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作十九大報告時,關于“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的精彩論述,贏得了現場熱烈的掌聲。這個重要論述既總結了基本規律,又揭示了迫切需求,更蘊含了科學方法,是我們切實解決人民居住問題的理論綱領、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通過的《中共成都市委關于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國家中心城市的決定》提出:“實施安居惠民圓夢行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完善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改革創新住房公積金制度,繼續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消除農村困難群眾危房,努力實現人人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當前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形成租賃市場與住房銷售市場協同發展格局,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居住幸福感和獲得感。
一、立足戰略高度,深刻認識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現實意義
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是深化住房制度的重要內容,是加快房地產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方式,是實現人民群眾住有所居目標的重要途徑。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不是一時之計、短期之策,是革除過度市場化所帶來的積弊、彌補住房制度設計缺陷、促使住房屬性回歸本質、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部署,事關城市發展全局、社會和諧穩定、群眾切實利益,符合市場期望、社會期盼和人們期待。
必須深刻認識到當前成都市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現實意義。一是盡管成都市已進入城鎮化中后期階段,但大規模人口遷移并未結束,并且隨著城市地位和綜合競爭力的提升還有加速趨勢,如果不能有效解決新市民的居住難題,將妨礙各類勞動力尤其是人才的社會性流動,最終影響城市發展。二是住房市場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現象較為突出,重購輕租觀念較為牢固,職住分離狀況依然存在,發展成果與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居住需要還有較大差距。三是房地產業生態圈建設還需加快,發展新動能培育不足,還不能完全適應產業價值中樞由新量市場向存量市場后移的趨勢。四是住房銷售市場周期性波動較為頻繁,人們對于房價較快上漲的陣痛難以得到及時疏解。所有這一切,都依賴于通過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予以系統解決。
二、著眼民生需要,準確把握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主要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規范住房租賃市場和抑制房地產市場泡沫,是實現住有所居的重大民生工程。因此,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逐步解決觀念上和體制上的障礙,努力實現人人住有所居。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就是凸顯住房的居住屬性,堅決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不能讓炒房成為一種習慣。“多主體供給”,就是要充分發揮住房租賃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物業管理企業、中介機構、國有公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及業主個人等各類市場主體的作用,鼓勵商業銀行、保險機構、基金公司通過提供融資支持參與住房租賃市場的發展。“多渠道保障”,就是要靈活運用市場和保障兩種手段,市場為主提供長租公寓、青年公寓、養老公寓、民宿等多元化產品,滿足多層次需求,政府為主提供公共租賃住房等基本保障,同時要打通市場與政府之間的藩籬,探索研究共有產權等產品,促進各類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資源共享。“租購并舉”,是要把住房租賃成為是住房銷售并重的市場支柱,不能顧此失彼、厚此薄彼,不是相互取代、相互沖擊,而是要形成良性互動、靈活互通、有效互補的共同發展機制。
三、抓住痛點問題,精準制定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管用措施
目前,成都市住房租賃市場總體運行平穩,發展態勢良好,但也存在主體發育不充分、要素保障不充分、資源利用不充分、市場監管不充分等問題,尤其是租房居住的安全感、融入感、成功感較弱,加之租賃權益不清晰,導致租房需求釋放不充分。因此,要立足于服務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國家中心城市,按照“租賃房源多多、租房人群多多、市場秩序規范”的發展目標,統籌兼顧、長短結合,著力解決當前成都市住房租賃市場發展中的痛點問題。
一是通過降低經營成本、鼓勵資本參與等方式支持住房租賃企業做大做強,同時要發揮好國有住房租賃公司的帶動引領作用,引導其與市場化住房租賃企業合作,盡快將國有存量房源盤活。二是建立健全市場化租賃住房、公共租賃住房、人才公寓、產業園區租賃住房等多元化產品供應體系,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群體的居住需求。三是完善政府租賃交易服務平臺,加快推進與相關公共服務部門的信息共享,發揮交易服務、行業監管和市場監測作用,大力發展租賃服務共享經濟,支持企業開發新型共享平臺,促進海量分散化閑置資源的高效利用。四是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及逆城市化和養老鄉村化趨勢,優先選址在人口流動性較大的近郊區,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五是在金融信貸、公積金提取、基本公共服務享受等方面給承租人提供便利和支持,提升租賃住房的配套服務水平,鼓勵租賃消費。六是健全市、區(市)縣、街道(鄉、鎮)、社區(居、村委)四級管理體制,將住房租賃管理納入社會綜合治理和社區網格化管理體系,建立多部門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加強對市場秩序的監管。