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節能減排,引導城市低碳化發展,既是緩解氣候問題的重要舉措,也是踐行我國科學發展觀的必要手段。城市發展由綠色生態到節能環保到低碳改革是大勢所趨。園林綠地建設是城市節能減排的組成部分,又是城市增加碳匯的主要載體,也是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舉。
關鍵詞:園林;低碳;營建
城市園林綠地建設注重生態性、節約性和可持續性,園林建設包含了新的內涵,低碳園林是其中的新思路,是一種將低碳理念與園林建設相結合的營建方式,它更加注重園林節能減排和固碳釋氧的功能,也是低碳城市建設的重要構成。
一、低碳園林的概念
園林綠地是城市中具有生命的基礎設施,是區域內唯一的自然碳匯,可有效的降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合理的布置與規劃城市園林綠地可降低城市熱島效應、減少建筑和構筑物能耗、引導綠色交通方式,從而減少城市總體能耗,達到節能減排的功效。低碳園林是指:以城市園林綠地功能為前提,在城市園林綠地的更新中,通過基于低碳理念的合理規劃設計,在材料選擇、施工建造和日常維護中減少碳排放,發揮城市園林綠地最大的固碳功能,形成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園林。
低碳園林的內涵包括以下幾點:
(一)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城市園林綠地的生態功能,利用各種建筑物和構筑物,通過合理選擇植物與科學配置來最大限度的提高植物固碳釋氧能力;
(二)在建設和維護城市園林綠地時,盡量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三)強調生態景觀的建設,保留自然山體、河湖水面及原生態濕地等景觀,保證綠地碳匯的穩定;
(四)要增加樹木在綠地系統中的比重,將不同根系種類和深度的植物進行搭配,讓單位面積植物的固碳量最大化,充分發揮自然式植物群落及其土壤固碳能力的優勢。
二、低碳園林的功能
(一)降低園林建設中的能源消耗。在我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同時,園林建設領域的高能耗現象日益突出,貫穿于從園林材料的生產到園林的施工直到后期運行、拆除與更新。低碳園林營造可從操作層面上降低能源消耗。
(二)提高園林營造中的能源效率。園林建設中更多地運用采伐木材、新材料、而且隨科學發展,會不斷更新。低碳園林營造提倡對園林材料的可持續利用,使更多的園林材料可以循環利用,從而實現園林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三)增強園林的碳匯功能。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充分發揮綠色植物的碳匯功能。據測算,每公頃闊葉林每年大約吸收360t碳當量、每公頃針葉林每年大約吸收930kg 碳當量、每公頃草坪每年大約吸收870kg 碳當量,林木每生長1m,平均多吸收1.83t 二氧化碳。
(四)低碳園林營造的要則。低碳園林營造與普通園林營造的最大差別在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一般情況下,可以從五個方面探討其主要規則:設計、材料、施工、項目維護和更新。
(五)延長園林的生命周期。園林的“生命周期”指的是園林景觀可以保持多長時間而不被移除或者更新。深究它的原因,關鍵是園林項目并沒有符合社會的真正需求,沒有讓人感到舒適、耐久、安全,沒有適宜地利用土地、形成持久而真實的自然美感。
三、低碳園林的營建
(一)尊重場地。地理位置以及地理環境是園林營造的第一要素。充分考慮地理風貌、歷史環境以及文化習俗等因素,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布局。低碳園林的規劃設計應遵守城市綠地場地的原貌,根據場地的自然地貌、綠地,局部氣候等進行定性、定量和定位設計。
場地地貌和氣候不同,其發揮的功能也不盡相同,而場地所能提供的使用功能是園林設計的依據。因此,園林設計應貫徹低碳原則,保護和利用自然地貌為主,根據不同綠地功能上的差異進行改造和設計,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突出和強化場地固有特征,從而發揮場地的獨特性,減少工程,減少碳源的排放。通過對場地和自然環境因素的尊重,才能更好的表達地域文化和特色。場地特性與其環境密切相關,充分利用環境文化特征是建設具有廣泛認知感和歸宿感的園林之基礎。保留場地上的原有建筑和構筑物,對當地的園林材料和鄉土樹種的運用,都為園林場地注入了相應的地域文化。在實踐中,要根據不同的地形特點,確定園林的風格。
(二)尊重自然。尊重自然即充分發揮大自然在園林建設中的作用,減少工程建設。在園林營造過程中順應自然規律,將園林設計和大自然的自我修復相結合,使工程建設事半功倍或更加堅固長久。低碳理念設計園林,不僅要依靠高科技來實現低碳化,更重視自然本身的重要價值,充分發揮大自然的規律,從而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
1.充分了解自然。在進行設計之前,首先要充分調查項目所在地的自然環境和氣候類型,搜集包括當地的土壤狀況、地質水文條件、降水量分析、極端氣候溫度和日照條件等相關基礎資料,以及鄉土植物種類及生態系統的特征,為園林設計提供充足的依據。此外,要熟悉基地周圍建筑物和街道的整體風格,保證最終成果不會與周邊的環境相沖突,使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通過園林景觀聯系在一起。
2.努力挖掘資源。確定了整體設計風格后,可結合地理環境來合理規劃布局,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及本土特色資源,選用鄉土植物來進行植物配置,從而提高植物成活率,縮短植物的馴化期,并增加生態系統的物種多樣性,提高生態結構的穩定性和豐富園林景觀的層次,最終降低園林建設的資金投入,使園林建設成為集生態功能、綠化功能、實用功能于一身。
3.運用科學規劃。園林設計離不開科學的設計思維,只有以科學發展的眼光進行規劃安排,才能達到合理利用本地自然資源的目的,設計出符合當地環境的優質園林景觀,并確保園林內部的生態環境與當地大環境相適應。
4.發揮創新精神。園林設計在尊重原始自然的同時也要大膽創新,有選擇的舍去傳統思想,勇于開拓新的方式,利用不同植物在外部形態和生活習性上的特點,營造別具一格的景觀風格,實現園林布局與生態環境的統一,并保證園林的綠化功能和生態作用,提高園林的實用性。
例如:園林水閘建造時將水閘孔正對著水流,不僅能使水流順暢的通過水閘,還能防止長期水流的作用對水閘閘基的沖刷作用,從而大大降低工程隱患,使水閘得到穩定和長久的使用;利用水流的動力設置瀑布、溪流景觀;運用植物進行水土保持;模仿生態邊緣帶、生物群落對植物進行配置等都能大大減少工程量,能增加工程使用壽命,大大降低了園林營造成本,減少碳源排放。
四、結語
城市園林綠地作為城市的肺,具有美化和凈化環境的功能,是建設低碳城市的重要載體之一,在建設低碳城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建設低碳園林是今后城市園林綠化的發展方向。我們在低碳園林的概念、功能以及營建方面展開探討,旨在為低碳園林的建設和管理提供借鑒,促進低碳園林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克欣.低碳城市建設的技術路徑及戰略意義.城鄉建設, 2015.11.
[2]展思輝.低碳經濟走進中國[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6.06.
[3]唐志軍.氐碳園林及其設計原則[J].陜西林業科技,2016.04.
[4]牛翊.淺析低碳園林中造園材料的運用[J].中國園藝文摘,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