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改革開放以后,市場經濟開啟,經濟全球化時代到來,科技創新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是提高綜合國力的保障,中國的金融服務業走向市場,和市場接軌,開啟了全新的時代。中國的金融業緊跟著科技創新的步伐,給科技創新提供資金援助,同時還具備分散風險,激勵約束,發現價格等功能,為科技創新提供后備資源,促進科技大力向前發展。
關鍵詞:中國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有效性研究;市場經濟
關于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方面的研究,SchumPeter(1912)在《經濟發展理論》中最先將金融與技術創新問題相聯系。進一步加快力度投入科技生產,建立創造型國家,不僅可以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而且是現代化進程中的必要準備,是實現經濟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需要。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組成部分,具有資金運轉、配置資源、調整產業、預防風險、信息搜集等多種功能,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必要準備,是經濟發展的有力保證。我國作為科技創新和金融服務開啟全面進程的現代化國家,在科技創新的金融體系支持下,在科技創新和金融服務相互融合的道路上,走在時代的前列,順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開啟了現代化建設道路。
一、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發展方向和建議
目前,國內外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金融環境的轉變模式日新月異,中國傳統的金融業難以適應市場的要求,在經濟轉型道路上,完善金融服務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周昌發認為金融資源與科技資源二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科技創新為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提供了先決條件,高效、良好運作的金融服務體系,是科技創新道路上的先決條件和必要補充。
(一)建立多層級的市場體系
加大力度進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的革新。對于IPO的證券監管部門的行政審批要盡量減少,對于發行制度要全面實施和運行,以增進它的靈活性,從而降低成本,最終達到提高融資效率的效果。加強市場管理制度,完善責任追究體系,堅決杜絕欺騙上市的行為,加大力度完善和跟進退市制度,大力引進人才,建立淘汰和勝出管理機制,提高上市企業運行速度,使其健康、有效、快速的發展。
不斷豐富和完善股權融資產品,進一步拓展融資渠道,繼續完善股權市場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的、高校運作的區域性股權市場。
加大力度進行金融創新,增進金融基礎設施。根據《金融市場基礎實施原則》的規定,不斷提升工作質量,完善支付制度、結算制度。大力加強監管力度,提高市場透明度,確保市場的高效運作能力,從而提高金融市場的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數。建立一套完整的經濟補償機制,在國家制度的推動下,建立市場化運作模式,和風險共擔巨災保險制度。加大力度改進商品期貨、期權市場,取得國際定價權,對沖價格風險。
(二)處理好金融市場和國家作用之間的關系
不斷推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擴大其運行規模。為了給各個金融機構提供一個公平性競爭的平臺,規范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規范考核制度,同時進一步硬化運算約束機制。提高國內金融機構治理能力,通過市場規律和原則來選拔管理者,通過公平的考核機制,確保高管階層維護股東的利益。對民間借貸機構進行合理管理,拓寬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渠道,通過互聯網金融創新,全面拓展金融服務體系的覆蓋面和滲透率。
拓展企業金融業全面開放的局面,在充分迎合利率市場化規律的前提下,大力建設民營企業,擴大民間資本參與度,從而擴大金融機構的實施范圍,充分滿足實體經濟的競爭市場,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供給。
對金融機構改革方面的政策性改革應該予以重視。政策性金融機構要遠離商業性業務,專門為政府機構服務,負責政府委托的帶有各種戰略性、低利潤的業務,通過建立量化考核方法,把關注的目光聚集于社會和戰略目標上,而不是其他財務指標上。
(三)完善金融監管和改革制度
對金融監管改革標準要全面實行。加大監管力度,統一監管標準,對金融機構分類以及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監管政策,改進監管上的不利因素。加強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政策,協調金融市場,進行資源和信息共享,形成有效的監管制度。金融體系面臨的風險來源眾多,而金融危機的爆發更是金融環境復雜多變的體現,受此影響,金融服務科技創新力度達到最低點。對于系統性和區域性的金融風險要防患于未然,堅決拒絕金融風險的發生,堅持政府管理金融業的原則,使金融業把握在國家的手里,明確地方政府對本地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職責范圍,并且承擔風險責任。
其次,建立一套完善的存款保險制度,形成市場化的金融風險防范體系。職責統一、高效、快速運作的保險制度,是金融業在科技創新中發展的先決條件之一。
另外,對于匯率和利率市場化改革也要大力推進,使其走向完善。循序漸進的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確保人民幣匯率在一個均衡的水平上穩定合理發展,媒體要退出外匯市場,不要進行市場干預。
最后,加快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建設。把外匯管理引入到重視監測分析、宏觀審查管理、負面清單上來,使企業走向健康發展的軌道。
二、把金融服務和科技創新引向深入
在社會主義市場建設時期,實現科技創新的戰略目標對于科技創新和金融服務結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實現產業鏈、資金鏈、創新鏈的高校運作模式。目前的任務是,產業鏈和創新鏈結合,實現共同的發展目標,為不同發展模式和成長階段的企業,提供滿足企業需求的科技金融產品,和市場經濟相結合,迎合市場的要求,打破企業融資困難的困境,開啟企業技術創新的新階段。
(一)要利用政府的財政投入,加大科技創新和金融結合的力度,擴大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資金規模,引入國家科技成果的資金投入,利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擴寬工作范圍,打造一流的互聯網金融事業,利用金融資本、民間投資等模式,使科技創新走向資本化和產業化。
(二)進一步探索科技創新與金融對接的嶄新模式。通過創業大賽評估和獎勵等形式,鼓勵人們加入科技創新的隊伍。針對地域性開展融資對接活動,并且完善融資機構,向融資機構推薦國家科技計劃項目,使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本進行良好的整合。
(三)引進金融資本和民間投資,利用科技創新項目,引入資本,通過政府的科技報告制度,開放科技項目渠道,利用風險投資和信貸資金對高科技技術進行支持。通過開辟企業的技術創新,增加公私合作項目,從而開啟公私合作項目新模式。
(四)通過金融和科技相互結合的模式,開啟金融科技結合實驗基地,鼓勵先進的實驗基地建造科技金融創造試點,通過榜樣的規范作用,引領科技金融領域不斷擴大規模,走向全面發展的道路。
(五)在科技企業信貸融資產品上下功夫,鼓勵科技企業不斷創新,推進科技企業進入創新板、新三板等股權市場,鼓勵科技信用制度建設,加強金融系統發展規模。
三、利用市場導向配置科技創新資源
改進創新市場發展戰略部署,有效提升科技與社會經濟發展相互融合的進程,市場配置科技創新資源的決定性力量在這里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進一步加深科技體制改革的進程,打造企業技術創新的領軍地位,形成市場發展的新趨勢,建立市場的新格局,使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相互結合,從而使科技創新成果高校快速地轉化為市場經濟價值。加大力度展開探索工作,為完善市場和科技創新資源配置奠定基礎。
首先,不斷優化企業和經濟市場的政策法制環境。科技進步法等基礎法律制度的創建和完善,可以起到支持科技創新的作用,使科技創新走向社會主義建設的正常軌道。
其次,通過國家的科技重點項目帶動市場投入。近幾年以來,國家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能源環保、高端制造和戰略高科技領域部署實施16個國家科技重點專項,10個科技重點專項,五年來國家累計投入800億元左右,帶動企業投入1400億元,研發的新技術新產品創造產值1.2萬億元。依托三峽工程、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重大工程,支持由企業牽頭,面向重大需求,研發新技術、研制新產品,推動第四代移動通信、新一代核能、高速軌道交通、高端信息和數控裝備等一系列重大技術和產品走向世界前列。
四、結語
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使金融服務的科技創新迎合市場潮流,走向不斷完善,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服務,就成為該研究領域的重心所在。目前我國對于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有效性研究成果不足,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在探索中國金融服務科技創新關系的文獻中,存在著理論和實踐相不符的現象,現象難以揭示本質。對中國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研究,應該列入研究的重點范疇,出臺等多的研究文獻,提上研究日程。
參考文獻:
[1]高佳,高健.雙創背景下中國農村科技金融服務模式創新研究[J].農業經濟.2016(10):112-114.
[2]周昌發.科技金融發展的保障機制[J].中國軟科學.2013(3):72-81.
[3]王洪生.金融環境、融資能力與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J].當代經濟研究.2014(3):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