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自上世紀中期以來便一直是經濟學界的研究熱點。眾多的經濟學家及學者都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了證明,我國該類問題的相關研究較少,目前我國正處于金融市場發展完善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通過研究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因果關系,對于國民經濟的增長和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針對于此本文結合我國現階段金融發展的狀況,利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法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金融發展;經濟增長;因果關系
經濟學家們通過對經濟發展歷史的研究分析發現,金融發展對于經濟增長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目前各個國家的學者們也從多個方面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因果關系進行了檢驗。近些年來一些國內的學者也開始將研究的目光轉向了相關問題的研究,明確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形式對于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化以及推動我國經濟穩定健康增長都有著積極的意義,這也是本文探究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因果關系的重要原因。
一、研究進展分析
(一)國外研究進展
金融業已經成為現代經濟結構的核心,各國專家學者對于金融相關問題的研究熱情也日益高漲。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在二十世紀中期就已經有所研究,但目前學術界內關于二者之間的關系尚未形成統一的定論。1969年經濟學家GoldSmith利用實證研究的方式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他對超過三十個國家近百年內的金融與經濟發展的相關數據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得出結論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具有同向性,即在金融發展較快的時期經濟增長也較為顯著,但是該階段尚未提出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因果關系。在此基礎之上上世紀末期Kevin以70多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和金融相關數據為依據,利用三個經濟增長指標和四個金融發展指標對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情況進行了計量分析,他通過研究發現了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正相關關系。到了本世紀關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日益增多,Levine(2015)采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法和時間序列數據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了驗證。
(二)國內研究進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才逐漸步入正軌,因而關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相關研究起步也比較晚,實證研究是目前我國學術界該問題研究的主要方式。陳志清(2001)對我國金融中介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他利用最小二乘法證明了二者之間正相關的關系。劉曉玲、王柏華(2014)以2000—2010年我國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相關數據為基礎,構建了相應的具有控制標量的向量誤差修正模型并采用格蘭杰因果檢驗方法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樣本期內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明顯的雙向因果關系。周啟明(2016)重點研究了我國西部地區的金融發展狀況,他認為西部地區金融增長與經濟發展的因果關系具有長期的特點,而短期內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不明顯。李嘉鑫(2013)通過對我國各省市的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相關數據的分析發現,金融的穩定健康發展對于當地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我國大多數學者認為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有因果關系的存在。
二、我國金融發展狀況分析
(一)金融業整體發展態勢平穩
改革開放至今已有近40年的時間,在經濟體制轉變的影響之下,我國已經由計劃金融制度轉變為現如今的市場化金融制度。目前我國金融業呈現出健康平穩發展的狀態,銀行業資產總額持續穩定增長,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也逐漸提高,不良貸款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于此同時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的運營能力以及保險業的整體實力較之以往也有了顯著的提高,金融業的整體發展態勢良好。
(二)金融改革日漸深化
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深化,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與社會改革的進程也逐漸加快,金融業進入改革深化的階段,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早已正式掛牌成立,大型商業銀行開始建立現代治理結構并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金融機構經營機制和組織機制的改革轉換工作進入到全新的階段,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的運營能力顯著增強,為金融業的平穩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三)信貸結構的優化
為了促進金融行業以及中小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信貸優惠政策,信貸結構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企業融資中直接融資占顯著提升。國家對于中小企業以及農業等經濟較為薄弱環節支持力度的的提高,增加了信貸資金分配的合理性,有利于滿足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對于信貸資金的需求,于此同時金融行業對于國民經濟發展的服務能力也呈現出逐步提升的趨勢。
三、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因果關系驗證
(一)數據來源及變量選取
本文的數據來源為《中國金融年鑒》、《中國證券期貨統計年鑒》以及《中國統計年鑒》中2006—2015的季度數據。經濟增長的衡量指標為國民生產總值的季度增長率,所以經濟增長指標為GDPR,該指標可以較為直接地展示出我國經濟增長的速度。本文對金融發展進行衡量的指標包括DEP和PC。DEP表示金融深度指標,即M2/GDP,其中M2表示季度末的時點數據,GDP表示當期各個季度的累計數,該指標主要是對金融行業內的中介規模進行衡量。PC指標表示商業銀行貸款/GDP,其中商業銀行貸款為季度末的時點數據,GDP仍然表示當期各個季度的累計數。
(二)變量單位根檢驗
在進行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因果關系驗證時所選取的數據具有時間序列的性質,因而這些變量具有因果關系或者是協整關系必須要滿足一定的前提,即所有變量都滿足同階單位根過程。在對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檢驗時為了避免謬誤回歸的現象影響分析驗證的準確性,需要在回歸分析之前采取恰當的方式對時間序列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筆者采用ADF法對變量的單位根進行檢驗,其中金融發展的兩個衡量指標PC和DEP具有季節性,因而需要對該指標下的數據采取必要的季節性調整,避免因果關系驗證中出現誤差。當對數據調整完之后可以利用ADF法對相關變量的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顯示,DEP及PC指標的顯著性水平為5%時是平穩的,但是經濟增長的衡量指標GDPR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呈現出不平穩的情況,但是該變量的一階差分DGDPR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可以構成具有平穩性的時間序列。
(三)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間的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探究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可以為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關系的處理提供依據。目前業內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因果關系的看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種:1.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呈現出需求跟隨的特點,即在實體經濟增長的影響之下市場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隨之提升,進而帶動了金融行業的發展;2.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呈現出供給引導的特點,金融行業的發展創造了金融服務供給的增多進而帶動了實體經濟的增長;3.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具有雙向因果的關系,二者互相影響。本文采取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方法對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了進一步的驗證,需要注意的是該方法所采用的時間序列變量必須是具有平穩性,因而需要對DEP和PC指標的序列進行季節調整之后方可進行檢驗,經濟增長指標則采用一階差分后的序列。DGDPR與DEP因果關系的檢驗的具體結果見表一,通過對表格中數據的分析可以可以發現,滯后兩期的情況下在5%的置信區間下DEP可以直接作用于實體經濟的發展,造成經濟的增長,因而當利用DEP作為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衡量指標是,二者之間存在金融帶動經濟的單向因果關系。表2為DGDPR與PC的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對表內數據進行分析,滯后兩期的條件下在5%的置信水平下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為DEPTH,也就是說PC作為二者關系的衡量指標時,金融發展可以促進經濟的增長,二者之間的關系為單向因果關系。對兩個指標的校驗結果進行綜合的分析可以得出在2006到2015年的樣本期間內,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單向的因果關系,即二者之間的關系為供給引導性,金融發展促進經濟的增長而經濟增長對于金融發展的推動作用并不顯著。
四、結語
綜上所述,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具有單向因果關系,在一定時期內金融的發展對于經濟增長會產生顯著的促進作用。資金配置方式的合理性直接影響著金融發展的質量,為了推動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需要加快金融體系的建立與完善,通過金融發展的結構以及金融增長路徑的革新推動資金配置效率的提高和風險控制能力的增強,保障我國經濟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苗苗. 金融發展、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基于中國的省市面板數據[J]. 中國管理科學,2015(23).
[2]白杰. 東亞國家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研究——基于Bootstrap面板格蘭杰檢驗方法的分析[J]. 經濟與管理,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