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宏大的乾隆巡游,技藝精湛的舞龍舞獅,悠揚動聽的民間曲藝,美味可口的特產佳肴……臺兒莊的年,熱鬧祥和、幸福滿溢,是歷史記憶中“過年”最原始純真的模樣。
明清年間,臺兒莊“商賈迤邐,夜不罷市”,乾隆每下江南,便要在臺兒莊登岸巡游,有感于繁榮的商貿,來往的舟楫,在臺兒莊題下“天下第一莊”。古城將這一段父老鄉親們津津樂道的歷史排成了大型情景劇,乾隆、皇后、劉墉、臺兒莊漕運官等歷史人物悉數亮相,重現了當時乾隆擺駕、劉墉進言、偶遇喜事等場景。觀眾們被這精彩的劇情吸引,常常都忘了叫好。
除了乾隆巡游,景區里還有一大特色演藝項目,便是清末盛行卻曾消失30余年的民間舞蹈——竹馬會。竹馬,是用竹篾扎成馬的形狀,外蒙紅、黑、赤、青、白等多色綢布,繪成一匹匹活靈活現的“竹馬”。演出時,竹馬的前節掛在演員面前齊腹高處,后半部安置在背后腰椎處,看起來演員就像真的騎在馬上。據了解,“竹馬會”在臺兒莊運河兩岸有著數百年的傳承,后因故消失,經過當地文化部門的輾轉努力,這一技藝終在臺兒莊古城得以復演。圍觀的小朋友好奇的摸著竹馬,一陣歡聲笑語。

演藝項目精彩紛呈,民間手藝人更是不甘示弱。挑幡、捏糖人、打手鼓、吹玻璃、甩鞭子、現場作畫……更有演員cosplay成齊天大圣、錦衣衛、江左梅郎等等,與游客親切合照。散落在古城中的這幾十位民間手藝人,仿佛是游玩過程中的一顆顆“彩蛋”,正靜待游客去發現探索。
在古城船型街的戲臺上,有一位唱戲的藝人,別看這一人一琴的簡單配置,咿咿呀呀的唱腔,這可是大名鼎鼎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柳琴戲。

柳琴戲,是山東著名的地方戲種,又名“拉魂腔”,據調查和有關資料記述,棗莊一帶是拉魂腔的發源地。這種戲最大的特點,便是女唱腔明快活潑,尾音翻高八度,又有花腔相伴,具有攝人魂魄的魅力,因此得名“拉魂腔”。據了解,柳琴戲演員每日在此循環表演,每場都有不少游客駐足聆聽。
說到過年,就不能不提到“吃”,古城內有美食街和小吃街,大飽口福絕不只是說說而已。當然,這里更有十分正宗的兩種“非遺級”大菜——西集羊肉湯和棗莊菜煎餅。西集羊肉湯,肉質鮮嫩,湯色乳白,其味醇香鮮美毫無腥膻之氣。數九寒冬,正是喝羊湯進補的大好時節。餐前端上來的一盆羊湯,往往轉過一圈便只剩盆底,一碗羊湯下肚,一天的寒氣便散去,周身都暖和起來。

有了鮮美的湯,更要有可口的主食。棗莊菜煎餅的名聲早已傳播在外。棗莊菜煎餅通常用粉條、豆腐、韭菜、白菜等各種常見的蔬菜做餡,煸炒至半熟,收起來放到一層煎餅上,再蓋一到兩層煎餅,用文火反正煎烙至色澤金黃便可。剛做好的菜煎餅色澤鮮亮,香氣四溢,外酥內軟,真是“色香味”俱全。

在古城慢慢的游玩一天,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或許這才應該是“過年”帶給人們的感覺。現代社會快節奏和高壓力的生活,已經讓人們丟掉了太多的初心,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臺兒莊將致力于為游客還原一個最純真最歡樂的“中國年”,將這一節慶習俗傳承下去,將“過年”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2018年臺兒莊古城賀年會即將到來,在這期間,古城內的一系列文化演藝活動持續不斷,年味將會越來越濃,更有許多令人驚喜的年節娛樂與互動活動期待著各位游客的光臨。

如果你想逃離世俗的壓力,如果你想全方位放松身心,如果你想體驗傳統的“過大年”氣氛,別猶豫了,來臺兒莊吧!這里讓你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紅紅火火中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