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亞
(許昌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河南 許昌 461000)
“互聯網+”背景下數字圖書館發展與創新研究
王 亞
(許昌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河南 許昌 461000)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影響著各行各業,也促進了傳統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的轉變。在“互聯網+”背景下,各行各業紛紛尋求同互聯網融合而實現新的跨越,數字圖書館的未來發展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分析當前“互聯網+”背景下數字圖書館存在的問題,并結合互聯網技術及計算機相關技術,提出相應對策,以促進數字圖書館創新發展。
互聯網+;數字圖書館;資源整合;服務模式;社會網絡;個性化服務
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計劃,強調“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1]自此,“互聯網+”作為一項國家戰略,為未來國家各領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2]。
互聯網的出現大力推進了傳統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的轉型。數字圖書館是虛擬的、沒有圍墻的圖書館,它把各種不同載體、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資源通過數字技術存儲,以便于跨越區域、面向對象的網絡查詢和傳播。數字圖書館的出現使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更加全面、及時、準確和高效,使圖書館的功能在信息社會得到更加廣泛的體現[3]。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在各行各業紛紛尋求同互聯網結合而實現新跨越階段,數字圖書館的未來發展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研究如何在“互聯網+”背景下對數字圖書館進一步發展與創新研究,使數字圖書館更好地創新性地服務于知識創造和創新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數字圖書館是傳統圖書館的延伸和擴展,它既是完整的知識定位系統,也是面向未來互聯網發展的信息管理模式,可以廣泛地應用于社會文化、終身教育、大眾媒介、商業咨詢、電子政務等。但在獲取和傳播信息方面,數字圖書館在現實生活中相比其它互聯網背景下的網絡平臺而言應用并不十分廣泛,在當前互聯網日益發展的今天,數字圖書館發展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創新功能和內涵還需要進一步發展[4]。通過調研及相關文獻查閱,總結互聯網背景下我國數字圖書館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數字資源整合力度還不夠。隨著數字圖書館的蓬勃發展,數字資源種類越來越豐富,內容也越來越細化。而伴隨著學科數量的增多,學科結構越來越復雜,學科間的相互滲透、交叉、綜合,帶來了信息量的激增及資源的無序和分散[5]。不同數字資源又有不同的物理和邏輯結構,具有不同的檢索和發布系統,檢索方式、檢索手段各式各樣,造成了數據冗余、相互關聯度低。而對數字資源的整合力度不夠,只會進一步加重用戶的檢索負擔,影響數字圖書館的普及。
(2)服務模式相對單一,與社會網絡融合不緊密。當前數字圖書館尤其是市級及相當一部分高校圖書館僅僅通過網站一種網絡平臺開展服務,服務模式較單一,這也是數字圖書館應用范圍不廣的原因之一。另外,數字圖書館同社會網絡的融合還不夠緊密。數字圖書館還未能與社會網絡平臺如微信、微博等充分融合,未能很好地推進圖書館的發展。
(3)資源表現方式不夠豐富。調查顯示,有相當多的數字圖書館只是傳統圖書館的網絡化,僅為各專業各學科提供圖書、文獻傳播,資源表現方式單一,而相比其它網絡平臺豐富的資源表現形式,如視頻、音頻、反饋交流等,數字圖書館在這方面有待加強。另外,隨著數字圖書館數字資料進一步豐富,其專業性也受到了挑戰,部分數字圖書館對資源專業性分類并不是特別清晰,從而影響了用戶使用體驗。
(4)個性化服務功能還不夠完善。數字圖書館種類繁多,不同數字圖書館面向不同類型的用戶,如高校數字圖書館面向的主要是教師和學生等;而公共圖書館種類更多,讀者的工作背景、年齡、性別、興趣領域各不相同。隨著大數據時代海量信息的增加,用戶在數字圖書館輸入關鍵詞進行檢索時,往往會出現成千上萬的信息資源,用戶變得無從選擇,對這些資源進行下載、查看不僅浪費大量時間,而且占用大量資源。如果數字圖書館能對不同的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數字圖書館的使用效率將會大大提高。
(1)加大數字圖書館資源技術及知識整合力度。面對當前繁雜眾多的數字圖書館數據庫類型,可以通過數據倉庫整合技術重組數據庫資源,建立統一的檢索入口,進行多數據庫資源檢索,避免用戶逐個登錄數據庫進行檢索。圖書館應同各數據庫建設機構及相關搜索引擎進行跨界合作;對資源和服務進行集成,形成跨平臺、跨系統、跨機構的資源和服務模式,推動數字圖書館技術資源整合發展;進行知識資源整合,建立多入口的導航系統,導航系統不再只是根據數據庫的不同進行超鏈接設置,而根據學科分類、專業分類、學術機構的站點進行設置,以便用戶更快檢索所需信息。
(2)豐富數字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增強與社會網絡的融合。通過數字圖書館可實現圖書的預約、查詢、預定、續借、還書、在線閱讀等最基本的功能。可以開通短信、微信服務,提示預約到書情況、續借書籍、催還書籍,還可以發布講座活動信息。通過讀者與圖書館的有效互動進行相關操作,增強數字圖書館的便捷性。智能手機是當前進行信息收集和傳播的重要工具。因而有必要開發專門的圖書館應用軟件,該軟件可以基于當前比較流行的Adriod或iOS手機系統。用戶用手機就可以進行圖書檢索、預定、續借、歸還、在線閱讀等,并可以將自己喜歡的圖書分享到相關網絡平臺上。還可以設置用戶交流平臺及公共信息發布欄目,以增強軟件的實用性;針對當前流行的社會網絡平臺,如微信公眾號、百度文庫、豆丁網等,可以利用這些社會網絡平臺進行信息分享,如創建微信公眾號,通過微信平臺進入數字圖書館查看相關數字圖書資源、閱讀相關信息等,與社會網絡平臺進行緊密貼合,更好地發揮圖書館的功能。
(3)豐富數字圖書館資源表現形式。數字圖書館除了為用戶提供文獻資源外,需充分利用當前計算機技術提供更豐富的資源表現形式。如借助當前大規模、大容量的云平臺,可以收納大量有關圖書館文獻的視頻、音頻、圖像資源,供用戶下載使用或在線觀看。這些視頻、音頻、圖像資源的收納能更進一步增強數字圖書館的吸引力,也是當前在“互聯網+”背景下數字圖書館的發展趨勢。
此外,由于文獻資源的海量性和專業性,很容易導致資源不能合理分類,影響用戶使用體驗。基于此,可以聘請相關專家和學者進行數字圖書館資源審核,對一些專業性較強的資源合理分類,更好提升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專業性。另外,也可以允許用戶將自己所擁有的資源上傳,通過審核后供其它用戶共享使用,進一步擴充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容量。
(4)增強數字圖書館服務的創新性,注重個性化服務。數字圖書館用戶種類繁多,用戶感興趣的內容也不一樣,通過關鍵詞進行檢索往往出現的信息繁多,很難得到所需的信息。可以針對用戶的喜好進行個性化推薦。可借鑒淘寶等商業平臺個性化推薦服務模式,利用信息技術構建數字圖書館個性化、開放式交互服務平臺。可根據用戶的喜好及搜索記錄向用戶推薦感興趣的資源,提升用戶使用數字圖書館的效率和體驗。
本文分析了“互聯網+”背景下,當前數字圖書館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借助互聯網技術加強數字圖書館技術及知識整合;借助智能設備豐富其服務模式;利用社會網絡平臺推廣和共享數字圖書館資源;借助計算機技術豐富資源的表現方式,加強專業性建設;通過個性化服務促進數字圖書館創新發展,從而使數字圖書館能更好地服務于知識創造和創新生活。
[1] 王霞.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數字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創建[J].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4):89-92.
[2] 黃楚新,王丹.“互聯網+”意味著什么-對“互聯網+”的深層認識[J].新聞與寫作,2015(5):5-9.
[3] 百度百科:數字圖書館[EB/OL].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8181/8181.htm. 2016-02-15.
[4] 陳傳夫,錢鷗,代鈺珠.大數據時代的數字圖書館建設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4(7):40-45.
[5] 宋敏,李映嫦等.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整合現狀調查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4(8):91-95.
(責任編輯:陳福時)
2016年度許昌學院教學質量保障專項課題(02016Z01)
王亞(1986-),女,河南許昌人,碩士,許昌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數據挖掘、信息處理。
10.11907/rjdk.162487
TP301
A
1672-7800(2017)003-01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