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冬梅 合肥經濟技術職業學院
淺談高職計算機網絡人才的有效培養
殷冬梅 合肥經濟技術職業學院
目前,我國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社會對計算機網絡人才的需求日益劇增,高職教育為這一需求帶來了希望。高職教育以崗位技能為基礎,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了大量的專業型技術人才。高職教育在對學生進行技能培養的同時還要兼顧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
高職 計算機網絡 人才培養
當今時代是信息化的時代,計算機網絡覆蓋人類經濟和生活的各個領域。科學的進步離不開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社會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抓住機遇培養市場需要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是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面臨的嚴峻問題,也是信息化社會的迫切需求。
1.1 網絡專業設置特色不足
高職院校之間的競爭激烈,各院校都在不斷的修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專業建設改革。一些學校不根據自身情況,盲目的開辦一些熱門專業,由于師資力量和實訓條件跟不上,導致教學效果差,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另外,高職院校在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上,依然保持著傳統的教學課程,不能結合崗位的實際需求,突出不了高職的特色,學生的就業面臨著危機。
1.2 人才培養的目標不明確
計算機網絡技術涉及各行各業。高職學生在校時間一般不長,加入學生對行業領域無法確定,專業定位太寬廣泛,那么技能培養就失去了重點,學生的知識就會非常薄弱,在找工作時因為專業基礎差,對所有的崗位職責一知半解,無從選擇,導致學生失去自信,陷入茫然,從而給就業造成困難。
1.3 實訓條件差
實訓條件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教學目標的達成。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需要投入大量的軟硬件設施。許多高職院校規模小,缺乏教學資源,實訓教學設施投入不充足,網絡設備和軟件的購買、更新以及維護是一筆大額的開支,學校如何解決這部分開支是學校面臨的難題,也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技能培養帶來了考驗。
2.1 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目前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院校可能更側重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從一些對畢業生就業單位調查的結果中發現,很多畢業生對專業技術工作無法勝任、不屑于從基層做起、沒有團隊合作精神,這些都是學生綜合素質不高的體現。所以制定培養高職人才的方案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工作壓力,只有綜合素質高的人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2.2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為市場需求培養更多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所以高職院校在制定培養目標時應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明確學生能干什么,就業時要干什么。高職學校應該積極參與市場調查,關注當地的經濟和產業結構和行業動態發展情況,對人才需求的動向進行收集和分析,由此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2.3 提高師資水平
教師隊伍是學校的核心成員。教師水平關系到學生的能力,教師水平越高,學生的能力就越強。學校有些教師理論知識強,但缺乏實踐經驗,那么學習可以外聘一些從企業等單位來的實踐能力強的專業技術人員,與學校教師共同學習,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提高教學質量。
2.4 創建校企合作
要培養高技術的網絡專業人才,學校可以通過一些途徑向政府與當地企業進行合作。企業有最前沿的技術要求以及最先進的設備。學生通過進入企業實訓,認識了解工作環境,切實感受計算機網絡技術型人才的工作和發展方向等情況,因此有選擇性地進行學習。創建高職院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可以使專業的課程設置更加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學生也依托企業優勢培養了職業能力,到到共同發展的目的,實現雙贏。
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迅速,覆蓋各行各業。高職學校在培養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時,要時刻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把握社會發展進程,根據社會動向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加強學生技能和動手能力的鍛煉,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心理素質和溝通合作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現代人才標準和市場的網絡技術人才,才能讓學生在現代激烈的職業競爭中脫穎而出,立于不敗之地。
[1]李萍.“互聯網+”時代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36):126-127+129
[2]孫波,曾振東.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思考[J].計算機教育,2016,(08):87-91
[3]陳小中.基于崗位勝任力的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高教學刊,2016,(06):66-67+69
[4]李冠楠,吳麗健.基于中高職銜接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電腦與電信,2016,(Z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