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世界性的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各個領域都會受到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所以,根據現實狀況來看,世界經濟的變動影響到了我國小型企業融資,旅游業的增長,以及海外投資擴張等方面。從整體上來看,雖然世界金融危機特點具有影響范圍廣和恢復耗時長等特點,但是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方面的影響是有限的,主要得益于中國擁有抵御危機的優勢條件。隨著外部環境的不斷改變,我國經濟增長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所以要從危機中看到機遇,從政治經濟體制等方面入手,不斷完善,采用獨特的治理模式,在促進我國自身經濟穩定發展的同時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本文通過對中國抵御世界金融危機所具備的優勢條件進行分析,提出能夠更好應對世界金融危機的一些策略。
關鍵詞:中國;世界;金融危機;條件;方法
由于房地產泡沫經濟等方面因素的存在,金融危機由美國逐步擴展到其他國家,各國經濟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走向衰退。金融環境的急劇改變對中國的對外貿易業務產生不利的影響,由于中國在其他國家資本市場上持有一定的債券,危機爆發之際,資本無法收回,加之股票市場動蕩不定,造成了我國在資本方面的直接損失。世界金融危機的爆發對中國產生深刻的啟示,一方面要盡快的融入新的市場,加大創新力度,另一方面要認真分析我國應對危機的優勢條件,從政治,外交,金融體系指導思想,市場潛力等方面,全面分析并處理好金融領域各個方面的關系,在謀求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聯系,積極開拓潛在的市場,提高競爭力,為世界經濟朝著更平穩方向發展作出相應的貢獻。
一、中國抵御世界金融危機的條件
(一)主張建立和諧世界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中國高舉和平的旗幟,主張建立和諧穩定的世界,穩定的環境條件有利于我國免于遭受外來入侵,更好地促進我國在金融領域的發展。新的時期,促進世界和諧發展的對外政策充分顯示了我國正確的戰略思想。一方面,主張建立和諧世界有利于國家內部秩序的穩定,能夠減少各個地區之間的沖突與矛盾,縮小各個地區經濟發展差距,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的經濟水平。另一方面,當今世界仍然存在沖突,中國對外宣揚和平發展道路方針,呼吁各個國家共同努力,積極謀文化以及經濟上的合作,各個國家在交流中尋求發展機遇,共同推動穩定的國際秩序的建立,創造和平的國際環境。中國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總的重要力量,我國依靠自身的努力,以高度的自覺性推動現代化進程,建立民主富強的現代化國家,既是我國現實國情的要求,也是建立穩定的國際秩序,促進世界各國經濟共同發展的需要。
(二)財政金融體系趨于穩健
我國在經濟改革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利用好財政這個維護金融穩定的后盾,通過實施靈活的財政政策,為化解金融危機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從而解決大小企業融資不足的問題,使各個金融機構在金融危機來臨之時,為其提供重組時間,對債券實行有力的擔保,從而維護公共秩序,恢復市場信心。目前來看,我國的財政金融體系日益趨穩健,在化解金融危機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金融危機影響到公共體信用度的提升,易造成直接性的經濟損失,我國穩健的財政政策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為金融領域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外部環境,具有降低系統性風險,穩定匯率水平的作用。從歷史實踐的經驗來看,建立完善穩定的的金融機制,離不開政府在財政上方面的救助,一方面財政支持承擔了內部風險,另一方面有利于抵御外部金融環境帶來的壓力,促進我國經濟朝著更長遠目標發展。
(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
科學發展,既是如今世界發展的主題,也是促進經中國金融領域各方面健康發展的重要思想。我堅定不移的堅持科學發展觀,從大局上來看,有利于改善我國地區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將經濟建設作為重點,促進政治和文化的全面發展,推動社會進步。事實證明,科學發展觀符合我過現實狀況,有利于推動精神領域的建設與發展。科學發展觀揭示了我國社會各個方面所存在的問題,這個全新的課題的提出正是彌補了這些不足,從環境保護、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等領域尋求新的發展道路,多角度解決問題,推動當代理論與實踐的互動,為我國經濟發展打下良好的經濟基礎,從而更好地抵御外來金融風險。
(四)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實踐證明,金融危機是對我國宏觀調控模式的巨大考驗。近年來,我國宏觀調控的效率明顯增加,運用財政與貿易等政策的靈活性增強,調控時機到位等確保了經濟的穩定增長,更好地抵御世界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與壓力,使國民經濟發展的軌道更加平穩。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宏觀調控具有相對的特色,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總結性擴張與結構性收縮相結合,一方面,在城市化飛速發展的時代,防止了經濟過熱造成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調節了不同地區的產業結構,促進了經濟增長。我國在宏觀調控領域,通過實踐不斷總結經驗,根據國內外形式政策的變化,利用各種政策工具,積極改善經濟發展環境,更好地抵御世界金融危機和自然災害方面帶來的不利影響,安全度過經濟衰退期,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二、中國抵御世界金融危機的方法
(一)尋求發展空間,挖掘市場潛力
我國正處于重要的經濟發展時期,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要把握時機,從挖掘市場潛力方面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現代化進程過程中,由于我國人數眾多,隨著物質水平提高,人們的精神需求增加,消費需求隨之上升,要眼著于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激發市場的內在活力,特別是擴大農村需求,并為其提供強大經濟支撐,推動當地生產力的穩步提高,為國民經濟增加無形的動力。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即使外部需求呈現下降趨勢,國內需求仍有較大的擴展空間,要積極提供科學技術方面支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在生產發展中融入創新觀念,樹立長遠經濟發展目標,進而從整體提高提高社會生產質量與效率,更好應對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要積極尋求國外市場,提升貿易份額,在貿易的過程中避免國際貿易摩擦與壁壘。不斷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提高我國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使其能夠自主經營與決策,確保能夠經濟危機中及時解脫出來,建設經濟強國。
(二)主動防范自身經濟危機
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增加,我國要樹立必要的防御意識,及時防御金融危機帶來的威脅。近年來,我國經濟雖然得到了飛速發展,但是作為發展中國家,為防范金融危機所帶來的不利影響,要針對各方面不安定因素及時做好防御措施。經濟危機不僅僅是經濟方面的存在缺陷,各個國家之間的政治體制利益沖突也是影響金融危機爆發的狀因素。我國在抓住機遇的同時,還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面對矛盾的存在,及時與其他國家進行協調與溝通,增強互動能力,廣泛的參與國際金融合作。由于國際互動對相關人員交流能力要求比較高,為了更好的促進我國金融經濟健康發展,應充分選拔高素質人才積極參與對外談判與協調工作。擴大溝通渠道的同時,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并對貿易伙伴進行調查研究,尋求共同的政治經濟利益,從而制定相應的解決策略,o/I6CR3FQFaOPVe51TkQrQ==維護我國經濟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必須認識到人民幣匯率過程中起到的的重要作用,根據我國現實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要穩步調整匯率,允許匯率在小范圍內浮動,緩解對外貿易關系,防范風險。
(三)保持經濟增長的穩定性
為保持經濟在危機情況下穩定增長,要從自身存在的問題出發,在宏觀調控之外,要堅持以市場調節為主,尤其是針對于有問題的金融機構,減少行政干預,在經濟建設的同時應該擺脫舊體制帶來的困擾,建立符合實際的市場監督機制,減少盲目投機行為的發生。創新推動生產力提高,為經濟穩步增長提供動力,要鼓勵市場上各個企業在不同領域上的創新,提高自主研究與創造能力,從而提高我國經濟實力。有效的監督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保障,我國放寬準入條件的同時,要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提高監管主體的獨立性,完善金融監管信息,防止風險的跨境傳播,從而保證經濟的平穩健康運行。
三、結語
綜合全文來看,如今正處于全球化的新時代,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的聯系越來越密切。我國應對世界經濟危機,提高自身防御能力的道路任重而道遠,需要在注重資本開放的同時,還要注重處理好對外貿易與國內市場之間的關系,拓寬對外貿易的渠道,樹立危機意識,及時防范風險,推動本國經濟長遠穩定發展,與其他國家攜手構建和平之路。其中金融環境的變動直接影響到各個國家的經濟狀況,針對世界性經濟金融危機帶來的深刻影響,各個國家要有積極應對的決心,做好準備,積極防御,積極推動經濟方面的改革。無論是經濟結構還是發展模式方面,我國應提高相關金融服務水平,在迎接挑戰的過程中尋求新的契機,通過國內經濟的發展來推動世界經濟的增長。
參考文獻:
[1]陳義. 李曉超:中國有抵御世界金融危機影響的能力、基礎和空間[J]. 功能材料信息,2008(Z1):60.
[2]伍巧芳. 美國金融監管改革及其借鑒[D].華東政法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