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吳大勤
活脫兒的兵馬俑
文_吳大勤
扎馬尾、留短髭,眉眼、鼻翼透著沉穩機智,威武里帶著雄健,勃發出陽剛之氣。郭忠之,不是來自西安,他來自甘肅天水秦安,活脫兒的兵馬俑,伏羲、女媧的故里人。
女媧煉五彩石補天,忠之愛印石以刻字。女媧的故事讓他童年有諸多奇想。每年村里的廟會特別熱鬧,村人圍看老學究寫楹聯。老先生下筆如大山摧陷,點鉤之間急風驟雨,運筆若蒼鷹翱翔。忠之看得出神,是的,他要做一個書法家。
他拜老學究為師,先生看著摯誠的孩子,授以執筆之道,教導他回鋒要圓潤,鋒芒過露必顯毛躁張狂。行筆中鋒,好鋒濃墨于中間筆畫才能剛勁厚重。收筆先提后壓,至末處見精致。字是有思想有形狀的,筆筆蘊藏著乾坤,之后給了他幾本法帖。這幾本書一直陪伴著他的學生時代,每有閑暇,他認真揣摩比畫。
有一天,老先生看他寫字,突然奪他手中的筆。他緊握的筆竟絲毫不動,老先生點了點頭。告訴他,寫字用筆為上,手中有大力,筆下才雄健有生機。此為氣勢氣象,如生命,骨骼強健、筋脈豐滿方可血氣暢達、精力旺盛。字的面貌就是人的風貌,人的精氣神來自吃五谷雜糧和吸日月精華,字的神采飛揚來自天地萬物。
劉熙載云,書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書雖幸免薄濁,亦但為他人寫照而已。忠之習書修性,尋時而利器,得器更立志。
那一個冬天,老先生溘然長逝。次年,忠之大學畢業后到一個文化單位工作,認真體味老師的話,他想飛得更高。
他到中國美術學院專修書法篆刻,系統學習書學理論,遍臨百家。
書法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唯無心方能成家。五四時代的文化巨匠人人寫字了得,但沒有誰太把自己的字當回事,魯迅更無心于書之名利。成名難免會迷失自己,只有深厚的學養、審美經驗和爐火純青的技巧內化為其書中的精氣神,才是生命大道、書的化境。
書法不只是書本、碑帖,書法是萬事萬物萬象,書法是人生。
書法是道,是我的心靈!這時刻,萬物入心,我書之;這時刻,歡樂與悲愁愉悅并疼痛于我,我書之。我在,書法在,我就是書法。
沒有經典,只有我。在大地上行走,在天空中飛翔。
活在書法里,始成書法人。
郭忠之Guo Zhongzhi

原名芳忠,1986年生,甘肅天水人,現居廣東中山。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篆刻專業。現為中山市方修書畫院院長、華南師范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楹聯學會會員、甘肅省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委員、甘肅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甘肅金石篆刻研究院理事、中山火炬開發區書法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出版有《郭忠之書法作品集》《翰墨心路—郭忠之書法篆刻作品集》《環球藝術家·郭忠之》。
約稿、責編:徐琳祺、史春霖

1.郭忠之 遠山平野聯138cm×36cm×22013

2.郭忠之 蘭亭序39cm×420cm2010

3.郭忠之 禪詩二首47cm×175cm2013

4.郭忠之 歐陽修詩句47cm×47cm2017

5.郭忠之 王維詩句47cm×47cm2017

6.郭忠之 書為心畫35cm×35cm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