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晶晶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基于云計算混合式學習的教學設計
鄒晶晶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傳統的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有效適應當前教育發展的基本要求,即培養高素質人才。云計算技術和混合式教學的出現,為教育教學改革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在本文中將以《面向對象程序設計(c#)之switch語句》為例,試討論如何在云計算與混合式學習相結合下進行教學設計。
云計算 混合式學習 計算機教學 教學設計
隨著教育改革要求的不斷更新與發展,傳統的以“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教育改革倡導在“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下,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以此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要求。而云計算和混合式學習的出現為傳統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模式借鑒。在本文中,以《面向對象程序設計(c#)之switch語句》一課為例,試討論如何基于云計算混合式學習模式進行教學設計。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首先明確云計算、混合式學習、教學設計的基本定義,計算機混合式學習的優勢以及如何基于云計算混合式學習進行教學設計。
1.1 云計算
云計算主要是綜合利用分布式處理、并行處理等傳統計算機和現代網絡技術,以網絡為渠道將龐大的計算處理程序自動拆分為數個較小的程序,然后依靠多臺服務器組成的龐大系統,對所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計算、分析,并將分析之后的數據通過網絡模式輸送給用戶,以此滿足用戶對信息資源的需求的平臺。簡而言之,網絡信息提供者可以利用云計算技術在數秒之內對以千萬計的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并在處理之后將這些“系統化”的信息回傳給用戶。通過概念我們可以看出,云計算這一概念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服務”,一是“平臺”。云計算需要為廣大的用戶提供云計算平臺,并以該平臺為基礎為其提供云計算服務。云計算服務的實現不是無償的,在對云計算進行研究的時候,就其服務問題,將云計算認定為一種商業模型,用戶需要按需獲取計算能力、存儲空間和信息服務的時候需要有償地支付一些費用,如此不僅可以很好地為廣大用戶節省軟硬件采購的費用,還可以用這些費用來為信息提供者的技術更新。所以,在此將云計算的特點歸納為:高效靈活、信息資源豐富、易溝通信息提供者與用戶、有償使用。正是云計算自身的諸多優勢的存在,才為給予云計算的混合式學習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
1.2 混合式學習
混合式學習主要是將面對面的傳統授課模式與網絡在線學習模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綜合了傳統教學和在線學習的優勢,以傳統課堂知識講授、實驗實訓室學習為主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這種學習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有利于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實現最佳的學習效果。
1.3 教學設計
眾所周知,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學設計正是實現這一過程的一種有效手段,有時我們也將教學設計看作是師生雙向互動的主要環節。在教學改革背景下,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對整個教學設計起著引導作用,學生能否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是檢驗某一教學設計是否有效的標準之一。教學設計主要包含三個基本要素: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教學評價。其中課堂教學主要設計教學策略的選擇和教學媒體的使用。教學設計為我們提供了開展教學活動的方向,教學中這三個因素是缺一不可的。
通過以上對云計算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在教學中運用云計算可以獲取大量有效的信息資源,教師利用這些信息資源可以有效引導開展多樣化的學習,避免了傳統的以被動接受知識這一單一學習模式所帶來的枯燥性,學生可以對所呈現的大量的信息進行分析、整合,提高學生接受信息的能力。與此同時,云計算混合式學習還以在線學習的形式實現了信息資源的自由上傳與下載,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有效實現資源共享。資源共享的過程其實正是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學生可以利用云計算這一平臺來進行多人編輯、多人創設等,教師可以利用即時的聊天軟件對學生在編輯、創設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地指導,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實時跟蹤、指導、評價,如此可以在避免傳統面對面指導單一、重復等現象出現的基礎上,提高教師的管理水平。
3.1 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我們可以從三維目標入手: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條件語句的基本作用;掌握switch……case構造的基本知識;能 夠運用流程圖分析switch……case構造語句的功能和執行流程;靈活運用switch……case構造語句來設計編程。
過程與方法目標: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給予學生自主探究機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自主探究興趣。
3.2 教學過程
①課前預習
在課前預習階段教師可以將講義、案例、視頻等課前學習教學資源上傳到網絡平臺上,學生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多樣教學資源自主探究switch……case構造語句的基本內容,并利用云計算這一平臺豐富將要學習的內容,以此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資料。
②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主要分為三步:
第一,課堂導入。
良好的開端代表著成功的一半。為了在教學初始階段使學生對將要講授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采取情境創設的方法來為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如向學生展示自動售賣機的功能,并引導學生利用已學過的if語句模擬來講解其工作原理。然后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當鈕值大于3的時候,若還用if語句模擬會出現什么情況,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此時,學生的探究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有利于教學的開展。
第二,課堂教學。
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帶著導入環節的問題閱讀教材內容,然后教師詳細地講解有關于switch……Case的流程圖、語法結構,并根據導入環節中所提出的問題用switch……Case構造語句對其進行解讀,最后教師利用實驗實訓室組織學生進行程序代碼編寫,在教師演示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一邊觀看一邊做記錄,根據自己所學到的內容自主動手操作。同時可以在講授編寫代碼的過程中對其進行錄像,以便于在學生自主操作的過程中對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過在線視頻觀看的方式對其進行完善,甚至學生還可以在教學結束之后,利用教學視頻進行課后復習。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系統對學生的操作情況進行適時監測,對其出現的錯誤及時糾正、進行相關指導。
第三。教學評價。
在教學評價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來畫ATM機工作流程圖、編寫代碼、調試程序等,如此可以在實踐中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對其進行點評,點評學生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優點等。在此基礎之上,教師還可以采取學生自評、小組評價、師生互評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完成教學案例等情況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等,如此可以使學生在評價中認識到自己的學習實際情況。
總之,云計算混合式學習方式不僅可以依托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還可以在網絡在實踐操作中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在實踐中扎實理論知識。而且,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監督、評價,豐富教師的教學活動和評價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1]劉超.基于云計算輔助教學平臺的課程混合式學習研究與應用——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D].東北石油大學,2013
[2]邢玉娟;譚萍;張成文.融合混合式學習的云計算輔助教學的應用研究——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為例[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5
鄒晶晶(1981—),女,漢族,籍貫(湖南長沙人),講師,軟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