和勞動生產率三部分。
(一)勞動生產率
勞動生產率是組成勞動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內容,其在勞動生產效益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事實上,勞動經濟效益就是指生產勞動期間,勞動投入的時間、精力與勞動成果之間的比率。其中,勞動生產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主要是用于測算勞動強度的資源損耗,而勞動成果則是指勞動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產品產量。主要可采取如下兩種形式來反映勞動生產率:一是勞動生產率逆指標,其反映的是單位時間內投入的精力和時間。通常來說,單位時間內投入的精力和時間越多,則說明企業的勞動生產率越低;反之,則說明企業的勞動生產率越高。二是勞動生產率正指標,事實上就是指單位時間內獲得的產品數量。一般來說,單位時間內所獲得的產品產量越少,則說明企業的勞動生產率越低;反之,則說明企業的勞動生產率越高。
在計算具體勞動生產過程中的勞動生產率時,必須對時間、產量等多項指標加以充分考慮。所選用的計算指標不同,計算勞動生產率的辦法也是有差別的。譬如,倘若依據時間單位來對勞動生產率進行測算,則必須對生產時間進行統一確定,將其統一設定為年、月、日或小時等;倘若依據人員范圍來對勞動生產率進行測算,則必須對全員及工人這兩個范圍指標加以全面考慮;倘若依據產量質量來測算勞動生產率,則必須對價值指標、實物指標以及勞動量指標等加以充分考慮。在測算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時,必須對企業的具體生產情況加以充分考慮,制定出較為合理的測算勞動生產率的辦法。
除此之外,勞動效率、勞動生產力以及勞動生產率這三者均是存在一定差別的,切不可混為一談。其中,勞動生產率指的是工作人員在單位時間內勞動生產所獲得的產品數量,事實上,其是反映企業勞動生產力的一個重要指標。而企業生產產品的能力就稱作勞動生產力,企業的勞動生產力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勞動組織情況、設備條件以及生產條件。勞動效率勞動生產率的延伸,勞動效率指的是企業所有部門及全體員工的生產效率。由此可見,勞動效率無法代表勞動生產率,但勞動生產率卻涵蓋了勞動效率。
(二)勞動效益
所謂的勞動效益就是指在生產產品期間,企業勞動所投入的資源與實際效益之間的比率。其中,實際效益就是指企業在除去生產投入之后所剩的實際收入。由此可見,勞動效益可以將企業工作人員在單位時間內所能產生的經濟效益充分體現出現。
可根據如下兩個原則來測算企業的勞動經濟效益:一是兩者可比原則。兩者可比原則指的是由母項平均人數在勞動生產過程中所獲得的子項利潤總和。從理論上而言,在測算企業勞動效益時,必須對一個企業銷售產品所獲得的實際利益及企業通過生產量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加以充分考慮,以達到子項與母項的可比原則要求。子項指的是企業每個員工的理論生產效益,而母項則指的是企業每個員工的實際生產效益。二是價格原則。所謂的價格原則就是指按照不同的價格來測算勞動效益。通常來說,企業往往會采取價格不變的方式來測算勞動效益,這樣便可以更加精準、全面進掌握勞動效益的改變狀況,最大限度地減少價格改變給勞動效益測算所造成的干擾,促使企業不會考慮通過提升產品價格來提升其勞動效益。
(三)工資效益
工資效益就是指企業通過勞動生產所產生的成果與企業所有工作人員的工資支出之間的比率。其中,勞動成果主要是指企業的產值、服務效能、產品產量、利潤總和以及經營成果等,而企業的工資支出則主要指津貼和獎金等福利待遇以及企業支付給工作人員的勞動報酬。
二、影響勞動經濟效益的因素
(一)物質技術因素
物質技術是對勞動經濟效益產生巨大影響的一個重要因素,物質技術主要包括使用水平及生產發展兩方面。物質技術對勞動經濟效益產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第一,快速發展、不斷創新的技術手段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勞動經濟效益。第二,由于不同企業的生產力分布情況各不相同,故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勞動生產效益。第三,由于生產技術在不斷地發生著改變,所以,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勞動生產效益。第四,資源利用水平也有可能影響企業的勞動經濟效益。
(二)社會經濟因素
影響勞動經濟效益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社會經濟因素,對于勞動經濟效益而言,社會經濟因素主要是指勞動技術水平。企業勞動生產過程中的所有工作人員均扮演著生產產品的角色,在勞動生產期間,要求所有工作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主動性及創造性,而企業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及創造性主要是通過產品的發明創造來反映出來,由此可見,社會經濟因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勞動經濟效益的測算,主要表現在如下四方面:第一,生活及勞動等基本條件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勞動經濟效益。第二,工作人員的勞動態度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勞動經濟效益。第三,勞動和生產等組織情況也會影響勞動經濟效益。第四,企業工作人員的文化技術水平也有可能影響勞動經濟效益。
三、提升勞動經濟效益的策略
(一)改變企業工作人員的發展理念
對于企業的發展而言,經濟增長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其是推動文化及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唯有經濟增長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方能加快企業的發展速度、拓寬企業的發展范圍。由此可見,提升經濟增長速度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效益又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經濟增長速度,從而對企業的勞動經濟效益產生影響,阻礙企業的利潤提升。由于我國人口數量眾多,在經濟發展方面擁有勞動力資源優勢,可是也極易造成勞動力資源浪費現象,這樣不但會大大降低勞動生產率,而且也會嚴重影響科技的創新。因此,非常有必要改變企業工作人員的發展理念。
(二)采取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
眾所周知,提升企業經濟效益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充分利用現代化管理模式及科技,因此,必須將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模式充分融入企業勞動生產中,不斷優化企業內部結構,以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及經濟效益。現代化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四方面,即方法管理、思想管理、人員管理以及組織管理。企業經營層必須牢牢樹立馬克思主義思想,嚴格根據法律法規來經營企業,不斷優化企業管理制度,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同時,必須培育企業員工的創新意識,要求員工不斷豐富自身專業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實踐水平,這樣便可以有效的提升企業的勞動經濟效益。
(三)健全用工制度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企業管理中普遍存在著員工比例不合理現象。現階段,企業采取的用工制度主要是固定工制度,然而,此種用工制度已經無法適應不斷改變的市場發展環境及不斷擴大的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的發展需求,所以,企業必須盡快改革并健全自身的用工制度。招聘任職是一種全新的用工制度,借助此種用工制度,企業可以盡快招聘到擁有較強能力且恰當的員工,從而使企業的生產效率及生產能力實現全面的提升,進而達到提升企業勞動經濟效益、擴展企業發展前景的目的。
四、結語
總之,勞動經濟效益是企業發展前景、經濟發展速度、企業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以及企業員工工資效益的集中反映。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物質技術和社會經濟等因素均會對企業的勞動經濟效益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首先必須改變企業工作人員的發展理念,其次,還必須不斷地健全用工制度,最后,還必須將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充分融入企業的勞動生產過程中,這樣方能有效的提升企業的勞動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的更快、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