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謙
【摘要】制定成文憲法是當今世界各國的主流,但并不是有了憲法就能實現憲政,如果沒有有效的違憲審查機制憲法就不能切實的貫徹實施,最后也只是一紙空文。有效違憲審查機制的建立是從憲法過渡到憲政的關鍵,也是衡量一國憲政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桿。結合我國國情總結現行違憲審查制度存在的問題,借鑒日韓兩國的經驗,有針對性的提出幾點建議,即在現有的制度框架下,怎樣完善違憲審查制度才能保證憲法的實施,切實有效的維護我國的憲法秩序。
【關鍵詞】違憲審查制度 違憲審查模式
我國現行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負責監督憲法實施,所以,我國的違憲審查模式是立法機關審查模式。立法機關審查模式雖然更能保證民意不被隨意篡改,但也有不完善的地方。而且,我國目前還缺乏制裁違憲行為的必要措施,對大量的違憲行為和現象不能依法嚴肅有力地予以處理。因而,我國仍需健全和完善違憲審查制度,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違憲審查制度。
一、審查模式的選擇
違憲審查模式的選擇與一國的國情密切相關,日本違憲審查制度是以三權分立理論作為基本制度的設計原則,以司法權制衡立法權和行政權,實行普通法院行使違憲審查權的制度。韓國則歷經了9次憲法修改和5次違憲審查制度的模式變更,嘗試了憲法委員會制度、司法審查制度、憲法裁判所制度等世界三大違憲審查模式,最終確定了憲法法院的違憲審查制度,經過了長達幾十年的實踐考驗,現行的違憲審查制度在維護憲法的權威性、保護公民基本權利方面發揮了積極有效地作用,在這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教訓對我國有很大的借鑒價值。
我國學界關于違憲審查制度模式的設想主要有如下幾種:一是學習美國,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違憲審查權,采取司法審查的模式;二是學習韓國,建立一個獨立于其他一切機構(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專門性憲法法院;三是在全國人大下設立憲法法院;四是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下建立憲法委員會。然而,無論是采取美國式的司法審查模式,還是效仿韓國建立一個完全獨立的憲法法院,都會與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產生沖突,風險成本較大。雖然近年來人民法院也進依據憲法處理了一些與憲法相關的案件。但目前我國的司法體制尚不完善、審判質量及公正度仍有待提高,司法獨立也未完全實現,法院難以肩負如此重任。至于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之下建立憲法委員會這一想法,現在已有類似的機構存在,但仍解決不了違憲審查的模式問題。制度改革是循序漸進的,新制度的引進須以尊重現有的基本制度為前提,要想把外國的成功經驗拿到我國,就須按我國國情對其進行一定的修改。韓國前幾次司法審查制度的失敗就是因為忽視了這一因素,高估了韓國三權之間的尊重與合作關系,最終導致了司法危機。我國只有在符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大框架下建立違憲審查制度,才能避免韓國司法危機在我國重現。具體可以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之下設立一個獨立的憲法法院,由該法院獨立行使違憲審查權,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同等地位,受全國人大的監督,專門行使司憲權。憲法法院依法獨立行使違憲審查權,不受其他國家機關、組織和個人的干涉,以保證違憲審查活動的客觀、公正。憲法法院雖然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仍然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下的一個獨立機構。這樣的設置既符合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基本政治制度,又保證了能違憲審查權有效運作。
二、維護違憲審查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獨立性
日本最高法院在違憲問題上長期持極端消極態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事任免權,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權牢牢掌握在內閣的手中,而最高法院決定著下級法院法官能否升遷,這就使下級法院受制于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又受制于行政權,最后司法權必然低于行政權。因此想要建立有效的違憲審查制度,就要維護違憲審查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獨立性,尤其是人事任免權的獨立。只有獨立性得到保障,其工作人員才敢于維持正義,也只有如此違憲審查制度才能起到真正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的作用,才能得到國民的承認與信賴,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使我國的憲政建設得以健康發展。
三、憲法法院主要行使的職責
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設立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之下的憲法法院有如下主要職權:
(1)解釋憲法。憲法法院獨立行使憲法解釋權,當其他國家機關包括最高人民法院遇到要解釋憲法的情況,必須向憲法法院提出申請,由憲法法院做出最終解釋。
(2)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是否違憲進行審查,對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制定的法規、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和行政機關制定的規章是否違憲進行審查。
(3)接受并處理國家機關相互之間發生的權限糾紛。
(4)接受公民的憲法訴愿案件。韓國現行的憲法法院制度之所以獲得成功,主要原因就在于此項制度得到了國民的認可和信賴。由于韓國憲法法院的主要職權之一是受理國民的憲法訴愿案件,直接與民眾面對面,起到了保障國民基本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的作用,才能得到民眾的信賴。我國要建立人民認可的違憲審查制度,就必須為個人提供提請憲法訴愿的途徑,要以民為本。
四、審查程序公開
程序是制度運作的前提,例如,“日本違憲審查程序是與普通訴訟程序結合在一起的,具有普通司法程序公開、透明和公正的特征。在涉及違憲審查的訴訟過程中,審判原則上對社會公開,雙方當事人處于平等地位,主張與案件相關聯的國家行為違憲的一方承擔舉證責任,另一方可以進行抗辯。在對抗的過程中,雙方當事人可以聘請律師,強化了當事人的訴訟能力。在判決書中,法官不僅要對爭議的國家行為是否違憲做出裁決,也要充分說明法院判決的理由。這種當事人公開、對等的抗辯以及裁決結果和理由的公開不僅體現出程序的公開、公正,而且也使得最終的結果公正有了正當化的依據。”
日本違憲審查程序化、公開化的做法應為我國所借鑒,我國違憲審查結果的正當性和權威性根本上是依賴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地位和權威,但這并不等于可以忽略審查程序的公開、公正。程序的公正、公開才能保證結果的公正,才能維護憲法的權威。進一步完善公開、公正的審查程序,對于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可以采取事前聽證,向全社會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更階層民眾的意見。“對于公民憲法訴愿是否受理、受理后的審查建議及最終的審查結論及其理由都應當向社會公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