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星宇 車俊良 林睿璇 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淺談“互聯網+”時代的興起及發展現狀
符星宇 車俊良 林睿璇 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隨著人類的腳步進入21世紀,經濟水平的飛速提高,以及科學技術的高歌猛進,我們的社會生活進入了一個高科技信息化時代,互聯網的浪潮更是以排山倒海之勢席卷全球,它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的社會生活,影響著我們的方方面面。伴隨著互聯網的越來越普及“,互聯網+”這一詞語開始登上了人類歷史的舞臺,成為了社會生活的一個熱門話題。本文分析其內涵,通過互聯網這一話題,進而探討“互聯網+”的發展現狀。
互聯網+ 現狀 發展前景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該說法一經提出,立刻激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至此,“互聯網+”這一詞匯迅速占據多大頭條,在互聯網基礎上新興的互聯網+引起的社會的廣泛關注,近幾年,國家采取大量措施鼓勵互聯網+行業發展,本文首先提出互聯網+的內涵,在參考文獻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互聯網+行業的現狀。
2.1 定義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過的“互聯網”定義為:由多個計算機網絡相互連接而成,而不論采用何種協議與技術的網絡。我們可以看出,這一定義主要是從技術方面對互聯網+這一詞匯進行定義。另一定義,我們可以概括為“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這一說法主要是從互聯網+的作用與性質方面來對它進行定義,兩者相互結合,即為“互聯網+”的準確定義。
2.2 重要特征
(1)注重創新。+就是創新,就是變革,就是開放。創新重要在于技術的創新,體制的創新,思維的創新,中國的發展需要創新性人才的涌現,創新能在前人的基礎上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讓我們在這個信息風起云涌的時代中成為歷史的主宰者,其中,用互聯網思維來求變、自我革命,也更能發揮創新的力量。而創新的力量正是我們21世紀需要的重要源泉,創新讓人類的生活上升到一個新高度,因此,互聯網+這個新興的話題需要以創新為基礎,人類社會也需要通過創新飛速發展。
(2)覆蓋面廣。隨著“互聯網+”這一詞匯的興起,各個領域都掀起一股互聯網+的熱潮,互聯網+農業、醫療、交通、娛樂等各方面的發展速度都讓人感到瞠目結舌。教育部近幾年舉辦的“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引起了全國高校乃至社會公民的廣泛關注,其覆蓋面之廣,不管是985、211還是其他高校,這一賽事成為了老師同學甚至學校重點關注的賽事,其參賽面也非常廣,從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生等等,凡是互聯網+能夠覆蓋到的領域都有智者全力開辟,這些領域都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發展速度之快、覆蓋面之廣,在這個信息時代的浪潮下,“互聯網+”引領各行各業飛速發展。
(3)以人為本。我們的社會因為有了人而賦予了開辟的靈魂,沒有人就不會有社會,人性的光輝是推動科技進步、經濟增長、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的最根本的力量,人類對于社會來說就是創造者、開辟者,所以互聯網+的力量之強大最根本地也來源于對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因此它的方向主要以“人”為中心,充分考慮用戶需求,基本原則是“用戶至上,體驗為王”,可以說人類的辛勤開辟了互聯網時代,而現在互聯網已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并帶領人們去適應這種變化。
3.1 互聯網飛速滲透
近年來,互聯網在國內發展迅猛。通過這幾年的發展,互聯網更是爆發式發展,工信部數據顯示,近幾年三家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凈增數量驚人,而現在,互聯網更先進、更火爆、更與人們的生活相融合。從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互聯網正已飛速發展之勢進入了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不僅僅是針對城市人民,在農村,互聯網的浪潮也漸漸席卷,推動了農村經濟水平以及文化水平的提高,減少了不必要的勞動力,加快了農村的城市化腳步,為人們的社會生活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3.2 互聯網+逐步興起
相對于剛剛進入21世紀,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互聯網+”這一詞匯是從近幾年才開始占據人們的視線。“互聯網+”并非將互聯網視為企業信息系統的擴展,實質是實體經濟與互聯網虛擬經濟相融合的“跨界經營”現象,并對傳統產業和市場基礎造成“創造性破壞”。大家都很好奇,這一“+”到底有什么別樣的內涵。從2016年起,在李克強總理的引導下,互聯網+這一話題迅速興起,不僅僅是對于網絡的信息化,互聯網與人類社會生活的融合更是能引起大家追逐的話題?;ヂ摼W+醫療,讓國內的醫療水平以及醫療管理逐步趨向于人性化智能化;互聯網+農業,減少了不必要的勞動力,促進了我國農業市場的發展;互聯網+娛樂,讓人們在閑暇之余能夠享受網絡信息帶來的快樂等等,由此可見,與人類社會聯系緊密的“互聯網+”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也是實至名歸。
不過“互聯網+”這一話題在我國尚且處于新型階段,近兩年的飛速發展并不代表我們的互聯網+水平已經接近頂尖,相反隨著這一話題的越來越火爆,國家更應該采取措施鼓勵年輕人參與到其中來。在各個方面,我們仍然需要高端的技術、創新性的人才、充足的實驗平臺以及資源。前不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研究生王娜娜和清華大學一年級研究生黃爽發明的手語識別臂環,為廣大失語者解決了一大難題,很多網友紛紛為其點贊,稱贊“少年強則國強”。對于正處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中國社會,這樣的成就是讓人欣慰的,相信通過政府的高度重視,人們的廣泛關注,業內的創新研究,互聯網+這一冉冉升起的新興話題必定將成為我國以后發展的重要一環。
[1]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通信科學技術名詞[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2]趙振.“互聯網+”跨界經營:創造性破壞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15,10:14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